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洵 / 初發嘉州
拼

《初發嘉州》

蘇洵 〔宋代〕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國十年還。

烏牛山下水如箭。

忽失峨眉枕席間。

复制
蘇洵

作者:蘇洵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蘇洵其它诗文

《我客至止》

蘇洵 〔宋代〕

我客至止,我迎於門。

來升我堂,來飲我尊。

羞鱉不時,詈我不勤。

求我何多,請辭不能。

客謂主人:唯子我然。

求子之多,責子之深,期子於賢。

复制

《心術》

蘇洵 〔宋代〕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

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

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

謹烽燧,嚴斥堠,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其財;豐犒而優遊之,所以養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為,所以養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

怒不盡則有餘勇,欲不盡則有餘貪。

故雖並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也。

不養其心,一戰而勝,不可用矣。

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

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後可與之皆死。

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後可以動於險。

鄧艾縋兵於蜀中,非劉禪之庸,則百萬之師可以坐縛,彼固有所侮而動也。

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節而後可以用兵。

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

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後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養技而自愛者,無敵於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兵有長短,敵我一也。

敢問:「吾之所長,吾出而用之,彼將不與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將強與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吾之所長,吾陰而養之,使之狎而墮其中。

此用長短之術也。

」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

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於必敗。

尺箠當猛虎,奮呼而操擊;徒手遇蜥蜴,變色而卻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將矣。

袒裼而案劍,則烏獲不敢逼;冠胄衣甲,據兵而寢,則童子彎弓殺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則力有餘矣。

《管仲論》

蘇洵 〔宋代〕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諸侯不叛。

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桓公薨於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

夫功之成,非成於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

何則?豎刁、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桓公也。

夫有舜而後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後知去少正卯。

彼桓公何人也?顧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問之相。

當是時也,吾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

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嗚呼!仲以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桓公處幾年矣,亦知桓公之為人矣乎?桓公聲不絕於耳,色不絕於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

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桓公之手足耶?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

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雖桓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餘者,仲能悉數而去之耶?嗚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於桓、文,文公之才,不過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靈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寬厚。

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晉襲文公之餘威,得為諸侯之盟主者百有餘年。

何者?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桓公之薨也,一亂塗地,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

夫天下未嘗無賢者,蓋有有臣而無君者矣。

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復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書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賓胥無之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為數子者皆不足以托國,而又逆知其將死,則其書誕謾不足信也。

吾觀史鰌以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故有身後之諫;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有賢者而後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六國論》

蘇洵 〔宋代〕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

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至於顛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

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送吳待制中復知潭州二首》

蘇洵 〔宋代〕

十年曾作犍為令,四脈嘗聞愍俗詩。

共嘆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諫致戎麾。

會稽特欲榮翁子,馮翊猶將試望之。

船系河堤無幾日,南公應已怪來遲。

复制

《次韻和縉叔游仲容西園二首》

蘇洵 〔宋代〕

春入禁城懷舊隱,偶來芳圃似還家。

番番翠蔓纏松上,粲粲朱梅入竹花。

客慢空勞嚴置兕,酒多無用早成蛇。

相公猶有遺書在,欲問郎君借五車。

复制

《送王吏部知徐州》

蘇洵 〔宋代〕

東徐三齊之南鄰,夫子豈是三齊人。

辭囂乞靜得此守,走兔入藪魚投津。

徐州勝絕不須問,請問項籍何去秦?江山雄豪不相下,衣錦遊戲欲及晨。

霸王事業今已矣,但有太守朱兩輪。

還鄉據勢與古並,豈有漢戟窺城闉。

論安較利乃公勝,行矣正及汴水勻

复制

《顏書》

蘇洵 〔宋代〕

任君北方來,手出邠州碑。

為是魯公寫,遺我我不辭。

魯公實豪傑,慷慨忠義姿。

憶在天寶末,變起漁陽師。

猛士不敢當,儒生橫義旗。

感激數十郡,連衡斗羗夷。

新造勢尚弱,胡為力未衰。

用兵竟不勝,嘆息真數奇。

杲兄死常山,烈士淚滿頤。

魯公不死敵,天下皆熙熙。

奈何不愛死,再使踏鯨鰭。

公固不畏死,吾實悲當時。

緬邈念高誼,惜哉我生遲。

近日見異說,不知作者誰。

雲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

大抵天下心,人人屬公思。

加以不死狀,慰此苦嘆悲。

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

愛其平生跡,往往或孑遺。

此字出公手,一見減嘆咨。

使公不善書,筆墨紛訛痴。

思其平生事,豈忍棄路歧。

況此字頗怪,堂堂偉形儀。

駿極有深穩,骨老成支離。

點畫迺應和,關連不相違。

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

彼此異狀貌,各自相結維。

離離天上星,分如不相持。

左右自綴會,或作斗與箕。

骨嚴體端重,安置無欹危。

篆鼎兀大腹,高屋無弱楣。

古器合尺度,法相應矩規。

想其始下筆,莊重不自卑。

虞柳豈不好,結束煩馽羈,

筆法未離俗,庸手尚敢窺,

自我見此字,得紙無所施。

一車會百木,後斤斧易為。

團團彼明月,欲畫形終非。

誰知忠義心,餘力尚及斯。

因此數幅紙,使我重嘆嘻。

复制

《香》

蘇洵 〔宋代〕

搗麝篩檀入范模,潤分薇露合雞蘇。

一絲吐出青煙細,半炷燒成玉筋粗。

道士每占經次第,佳人惟驗繡工夫。

軒窗幾席隨宜用,不待高擎鵲尾爐。

复制

《仙都山鹿》

蘇洵 〔宋代〕

客來未到何從見,昨夜數聲高出雲。

應是仙君老僮僕,當時掌客意猶勤。

复制

《雲興於山》

蘇洵 〔宋代〕

雲興於山,霿霿為霧。

匪山不仁,天實不顧。

山川我享,為我百訴。

豈不畏天,哀此下土。

班班鳲鳩,穀穀晨號。

天乎未雨,余不告勞。

誰為山川,不如羽毛

复制

《蘇洵員外輓辭二首 其二》

蘇洵 〔宋代〕

族本西州望,來為上國光。文章追典誥,議論極皇王。

美德驚埋玉,環材痛壞梁。時名誰可嗣,父子盡賢良。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