首页 / 清代 / 袁枚 / 题画
拼 译 译

《题画》

袁枚 〔清代〕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题画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乡村傍晚雨后初晴的天空格外明朗,桃花映照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
放牛的牧童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只看见远处牛背上有一只鸥鸟,正睡得香甜。

注释
晚晴:傍晚雨后初晴。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袁枚

作者: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其它诗文

《所见》

袁枚 〔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春晴》

袁枚 〔清代〕

今岁天公大有情,一冬无雪又春晴。

红梅但觉飞香久,绿草何曾借雨生。

双燕翅如迎晓日,百花心更望清明。

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

复制

《偶步》

袁枚 〔清代〕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独秀峰》

袁枚 〔清代〕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 〔清代〕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秋兰赋》

袁枚 〔清代〕

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

既萧曼以袭裾,复氤氲而绕鼻。

虽脉脉兮遥闻,觉熏熏然独异。

予心讶焉,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于焉步兰陔,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

果然兰言,称某在斯。

业经半谢,尚挺全枝。

啼露眠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

苟不因风而枨触,虽幽人其犹未知。

于是舁之萧斋,置之明窗。

朝焉与对,夕焉与双。

虑其霜厚叶薄,党孤香瘦,风影外逼,寒心内疚。

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

虽出入之余闲,必褰帘而三嗅。

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

晚景后凋,含章贞吉。

露以冷而未晞,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

商飙为之损威,凉月为之增色。

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

予不觉神心布覆,深情容与。

析佩表洁,浴汤孤处。

倚空谷以流思,静风琴而不语。

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

兰独不然,芬芳弥多。

秋兮秋兮,将如兰何!。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袁枚 〔清代〕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寒夜》

袁枚 〔清代〕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复制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袁枚 〔清代〕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复制

《夜过瓜洲》

袁枚 〔清代〕

霜雁一声语,烟江两岸秋。芦花三十里,吹雪满船头。

我欲乘潮去,孤帆夜不收。苍茫云树外,明月出瓜洲。

复制

《寄聪娘》

袁枚 〔清代〕

一枝花对足风流,何事人间万户侯。

生把黄金买别离,是侬薄幸是侬愁。

复制

《大姊索诗》

袁枚 〔清代〕

六旬谁把小名呼?阿姊还能认故吾。

见面恍疑慈母在,徐行全赖外孙扶。

当前共坐人如梦,此后重逢事恐无。

留住白头谈旧话,千金一刻对西湖。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