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金城 / 望城行
拼

《望城行》

金城 〔清代〕

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里。萬戶如不殊,千門反相似。

車馬若飛龍,長衢無極已。簫鼓相逢迎,信哉佳城市。

复制

望城行 - 賞析

金城

作者:金城

字心薌,諸生。官廣東小靖場大使,年七十餘卒。

金城其它诗文

《綠頭鴨·體希夷》

金城 〔清代〕

體希夷。穀神玄牝為基。氣回蹙、三千六百,溯雙關、風浪漣漪。繞金城、泥牛拉鳳,度玉徑、木馬參龜。七返歸真,九還復命,孕成魂聖瑞煙彌。念般若、不迷三昧,得岸證無為。超真境、紅光素艷,出入相隨。洞天瑩、清微灑落,恣陽魂、輕健風馳。抉神耀、無涯炳輝,總輝開、千古容儀。清淨風光,沖虛活計,浩然一點頓無虧。放聖變、通天徹地,珠顯露摩尼。如如相、騰騰兀兀,處處瑤池。

复制

《同聲之宿蕙櫋齋臨別賦簡》

金城 〔清代〕

故人共宿幽齋小,扁竹花開映紫蒲。采閣冥傳浮水箭,金城朝建相風烏。

朱絲鏤管書苔紙,銀簟秋衾夢橘湖。明日棹船金水去,煩君臨別贈文無。

复制

《永遇樂 送園次歸吳興和澹心韻》

金城 〔清代〕

古渡西風,亂山落照,明日將雨。手內金樽,橋頭畫艇,漸到消魂處。

踏臂狂歌,掉頭長嘯,萬事總隨花絮。嘆英雄、古今無主,夜來酒邊曾訴。

路出橫塘,船經夾浦,莫問師師舉舉。且減柔情,還憑老手,只種金城樹。

學士山邊,醉翁亭在,多少名賢來去。喜到日、一湖碧浪,全家團聚。

复制

《念奴嬌·石頭城》

金城 〔清代〕

懸岩千尺,借歐刀吳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盡,萬里洪濤噴薄。王浚樓船,旌麾直指,風利何曾泊。船頭列炬,等閒燒斷鐵索。

而今春去秋來,一江煙雨,萬點征鴻掠。叫盡六朝興廢事,叫斷孝陵殿閣。山色蒼涼,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腳。數聲漁笛,蘆花風起作作。

