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范仲淹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 〔宋代〕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复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賞析

《岳陽樓記》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曆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後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二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範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有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後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啟後,並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三、四兩段是兩個排比段,並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不同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實境的濃縮、提煉和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淒楚。這裡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淫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以「至若」領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儘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為四字短句,色調卻為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遊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而或」一句就進一步擴展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嘆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的揮灑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啟,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並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於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託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後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

本文表現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友的鼓勵和安慰。《岳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準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閒快樂,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應立身行一的準則,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范仲淹

作者: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其它诗文

《詠蚊》

范仲淹 〔宋代〕

飽去櫻桃重,飢來柳絮輕。

但知離此去,不用問前程。

《明堂賦》

范仲淹 〔宋代〕

臣聞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宮也。

在國之陽,於巳之方。

廣大乎天地之象,高明乎日月之章。

崇百王之大觀,揭三宮之中央。

昭壯麗於神州,宣英茂於皇猷。

頒金玉之宏度,集人神之丕休。

休故可祀先王以配上帝。

坐天子而朝諸侯者也。

粵自蒼牙開極,黃靈耀德,巢穴以革,棟宇以植。

徹太古之弊,明大壯之則。

風雨攸止,宮室斯美。

將崇高乎富貴之位,統和乎天人之理。

乃聖大造,明堂肇起。

明以清其居,堂以高而視。

壁廓焉而四達,殿巋焉而中峙。

禮以潔而儉,必表之以茅;教以清而流,故環之以水。

暨二帝之述焉,合五府而祭矣。

逮夫夏禮秩秩,奉以世室,商紀穆穆,制以重屋。

神禹卑宮,階以一尺之崇;成湯受命,革以三尺之盛。

赫赫周堂,制度景彰。

七筵兮南北之廣,九筵兮西東之長。

堂並包於五室,室辨正於五方。

左青陽而右總章,面明堂而背北堂。

耽然太室,嚴乎中黃。

都徽名之在南,取盛德之向陽。

或謂厥堂惟一,厥室惟九。

辟闔其三十六戶,疏達兮七十二牖。

亦規上而天覆,復矩下而坤厚。

近郊之宮,廣而能受,通天之宇,高而弗偶。

八方象其幅員,九陛參其前後。

桓桓焉聽政之廟,應辰而周彰;趪趪焉承天之柱,列宿而相望。

環林兮蔥蔥,圓海兮泱泱。

既方舟而經梁,復素飾其回牆。

陳位序以有嚴,議法象而必臧。

示邦域之景鑠,期人神之樂康。

左有辟雍,天子學宮。

墳籍浩以明備,文物森其會同。

奉三壽以勗天下之孝,設三乏以勸諸侯之風。

右有靈台,庶民子來。

若經始於神明,乃占候於昭回。

天之道也,惟默默以有象;聖之心也,蓋惕惕而無災,此三雍之大者。

故百世以欽哉。

若夫約周之禮,稟夏之正,天子升青陽之位,體大德之生,彼相協謀,有司奉行。

慶賜必均,曆象必明。

布農事於準直,習舞德於和平。

止伯益之伐木,禁蚩尤之稱兵。

惟倉廩兮賑天之窮,惟幣帛兮禮邦之英。

無隱不彰,無潛不亨。

蒙蕩蕩之至仁,浸灝灝之醇精。

此明堂之春也,萬物為之榮。

又若炎以繼天,曦以永日。

始於仲呂之管,復於清宮之律。

天子乃登諸明堂,暨夫太室。

命盛樂以象德,致大雩以祈實。

升高明而有豫,定心氣而無逸。

靜百官之事,驅五穀之疾。

無索於關,無難於門。

止北伐之威,以助養於生生。

導南風之和,以飾喜於元元。

此明堂之夏也。

萬物為之繁。

爾乃象正火位,德王金行,羽漸干於以南向,谷萬斯而西成。

天子乃居總章之奧,奏清商之聲。

圖有功而專任,詰不義而徂征。

修法制以謹收藏之令,養衰老以惻搖落之情。

同我度量,平予權衡。

人社以崇,厚兆民報本之志;神倉以秘,示萬邦致孝之誠。

此明堂之秋也,天下為之清。

及夫蟲介時分,虎威夕永。

詩人發其涼之詠,日官賓可愛之景。

天子乃北堂以居,南面而省。

錫飲蒸之慶,從祀寒之請。

於是戒門閭,備邊境。

勞三農於休息,警百辟於恭靖。

關市必易,宮室必整。

無用之器斯徹,無事之官必省。

飭國典以俟來歲之宜,講武經以肅萬邦之屏。

此明堂之冬也。

天下為之靜,斯乃順其時。

與物咸宜,適其變,使民不倦者也。

稽夫宗祀之文,大享之辰。

上儀乎皇皇,盛節兮彬彬。

比於郊也,我則取文之勝;方其廟也,我則取質之純。

損益其禮,尊嚴其親。

五天之座,赫赫以陳;五常之席,奕奕而倫。

惟太室之位,乃上帝之神。

作配者先王,從祀者五臣。

樽斝離離,玉幣莘莘。

牲牢之舉既遵於夏後,蔬果之薦複本於周人。

