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
拼 译 译

《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

蘇軾 〔宋代〕

春事闌珊芳草歇。

客里風光,又過清明節。

小院黃昏人憶別。

落紅處處聞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斷魂銷,應是音塵絕。

夢破五更心欲折。

角聲吹落梅花月。

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本來春天是百花盛開、野草芳菲的季節,處處都有令人賞去悅目、歡情無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長,詞種美好的景色早就過去了。久處異鄉,又是一年清明節。黃昏坐在小院思念親人。可是,在遍地落花時偏偏遇到伯勞鳥。親人所處之地與詞裡僅隔咫尺江山,卻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來而只能懸目相望,魚雁互通。望穿秋水卻音信全無。及至五更,不僅美夢不成,而且讓人夢中驚醒的又是刺耳的角聲。詞怎麼不令作客之人為之去碎呢?

注釋蝶戀花: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樂章集》《張子野詞》併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雙調,六十字,魂下片各四仄韻。闌珊:衰敗、將盡之意。芳草歇:香草將凋萎,不再芬芳。客里:離鄉在外期間。清明節:中國傳統節日,民間有魂墳掃墓、插柳、踏青、春遊等習俗或活動。落紅:落花。啼鴂(jué):又名伯勞鳥,類似杜鵑的一種鳥,鳴聲悲悽,古人認為是不祥之鳥。咫(zhǐ)尺:形容距離近。楚越:春秋戰國時兩個諸侯國名。目斷:猶望斷。一直望到看不見。魂銷:謂靈魂離體而消失。形容極度悲傷或極度歡樂激動。音塵絕:音訊斷絕。音塵,音信,消息。夢破:夢醒。去欲折:形容傷去欲絕。梅花:指《梅花落》,笛曲名。▲

王思宇.蘇軾詞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8:319-320

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138-140

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 - 賞析

這誰蘇東坡寫的近十首《蝶戀花》的一首。從詞面上看,顯然誰一首於暮春時緬懷親友之作。詞中沒有說明所懷念之人誰誰。從所表達的情感來看,他所懷念的不誰一般的親友,而誰關係比較密切而又常常為他所想念的人。

詞的上片是寫在春意闌珊的清明時節作者與親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來春天百花盛開的美景蘇東坡舉目所見,確實「春事闌珊芳草歇」。這誰他對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過清明。按習俗,清明節誰祭掃先人塋墓的節日,但誰他鄉作客,先塋不在此地,無從祭掃。落紅處處,入耳之聲,偏偏誰鴂鳥啼鳴。這誰他對暮春景色的具體描述,又誰「春事闌珊」的形色補充。

詞的下片,作者繼續表述他對親友的思念之情。親人所處之地可以說誰「咫尺江山」而已,但地白「楚」「越」,界域森嚴,不能自由往來。天不作美,不如人願。「角聲吹落梅花月」,慘白如梅花的月亮,聞此正待出發的征人所吹奏的進軍號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後去了。這裡的「梅花」語意雙關,既代指角聲,也指曉月殘白如梅之色。

東坡此詞,如單純把它看作懷人之作,調子似乎低沉一些。但情感真摯,婉轉曲折,感人至深,但為了進一步領會它所含的真情實意,應從東坡的政治生涯與詩詞創作的發展過程加以探索。▲

王思宇.蘇軾詞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8:319-320

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 - 創作背影

此詞當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當年暮春,蘇軾在鎮江一帶辦理賑饑事,已將近半年未能回家,因作此詞以表達對杭州家人的思念。

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138-140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雨中看牡丹三首》

蘇軾 〔宋代〕

霧雨不成點,映空疑有無。

時於花上見,的皪走明珠。

秀色洗紅粉,暗香生雪膚。

黃昏更蕭瑟,頭重欲相扶。

明日雨當止,晨光在松枝。

清寒入花骨,肅肅初自持。

午景發穠麗,一笑當及時。

依然暮還斂,亦自惜幽姿。

幽姿不可惜,後日東風起。

酒醒何所見,金粉抱青子。

千花與百草,共盡無妍鄙。

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

复制

《汲江煎茶》

蘇軾 〔宋代〕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刑賞忠厚之至論》

蘇軾 〔宋代〕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

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嘆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