复制

《河湟行》

金城 〔清代〕

君不見高帝興師淨朔方,我文親亦御戎行。徵兵盡選三河少,校士爭收六郡良。

萬騎旌旂紛蔽日,千群組練凜凝霜。驃騎積弩號將軍,耀武宣威志立勛。

陣前殺氣驕難近,幄內奇謀秘莫聞。一朝受脤出蕭關,百戰長驅事馬鞍。

雪晦陰山乘夜襲,天橫北斗向南看。按轡俄傳勞細柳,飛書已報下皋蘭。

君王神武由天錫,都護材雄總無敵。長戈大劍耀星芒,晝仆旌旗夜奪壁。

鑿空開域路應賒,置亭列障遂踰沙。博望從來能許國,嫖姚自誓不言家。

奏凱班師截海外,共賀黃圖亘地界。銘功刊石紀龍飛,解甲韜弓羅虎拜。

此時高會坐明堂,登歌獻壽樂無疆。越巂探輸陳異物,巴俞角牴盡來王。

世變堪嗟己巳間,白登愁睹翠華還。不聞更上金城略,但教常閉玉門關。

王者之寶在土地,辛苦成功可輕棄。先皇遺卻平城憂,謀臣徒守珠崖議。

百年慷慨有書生,每過湟中氣不平。非求燕頷封侯易,翻思馬革裹屍輕。

不識忌諱爾何戇,可憐身死名俱喪。朱生肯訟伏波冤,魏文猶寢中山謗。

只今邊徼有煙塵,寄言韓相好和親。縱使分麾思命將,不知投筆竟何人。

复制

《送潘伯振守漢中三首 其三》

金城 〔清代〕

金城戶曹張鳳翔,埋玉空山宿草長。天上故人驅五馬,經過流涕問孤孀。

复制

《宣帝》

金城 〔清代〕

漢家制度本如衲,病已民間初整趿。獨攜申子君臣篇,漫侈當年王伯雜。

自從驂乘銷背芒,肯令副封糊禁閣。繇其上下慎樞機,能使蒼黔安里闔。

民忘嘆息愁恨心,吏以增秩賜金答。名十一臣麟閣圖,良二千石熊幡匝。

充國金城日共屯,單于款塞時相遝。勵精之效果何如,亦緣時會中邊合。

未聞德教倚深純,所恃刑名驅冗闒。詩書之律那可為,周召何人頗堪唈。

俗儒俗吏登全差,虛實虛名總嚼蠟。亂我家子雖用儒,恭顯相承久踞榻。

复制

《與客登招寶山觀海遂有擊楫岑港一窺賊壘之興》

金城 〔清代〕

滄海遙連雉堞明,登臨喜共幕賓清。

千山見日天猶夜,萬國浮空水自平。

不分番夷營別島,願圖方略至金城。

歸來正值傳飛捷,露布催書倚馬纓。

复制

《偶書為山亭五首 其五》

金城 〔清代〕

使節交馳數路分,頗知旰食念前軍。疾須圖上金城策,一見真堪勝百聞。

复制

《敲爻歌》

金城 〔清代〕

漢終唐國飄蓬客,所以敲爻不可測。縱橫逆順沒遮欄,

靜則無為動是色。也飲酒,也食肉,守定胭花斷淫慾。

行歌唱詠胭粉詞,持戒酒肉常充腹。色是藥,酒是祿,

酒色之中無拘束。只因花酒誤長生,飲酒帶花神鬼哭。

不破戒,不犯淫,破戒真如性即沈。犯淫壞失長生寶,

得者須由道力人。道力人,真散漢,酒是良朋花是伴。

花街柳巷覓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摘花戴飲長生酒,

景里無為道自昌。一任群迷多笑怪,仙花仙酒是仙鄉。

到此鄉,非常客,奼女嬰兒生喜樂。洞中常采四時花,

時花結就長生藥。長生藥,採花心,花蕊層層艷麗春。

時人不達花中理,一訣天機直萬金。謝天地,感虛空,

得遇仙師是祖宗。附耳低言玄妙旨,提上蓬萊第一峰。

第一峰,是仙物,惟產金花生恍惚。口口相傳不記文,

須得靈根骨髓堅。□骨髓,煉靈根,片片桃花洞裡春。

七七白虎雙雙養,八八青龍總一斤。真父母,送元宮,

木母金公性本溫。十二宮中蟾魄現,時時地魄降天魂。

鉛初就,汞初生,玉爐金鼎未經烹。一夫一婦同天地,

一男一女合乾坤。庚要生,甲要生,生甲生庚道始萌。

拔取天根並地髓,白雪黃芽自長成。鉛亦生,汞亦生,

生汞生鉛一處烹。烹煉不是精和液,天地乾坤日月精。

黃婆匹配得團圓,時刻無差口付傳。八卦三元全藉汞,

五行四象豈離鉛。鉛生汞,汞生鉛,奪得乾坤造化權。

杳杳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結成團。性須空,意要專,

莫遣猿猴取次攀。花露初開切忌觸,鎖居上釜勿抽添。

玉爐中,文火爍,十二時中惟守一。此時黃道會陰陽,

三性元宮無漏泄。氣若行,真火煉,莫使玄珠離寶殿。

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潛龍不可煉。消息火,刀圭變,

大地黃芽都長遍。五行數內一陽生,二十四氣排珠宴。

火足數,藥方成,便有龍吟虎嘯聲。三鉛只得一鉛就,

金果仙芽未現形。再安爐,重立鼎,跨虎乘龍離凡境。

日精才現月華凝,二八相交在壬丙。龍汞結,虎鉛成,

咫尺蓬萊只一程。坤鉛乾汞金丹祖,龍鉛虎汞最通靈。

達此理,道方成,三萬神龍護水晶。守時定日明符刻,

專心惟在意虔誠。黑鉛過,采清真,一陣交鋒定太平。

三車搬運珍珠寶,送歸寶藏自通靈。天神佑,地祇迎,

混合乾坤日月精。虎嘯一聲龍出窟,鸞飛鳳舞出金城。

硃砂配,水銀停,一派紅霞列太清。鉛池迸出金光現,

汞火流珠入帝京。龍虎媾,外持盈,走聖飛靈在寶瓶。

一時辰內金丹就,上朝金闕紫雲生。仙桃熟。摘取餌,

萬化來朝天地喜。齋戒等候一陽生,便進周天參同理。

參同理,煉金丹,水火薰蒸透百關。養胎十月神丹結,

男子懷胎豈等閒。內丹成,外丹就,內外相接和諧偶。

結成一塊紫金丸,變化飛騰天地久。丹入腹,非尋常,

陰陽剝盡化純陽。飛升羽化三清客,各遂功成達上蒼。

三清客,駕瓊輿,跨鳳騰霄入太虛。似此逍遙多快樂,

遨遊三界最清奇。太虛之上修真士,朗朗圓成一物無。

一物無,唯顯道,五方透出真人貌。仙童仙女彩雲迎,

五明宮內傳真誥。傳真誥,話幽情,只是真鉛鍊汞精。

聲聞緣覺冰消散,外道修羅縮項驚。點枯骨,立成形,

信道天梯似掌平。九祖先靈得超脫,誰羨繁華貴與榮。

尋烈士,覓賢才,同安爐鼎化凡胎。若是慳財並惜寶,

千萬神仙不肯來。修真士,不妄說,妄說一句天公折。

萬劫塵沙道不成,七竅眼睛皆迸血。貧窮子,發誓切,

待把凡流盡提接。同越蓬萊仙會中,凡景煎熬無了歇。

塵世短,更思量,洞裡乾坤日月長。堅志苦心三二載,

百千萬劫壽彌疆。達聖道,顯真常,虎兕刀兵更不傷。