禮無不當 ,誠無不臻。

聖人於是出齋宮而肅肅,被法服而循循。

酌一獻以從質,躬百拜以表寅。

司儀實相,樂正攸賓。

進俎豆之吉蠲,羅簨簴之輪囷。

六樂咸在,統美乎列皇,八風相湯,同和乎大鈞。

下舞上歌,蹈德詠仁。

非常之祭,駿及者萬國;莫大之孝。

蟻懷者兆民,於是神醉其德,人樂而極。

太史書於策,大夫頌於國。

頌曰:明堂崇之,明王祀之。

禮以成之,樂以歌之。

光天之下,教以化之。

若夫元朔會同,群後對越。

穆穆乎舜門之辟,晰晰乎宣燎之發。

帝時待旦而久,求衣以先,紆黃組,冠通天,建日月,服乾坤,佩干將,升崑崙。

進山嶽之圭,當雲龍之軒。

正聖人之大寶,示天下之有尊。

巍巍焉負扆而立,濟濟焉辨色而入。

太常正其等衰,九賓序其名級。

中階之前,三公屹然;應門之外,九采察焉。

阼階之東,諸侯以同;西階之西,諸伯以齊。

門東北面者子之位,門西東上者男之次。

東門之外,則有樂浪、蟠木九夷之國,西面而北上。

西門之外,則有濛汜、大秦六戎之屬。

南上而東向。

南門之外,則有朱垠、越裳八蠻之族,唯北是望。

北門之外,則有葷粥、幽陵五狄之種,唯東是尚。

於是兟兟旅進,鏘鏘肆覲。

向明者蓋取諸《離》,觀光者受之以《晉》。

君臣之位定,禮樂之道振。

雅韶以奏,文鐸以徇。

皆望雲而就日,必歌堯而頌舜。

上和而下樂,金聲而玉潤。

況乎晨光赫曦,天顏弗違。

冕紱兮霞集,玉帛兮川歸。

盛乎王庭之聲明,煥乎天象之光輝。

若北辰之會眾星,咸粲粲而在共;如太陽之臨多露,普湛湛而將晞。

莫不君三揖於上,臣載拜於下。

行典禮,揚風雅,訪雋良,議窮寡,人曷幽而覆盆,賢曷惻而遺野。

於以盛名器,於以休宗社。

署聖法於圓闕 ,馳神教於方夏。

皇哉耀今昔之榮觀,至哉敷億兆之純嘏。

故曰:揖讓而治天下者,明堂之謂也。

惜乎三代以還,智者間間,諸儒靡協,議者喋喋,而皆膠其增損,忘禮樂之大本;泥於廣狹,廢皇王之大業。

使朝廷茫然有逾遠之嘆,惘然有中輟之議。

殊不知五帝非沿樂而興,三王豈襲禮而至。

為明堂之道,不必尚其奧,行明堂之義,不必盡其制。

適道者與權,忘象者得意。

大樂同天地之和,豈匏竹而已矣;大禮同天地之節,豈豆之云爾。

自漢魏之下,暨隋唐之際,堂或三五之上,道非三五之世。

蓋不取其厚而取其薄,不得其大而得其細。

享配之文或然未分,政教之烈,斯焉弗聞。

是則帝道不施,胡取乎總期,皇德不隆,胡取乎合宮?故夫明堂之設也,天子居之,日慎日思。

思之何也?萬微存乎消息。

敬之何也,兆靈系之安危。

繇是惟克念以作聖,思堯舜之齊名。

懼巍巍之弗逮,迺孜孜於雞鳴。

唯至平之休代,思阜財於吾民。

懼四維之有艱,尚瘡痍而百辛。

故聖人之寶儉,弗下剝而上侈。

思寡費而薄索,民庶幾於格恥。

惟下武之太寧,亦省躬於干戈。

取諸豫於四方,慨風雲以長歌。

惟知人其古難,思濟濟乎賢者。

蓋舉一於皋陶,迺連茹於天下。

惟好生之至德,思與物而為春,懼幽陋之靡及。

常咨命於仁人。

惟及人之一德。

始若晦而彌彰,故三五之君子,騰茂實而無疆。

惟皇極之大范,思天下而與平。

懼萬物之或差,時我心於權衡。

然後見天下齊於無體,和於無聲,龐眉而壽,吾何仁之有;含哺而嬉,吾何力之為。

但淵淵綿綿,無反無偏。

浸淳澤以咸若,樂鴻化於自然。

此明堂之道也。

蓋無德而稱焉。

我國家凝粹百靈 ,薦馨三極。

東升煙於岱首,西展琮於汾側。

未正天神之府,以讓皇人之德。

祖考來格。

俟配天之儀。

諸侯入朝,思助祭之職。

豈上聖之謙而愚臣之惑也。

臣請考列辟之明術,塞處士之橫儀。

約其制,復其位,儉不為其陋,奢不為其肆。

斟酌乎三王,擬議乎簡易。

展宗祀之禮,正朝會之義。

廣明堂之妙道,極真人之能事。

以至聖子神孫,億千萬期,登於斯,念於斯,受天之禧,與天下宜而已乎。

复制

《九日》

范仲淹 〔宋代〕

欲賦前賢九日詩,茱萸相鬥一枝枝。

可憐宋玉情無限,爭似陶潛醉不知。

綠鬢愛隨風景變,黃華能與歲寒期。

登高回處狂多少,笑殺襄陽拍手兒。

《歲寒堂三題 其二 君子樹》

范仲淹 〔宋代〕