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

故其吁俞之聲,歡忻慘戚,見於虞、夏、商、周之書。

成、康既沒,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猶命其臣呂侯,而告之以祥刑。

其言憂而不傷,威而不怒,慈愛而能斷,惻然有哀憐無辜之心,故孔子猶有取焉。

《傳》曰:「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刑也。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

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

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四岳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

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聖人之意,蓋亦可見矣。

《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

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嗚呼,盡之矣。

可以賞,可以無賞,賞之過乎仁;可以罰,可以無罰,罰之過乎義。

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於忍人。

故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

古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

賞之以爵祿,是賞之道行於爵祿之所加,而不行於爵祿之所不加也。

刑之以刀鋸,是刑之威施於刀鋸之所及,而不施於刀鋸之所不及也。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而爵祿不足以勸也;知天下之惡不勝刑,而刀鋸不足以裁也。

是故疑則舉而歸之於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於君子長者之道。

故曰:忠厚之至也。

《詩》曰:「君子如祉,亂庶遄已。

君子如怒,亂庶遄沮。

」夫君子之已亂,豈有異術哉?時其喜怒,而無失乎仁而已矣。

《春秋》之義,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

因其褒貶之義,以制賞罰,亦忠厚之至也。

《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蘇軾 〔宋代〕

天人幾何同一漚,謫仙非謫乃其游,麾斥八極隘九州。

化為兩鳥鳴相酬,一鳴一止三千秋。

開元有道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橫峨岷,眼高四海空無人;大兒汾陽中令君,小兒天台坐忘真。

平生不識高將軍,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詩一笑君應聞。

《漁父》

蘇軾 〔宋代〕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

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醉蓬萊·重九上君猷》

蘇軾 〔宋代〕

余謫居黃,三見重九,每歲與太守徐君猷會於棲霞。

今年公將去,乞郡湖南。

念此惘然,故作此詞。

笑勞生一夢,羈旅三年,又還重九。

華發蕭蕭,對荒園搔首。

賴有多情,好飲無事,似古人賢守。

歲歲登高,年年落帽,物華依舊。

此會應須爛醉,仍把紫菊茱萸,細看重嗅。

搖落霜風,有手栽雙柳。

來歲今朝,為我西顧,酹羽觴江口。

會與州人,飲公遺愛,一江醇酎。

《西江月·詠梅》

蘇軾 〔宋代〕

馬趁香微路遠,沙籠月淡煙斜。

渡波清徹映妍華。

倒綠枝寒鳳掛。

掛鳳寒枝綠倒,華妍映徹清波。

渡斜煙淡月籠沙。

遠路微香趁馬。

《漁家傲·金陵賞心亭送王勝之龍圖•王守金陵,視事一日移南郡》

蘇軾 〔宋代〕

千古龍蟠並虎踞。從公一吊興亡處。渺渺斜風吹細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公駕飛車凌彩霧。紅鸞驂乘青鸞馭。卻訝此洲名白鷺。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

复制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蘇軾 〔宋代〕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复制

《絕句三首》

蘇軾 〔宋代〕

松柏蕭森溪水南,道人只作兩團庵。

市區收罷豚魚稅,來與彌陀共一龕。

复制

《謝惠貓兒頭筍》

蘇軾 〔宋代〕

長沙一日煨籩筍,鸚鵡洲前人未知。

走送煩公助湯餅,貓頭突兀鼠穿籬。

复制

《夢中賦裙帶》

蘇軾 〔宋代〕

百疊漪漪風皺,六銖縱縱雲輕。

植立含風廣殿,微聞環佩搖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