水火蛟龍無損害,拍手天宮笑一場。這些功,真奇妙,

分付與人誰肯要。愚徒死戀色和財,所以神仙不肯召。

真至道,不擇人,豈論高低富與貧。且饒帝子共王孫,

須去繁華銼銳分。嗔不除,憨不改,墮入輪迴生死海。

堆金積玉滿山川,神仙冷笑應不採。名非貴,道極尊,

聖聖賢賢顯子孫。腰間跨玉騎驕馬,瞥見如同隙里塵。

隙里塵,石中火,何在留心為久計。苦苦煎熬喚不回,

奪利爭名如鼎沸。如鼎沸,永沈淪,失道迷真業所根。

有人平卻心頭棘,便把天機說與君。命要傳,性要悟,

入聖超凡由汝做。三清路上少人行,畜類門前爭入去。

報賢良,休慕顧,性命機關須守護。若還缺一不芳菲,

執著波查應失路。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達命宗,迷祖性,

恰似鑒容無寶鏡。壽同天地一愚夫,權物家財無主柄。

性命雙修玄又玄,海底洪波駕法船。生擒活捉蛟龍首,

始知匠手不虛傳。

复制

《百字令》

金城 〔清代〕

自天鍾秀,看人物誰與、君家為比。椿桂相輝年少日,事業文章如此。

玉殿詩書,金甌姓字,簡記宸衷里。有三株桂,一時歸耀桑梓。

我願壽祝南山,尊空北海,不獲陪珠履。惟有瓣香心起敬,敢頌魯侯燕喜。

大廈萬間,金城千里,國計如家計。日邊有詔,蒼生端望公起。

复制

《過秦論》

金城 〔清代〕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銛於鈎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中篇

  秦滅周祀,並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風。若是,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滅,令不行於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兼併者高詐力,安危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論上世之事,並殷、周之跡,以制御其政,後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長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內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雖有狡害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然後奸偽並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於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借公侯之尊,奮臂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於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下篇

  秦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脩津關,據險塞,繕甲兵而守之。然陳涉率散亂之眾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橫行天下。秦人阻險不守,關梁不閉,長戟不刺,強弩不射。楚師深入,戰於鴻門,曾無藩籬之難。於是山東諸侯並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其三軍之眾,要市於外,以謀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見於此矣。子嬰立,遂不悟。借使子嬰有庸主之材而僅得中佐,山東雖亂,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宜未絕也。

  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此豈世賢哉?其勢居然也。且天下嘗同心併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秦雖小邑,伐並大城,得阨塞而守之。諸侯起於匹夫,以利會,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親,其民未附,名曰亡秦,其實利之也。彼見秦阻之難犯,必退師。案土息民以待其弊,收弱扶罷以令大國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為禽者,救敗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也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指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內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餘載不絕;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由是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

  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