二松何年植,清風未嘗息。夭矯向庭戶,雙龍思霹靂。

豈無桃李姿,賤彼非正色。豈無蘭菊芳,貴此有清德。

萬木怨搖落,獨如春山碧。乃知天地威,亦向歲寒惜。

有聲若江湖,有心若金璧。雅為君子材,對之每前席。

或當應自然,化為補天石。

复制

《知府孫學士見示和終南監宮太保道懷五首因以綴篇 其二》

范仲淹 〔宋代〕

要路拋來自寡尤,高懷捲去白雲收。玉緣秘寶須藏密,蘭為奇香卻在幽。

仙骨豈曾移靜節,帝心終是竭嘉猷。紅霞綠竹忘機地,未免天家下詔求。

复制

《又和賞梅》

范仲淹 〔宋代〕

故人為使富天才,相與抽毫賦早梅。

氣豓未勞橫玉笛,風光先合倒金壘。

隴頭欲寄交情遠,林下初逢病眼開。

必若和羹有遺味,花王應亦命公台。

复制

《贈張先生》

范仲淹 〔宋代〕

應是少微星,又雲嚴君平。

浩歌七十餘,未嘗識戈兵。

康寧福已大,清靜道自生,

邈與神仙期,不犯寵辱驚。

讀易夢周公,大得天地情。

養志學浮丘,久鏈日月精。

壽存金石性,嘯作鸞鳳聲。

陰德不形言,一一在幽明。

何當換金骨,五雲朝玉京。

有客淳且狂,少小愛功名。

非謂鐘鼎重,非謂簞瓢輕。

素聞前哲道,欲向聖朝行。

風塵三十六,未作萬人英。

乃聞頭角者,五神長戰爭。

禍福有倚伏,富貴多虧盈。

金門不管雋,白雲宜退耕。

人間有嵩華,棲之比蓬瀛。

芝田春藹藹,玉潤畫錚錚。

峰巒多秀色,杉桂一何清。

月壑認瑤池,花岩列錦城。

朱弦冉冉奏,金醴遲遲傾。

相勸綺季徒,頹玉信縱橫。

此樂不尋常,何苦事浮榮。

願師先覺者,遠遠濯吾纓。

复制

《贈樊秀才》

范仲淹 〔宋代〕

五代雲雷屯,九野皆龍戰。聞國如棋枰,皇極何由建。

太祖乘天飛,大發光華旦。樊公江表來,經綸速如電。

微子入姬周,倉皇救塗炭。四海乃大同,萬里聞薰風。

禮樂與征伐,出自明光宮。大勛未大賞,積慶宜無窮。

李廣不封侯,繼世多英雄。公有承家子,所至神明理。

復有起家孫,一見知千里。和氣十洲春,清流九江水。

非有神筆夢,粲粲文何綺。天子青春朝,列鼎招英髦。

明年桃李開,禹浪如霞高。之子可變化,咫尺登金鰲。

始知祖德長,光輝傳佩刀。

复制

《依韻答提刑張太博嘗新醖》

范仲淹 〔宋代〕

南陽本佳處,偶得作守臣。

地與汝填近,古來風化純。

當官一無術,易易復循循。

長使下情達,窮民奚不伸。

此外更何事,優遊款嘉賓。

時得一笑會,恨無千日醇。

客有多聞者,密法為我陳。

自言此靈物,盡心妙始臻。

非徒水泉潔,大要麴檗均。

暄涼體四時,日月周數旬。

其氣芳以烈,厥味和而辛。

涓涓滴小槽,清光能照人。

固可奉宗廟,宜能格天神。

我姑酌金壘,駐此席上珍。

況有百花洲,水木長時新。

煙姿藏碧塢,柳杪見朱闉。

兩兩鳧雁侶,依依江海瀕。

晚光倒晚影,一川無一塵。

悠悠乘畫舸,坦坦解朝紳。

綠陰承作蓋,芳草就為茵。

引此杯中物,獻酬交錯頻。

禮俗重三爵,今乃不記巡。

大言出物表,本性還天真。

或落孟嘉帽,或拋陶令巾。

吾非葛天氏,誰為劉伯倫。

大使達觀者,與予日相親。

作詩美嘉會,調高繼無因。

但願天下樂,一若樽前身。

長戴堯舜主,盡作羲黃民。

耕田與鑿井,熙熙千萬春。

复制

《四民詩其三·工》

范仲淹 〔宋代〕

先生教百工,作為天下器。

周旦意不配刊之考工記。嗟嗟遠聖人,

製度日以紛。窈窕阿房宮,

萬態橫青雲。熒煌甲乙帳,

一朝那肯焚。秦漢驕心起,

陳隋益其侈。鼓舞天下風,

滔滔弗能止。可甚佛老徒,

不取慈儉書。竭我百家產,

崇樂一室居。四海競如此,

金碧照萬里。茅茨帝者榮,

今為庶為恥。宜哉老成言,

欲攦般輪指。

复制

《送黃灝員外》

范仲淹 〔宋代〕

三十餘年交舊心,相逢那複議升沉。

卑飛塵土味誠薄,達宦風波憂更深。

自古榮華渾一夢,即時歡笑敵千金。

追陪未久還離索,早晚軒車重見尋。

复制

《蘇州十詠其五·閶門》

范仲淹 〔宋代〕

吳門聳閶闔,迎送每躋攀。

一水帝鄉路,片雲師子山。

落鴻漁釣外,斜柳別離間。

白傅歸休處,盤桓幾厚顏。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