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
拼 译 译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

蘇軾 〔宋代〕

倦客愁聞歸路遙,眼明飛閣俯長橋。

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

餘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

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髮是中原。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倦居他鄉之人聽到歸鄉之路遙遠正懷着愁緒獨自行走,突然發現眼前有一座高閣俯視着跨水長橋。我的視線正迷戀地隨着一隊白鷺在秋浦上飛翔而移動,不知不覺中晚潮悄然而退,只剩一片青蔥的樹林漸入暮色之中。

我餘生已無多,勢必將老死在這偏僻的海南荒村了,天帝該會派遣巫陽來召還我的遊魂吧。高飛的鶻鳥逐漸消逝在廣漠天空與蒼莽原野的相接之處,而地平線上連綿起伏的青山猶如一叢黑髮,那裡可正是中原故地啊!

注釋澄邁驛:設在澄邁縣(今海南省北部)的驛站。通潮閣:一名通明閣,在澄邁縣西,是驛站上的建築。貪看:白鷺在秋浦上飛翔,視線久久追隨着白鷺移動。帝:天帝,巫陽:古代女巫名。這裡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召還。杳杳:這裡有無影無聲的意思。鶻:一種鳥鷹。中原:可用來泛指故國河山。 ▲

韋鳳娟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64-465

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281

作品白話譯文內容由朝陽山人編輯提供.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 - 賞析

第一首詩描繪登通潮閣所見情景,閒雅的筆觸中隱然透出羈旅愁緒。首句「倦客愁聞歸路遙」,開門見山地點明詩人的心境和處境。「倦」字令人想見詩人旅途顛沛、神情困頓之態;而「歸路」之「遙」,則暗示出漂泊之遠,一懷愁緒由此而起。「愁聞」二字下得平淡,卻將思鄉盼歸的心曲表達得十分真切,不管詩人是有所問而「聞」,還是他人無意之言而詩人有心而「聞」,都使人意會到身處偏遠之地的詩人內心的落寞、孤寂。他暗自期望:此處離故鄉會近一點了吧?但是留心打聽,方知歸路依然遙遠,這給他這個旅客增添了許多倦意和愁緒。

詩人懷着思鄉的愁悶心情獨自行走,突然眼前一亮:前面有一座飛檐四張的高閣,凌空而起,俯視着跨水長橋。「眼明飛閣俯長橋」點出「通潮閣」之題。「眼明」二字極其準確地寫出詩人對突兀而起的通潮閣的主觀感受,而且使詩歌的情調由低抑轉為豁朗。兩句之間的起落變化,顯示了詩人開闔自如的大手筆,也表現了詩人對人生磨難所持的樂觀態度。正像他在另一首詩中所說:「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把遠貶海南視為難得的經歷一樣,在這裡他也不肯讓自己的精神就此委頓,而是竭力振作,將內心的愁苦化解開去。眼前這座凌空而起的通潮閣正是以其宏偉之勢、闊大之景吸引了詩人的注意力。

詩歌很自然地由抒情轉到寫景:「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正因為「貪看」,全副身心被自然景色所吸引,故而不覺時光流逝。寫得意氣悠然閒適,大有與物同化之趣。有意思的是,詩人寫白鷺,不用「飛」或「翔」,卻着一「橫」字,而這「橫」字正是詩人匠心獨運之所在。首先,「橫」字帶出一股雄健之勢,如同一團濃墨重重地抹在畫面上,其氣勢,其力度,是「飛」或「翔」所不具備的。其次,這一「橫」字中,點染了詩人的主觀情感,傳達出詩人的神情意態:詩人憑欄遠眺,「貪看」一隊白鷺在秋浦上飛翔,視線久久地追隨着白鷺移動,故而有「橫」的感覺。若用「飛」或「翔」,則見不出詩人久眺的身影。更妙的是,白鷺「橫」於秋浦之上,化動為靜。這種「靜態」完全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它既與人們觀察展現於開闊背景上的運動時所獲得的感受一致,暗示出秋浦水天一色,空寥清曠;同時,也是詩人心境之「靜」的外現。最後一句用一個「沒」字寫晚潮,雖然是動態,卻也是無聲無息,令人不覺其「動」。正是在這至寧至靜的境界中,時光悄然消逝,晚潮悄然而退,只有一片青蔥的樹林映着最後一抹斜輝。而從詩人倚軒凝然不動的身影中,表現出深切的寂寞和一絲莫明的惆悵。

第二首詩着意抒發思鄉盼歸的心情。詩人從紹聖元年(1094年)被貶出京師,六七年間一直漂泊在惠州、海南等地,北歸無期,鬢髮染霜,此時悲從中來,發出「餘生欲老海南村」的嘆息,他說,看來只得在這天涯海角之地度過殘生了。然而,這自悲自憫的情感卻不能淹沒詩人心中執着的期望,他內心深處依然盼望有朝一日遇赦北還,因此第二句寫道:「帝遣巫陽招我魂。」詩人在這裡巧妙地化用《楚辭·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內遷。詩人就像一個漂泊無依的遊魂,苦苦地盼望上帝將它召還。無望已使人痛苦,而無望中的期望,更煎熬着詩人的心。這兩句詩中翻騰着一種深沉熾熱的情感,分外感人。

