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金城 / 汪伯子司馬閱武試
拼

《汪伯子司馬閱武試》

金城 〔清代〕

主恩司馬一登台,立表驂驔千騎來。鏑似飛星爭犯月,鼓如催雨不停雷。

橫開銅柱南頭去,坐奪金城右臂回。此地若容狂李白,也應偏識令公才。

复制

汪伯子司馬閱武試 - 賞析

金城

作者:金城

字心薌,諸生。官廣東小靖場大使,年七十餘卒。

金城其它诗文

《長信怨》

金城 〔清代〕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高殿秋砧響夜闌,霜深猶憶御衣寒。

銀燈青瑣裁縫歇,還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真成薄命久尋思,夢見君王覺後疑。

火照西宮知夜飲,分明復道奉恩時。

長信宮中秋月明,昭陽殿下搗衣聲。

白露堂中細草跡,紅羅帳里不勝情。

复制

《湘南樓落成和林書記韻》

金城 〔清代〕

樂郊從昔推南州,今控西鄙猶心喉。

碧墟境界富登覽,前賢故址存風流。

斯樓枕江屹雉堞,俯瞰寒碧潛蟠虯。

夕佳朝爽在幾席,岸巾拄笏供遨頭。

邇年胡雛肆狙伺,南北不間風馬牛。

經營墉壑備亭障,旗鼓歡亮雄譙樓。

巋然東壁乃頭角,適與壤會將誰修。

斯何時也事斯役,或者食肉非良謀。

緬懷昨夢閱十載,不謂白首重來游。

雖然左腹證日急,類舍劍棧窺江油。

視茲罅漏弗補葺,毋乃閒暇忘綢繆。

梓人餘力建重屋,吾意正豈舒吾眸。

三湘百粵類砥柱,金城頟頟江浮浮。

黃茅薰炙鳶墮水,不費矢鏃空群酋。

疇其載筆紀崖右,落成且也陳觥籌。

築惟甲戌繼費誓,城沂亦倣書春秋。

吾皇神武光四表,自此醜類豈復能虔劉。

佳或此詩幕中彥,孤凰一鳴驚群啾。

帶篸梅雪久絕響,眼前有景君兼收。

謾搜枯腹欲貂續,祗覺顏汗包騂羞。

复制

《念奴嬌·石頭城》

金城 〔清代〕

懸岩千尺,借歐刀吳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盡,萬里洪濤噴薄。王浚樓船,旌麾直指,風利何曾泊。船頭列炬,等閒燒斷鐵索。

而今春去秋來,一江煙雨,萬點征鴻掠。叫盡六朝興廢事,叫斷孝陵殿閣。山色蒼涼,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腳。數聲漁笛,蘆花風起作作。

复制

《十一月十九日同餘退如大進韓璞園琮王亮齋右弼集飲任伯卿官齋 其二》

金城 〔清代〕

楝花風后刺桐霞,忽為蕭騷感歲華。一種金城司馬恨,攀條無那復天涯。

复制

《友芳園雜詠為呂心文作二十五首 其十六 桃李園》

金城 〔清代〕

金城樹成錦,青綺花如練。河陽解歸人,夜夜春園宴。

复制

《送李中丞赴鎮》

金城 〔清代〕

黃雲橫天海氣惡,前飛鶖鶬後叫鶴。陰風夜撼醫無閭,曉來雪片如手落。

中丞按轡東視師,躬歷嶮隘揮熊貔。巳嚴號令偃鼓角,更掃日月開旌旗。

椎牛李牧將士躍,射虎李廣匈奴知。屯田金城古不謬,賣劍渤海今其時。

塞門蕭蕭風馬鳴,長城雪殘春草生。低飛鴻雁胡沙靜,遠遁鯨鯢瀚海清。

不觀小范擒戎日,誰信胸中十萬兵。

复制

《己巳月夜留別次陳金城韻》

金城 〔清代〕

一從螳臂誤當輪,贏得羅浮幾度春。何事平分秋色好,卻憐惜別月華新。

天涯一葉堪搖落,匣里雙龍肯任塵。拚有半腔副知己,不須功業遠圖麟。

复制

《贈金門蔡元戎》

金城 〔清代〕

炎風吹客到窮途,慷慨逢君意氣孤。此日高才追大樹,多年長劍枕陰符。

金城不獨留天險,銅柱還應入地圖。最羨祭遵饒雅度,時時緩帶一投壺。

复制

《送潘伯振守漢中三首 其三》

金城 〔清代〕

金城戶曹張鳳翔,埋玉空山宿草長。天上故人驅五馬,經過流涕問孤孀。

复制

《送程給事知越州 其二》

金城 〔清代〕

立就金城漳海邊,從來經制祇茫然。一千里候無宵警,十萬人家自晏眠。

異城早聞回陣馬,將軍從此罷樓船。功成事往翻然去,用舍如公信可賢。

复制

《擬咸陽懷古》

金城 〔清代〕

群山迢遞走咸陽,王業當年此地昌。天府首開秦社稷,金城今作漢封疆。

澠池北入河流去,軹道西連草樹荒。故苑離宮何處是,空令詞客吊興亡。

复制

《過秦論》

金城 〔清代〕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銛於鈎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中篇

  秦滅周祀,並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風。若是,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滅,令不行於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兼併者高詐力,安危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論上世之事,並殷、周之跡,以制御其政,後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長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內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雖有狡害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然後奸偽並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於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借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於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下篇

  秦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脩津關,據險塞,繕甲兵而守之。然陳涉率散亂之眾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橫行天下。秦人阻險不守,關梁不閉,長戟不刺,強弩不射。楚師深入,戰於鴻門,曾無藩籬之難。於是山東諸侯並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其三軍之眾,要市於外,以謀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見於此矣。子嬰立,遂不悟。借使子嬰有庸主之材而僅得中佐,山東雖亂,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宜未絕也。

  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此豈世賢哉?其勢居然也。且天下嘗同心併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秦雖小邑,伐並大城,得阨塞而守之。諸侯起於匹夫,以利會,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親,其民未附,名曰亡秦,其實利之也。彼見秦阻之難犯,必退師。案土息民以待其弊,收弱扶罷以令大國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為禽者,救敗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也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指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餘載不絕;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由是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

  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