懷着強烈的思鄉之情,詩人翹首北望,只見「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髮是中原。」杳杳,形容極遠。極目北眺,廣漠的天空與蒼莽原野相接,高飛遠去的鶻鳥正消逝在天際;地平線上連綿起伏的青山猶如一絲纖發,那裡,正是中原故鄉。這兩句以遠渺之景抒寫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天低鶻沒」,筆觸洗鍊,氣韻清朗,極具情致。而「青山一髮」,用頭髮絲來比喻天際的青山,更是新鮮別致。黃庭堅曾稱讚蘇軾的詩「氣吞五湖三江」,而此句也顯示了蘇軾詩特有的磅礴氣勢。只不過它不是以恢弘之景表現出來,如「峨嵋翠掃空」,而是將壯觀之景「化」小,運於股掌之間——「青山一髮」。另一方面,「青山一髮」又是實寫之景。如此雄偉壯觀的青山僅僅在地平線上露出一絲起伏的遠影,可見青山之遙遠,中原之遙遠。而這正表明了詩人遐思的悠長。青山在天際時隱時現,宛如髮絲若有若無,它牽動着詩人思鄉的情愫,勾起詩人執着的期望。

這兩首七絕抒寫羈旅思鄉的愁懷,但前一首以景寫趣,韻調清雅悠閒,意趣雋永;而後一首以景寫情,筆墨灑脫飄逸,情感熾熱綿長。雖寫悲傷之懷,卻不流於頹唐委頓;畫面疏朗,筆力雄放。前人稱蘇軾詩「清雄」,這兩首詩即是。▲

韋鳳娟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64-465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 - 創作背影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五月,蘇軾受命自儋州(今屬海南)移廉州(今廣西合浦縣)安置,六月二十日渡海。這兩首詩是赴廉州途中離儋耳過澄邁時作作。近人陳邇冬定這組詩為「元符三年在澹州為瓊人姜君弼題」(見《蘇軾詩詞選》注)。

韋鳳娟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64-465

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281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後赤壁賦》

蘇軾 〔宋代〕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

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

顧安所得酒 乎?」歸而謀諸婦。

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於是攜酒與魚,復 游於赤壁之下。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 識矣。

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 宮。

蓋二客不能從焉。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 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

適有 孤鶴,橫江東來。

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

夢一道士,羽衣翩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 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

「嗚呼!噫嘻!我知之矣。

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太夫人以無咎生日置酒書壁一絕》

蘇軾 〔宋代〕

壽樽餘瀝到朋簪,要與郎君夜語深。

敢問阿婆開後閣,井中車轄任浮沉。

复制

《巫山廟上下數十里有烏鳶無數取食於行舟之上》

蘇軾 〔宋代〕

群飛來去噪行人,得食無憂便可馴。

江上飢烏無足怪,野鷹何事亦頻頻。

复制

《荔枝嘆》

蘇軾 〔宋代〕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采。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游。

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饑寒為上瑞。

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复制

《臨江仙·冬日即事》

蘇軾 〔宋代〕

自古相從休務日,何妨低唱微吟。

天垂雲重作春陰。

坐中人半醉,簾外雪將深。

聞道分司狂御史,紫雲無路追尋。

淒風寒雨是駸駸。

問囚長損氣,見鶴忽驚心。

《南鄉子·春情》

蘇軾 〔宋代〕

晚景落瓊杯,照眼雲山翠作堆。

認得岷峨春雪浪,初來,萬頃蒲萄漲淥醅。

春雨暗陽台,亂灑歌樓濕粉腮。

一陣東風來捲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

《行香子·茶詞》

蘇軾 〔宋代〕

綺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共夸君賜,初拆臣封。看分香餅,黃金縷,密雲龍。斗贏一水,功敵千鍾。覺涼生、兩腋清風。暫留紅袖,少卻紗籠。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

复制

《留別叔通、元弼、坦夫》

蘇軾 〔宋代〕

田三昔同僚,向我每傾倒。當年或齟齬,反覆看愈好。

寇三我部民,孝弟化鄰保。有如袁伯業,苦學到衰老。

石生吾邑子,勁立風中草。宦遊甑生塵,菽水媚翁媼。

我窮交舊絕,計拙集枯槁。三子尤見存,往復紛紵縞。

迎我淮水北,送我睢陽道。願存金石契,凜凜貫華皓。

复制

《與道源游西莊,遇齊道人,同往草堂,為齊書此》

蘇軾 〔宋代〕

桑麻已零落,藻荇復消沉。園宅在人境,歲時傷我心。

強穿南埭路,遙望北山岑。欲與道人語,跨鞍聊一尋。

复制

《聞錢道士與越守穆父飲酒,送二壺》

蘇軾 〔宋代〕

龍根為脯玉為漿,下界寒醅亦漫嘗。

一紙鵝經逸少醉,他年鵬賦謫仙狂。

金丹自足留衰鬢,苦淚何須點別腸。

吳越舊邦遺澤在,定應符竹付諸郎。

复制

《書裙帶絕句》

蘇軾 〔宋代〕

任從酒滿翻香縷,不願書來系彩箋。

半接西湖橫綠草,雙垂南浦拂紅蓮。

复制

《六言樂語》

蘇軾 〔宋代〕

桃園未必無杏,銀礦終須有鉛。

荇帶豈能攔浪,藕花卻解留蓮。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