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朱淑真 / 卷七·南宋詞 / 蝶戀花·送春
拼 译 译

《蝶戀花·送春》

朱淑真 〔宋代〕

樓外垂楊千萬縷。

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

猶自風前飄柳絮。

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

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語。

黃昏卻下瀟瀟雨。

蝶戀花·送春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樓外垂楊千條萬縷,仿佛要拴住這大好的春光,可是春天卻只稍稍停留便離去了。只有柳絮仍然在風裡飄飛,隨着春風要看春歸向何處?一片碧綠的山野間傳來一聲聲杜鵑的啼叫聲,杜鵑即使無情,悽厲的叫聲豈不也在為人愁苦。舉杯送別春天,春天沉默不語,黃昏時分忽然下起了瀟瀟細雨。

注釋系:拴住。青春:大好春光。隱指詞人青春年華。少住:稍稍停留一下。猶自:依然。杜宇:杜鵑鳥。便作:即使。莫也:豈不也。「把酒」句:把酒,舉杯;把,持、拿。送春,陰曆三月末是春天最後離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澆愁以示送春的習俗。此句與王灼《點絳唇》「試來把酒留春住,問春無語,席捲西山雨」寫法相似。瀟瀟雨:形容雨勢之疾。▲

王麗珍.《婉約詞》.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146-147

徐慶宜.《唐宋詞三百首》.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2

包傑.《宋詞意譯新探》.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131

劉敬圻,諸葛憶兵.《中國歷代名家流派詞傳·宋代女詞人詞傳》.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56

王友勝.《宋詞三百首新編》.上海:百家出版社,2007:241

羅漫.《宋詞新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52

李曉麗.《國人必讀宋詞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216

蘭世雄.《唐宋詩詞名句鑑賞》.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273

何寶民.《中國詩詞曲賦辭典》.鄭州:大象出版社,1997:761

蝶戀花·送春 - 賞析

朱淑真在少女時期也曾「天資秀髮,性靈鍾慧」(宋·魏仲恭《朱淑真斷腸詩詞序》),寫過歡快明麗的《春景》詩:「鬥草尋花正及時,不為容易見芳菲。誰能更覷閒針線,且滯春光伴酒卮。」——她要趁春光明媚而及時地去尋覓鮮花,去與女伴們鬥草戲耍。這不僅因芬芳穠艷的春景不易常見(故而彌足珍貴),更重要的是由大自然的春光喚醒了自己的青春之感,激發了對自己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所以對春天倍感可親可愛),因而她不肯為閨中「女訓」「女誡」所拘鉗去拿針縫線學什麼無味的女紅,而要歡欣喜悅地舉起酒杯,邀請春天這少女般的伴侶陪自己共度人生之良辰。然而,曾幾何時,在經歷了人世的辛酸折磨之後(傳說她「早歲不幸父母失審,不能擇伉儷」,「乃下配一庸夫」致使「一生抑鬱不得志」,「每臨風對月,觸目傷懷」),朱淑真卻給後人送來了悲悽幽悒的《送春》詞。掃視這前後的強烈反差,讀者既可感觸到舊時代的淒風苦雨,又可從女作家不同風貌的藝術描述中領略到不同的審美韻致,從而豐富自己的美感經驗。 

這是一首惜春詞,詞的上片抒發對春天眷戀的感情,下片抒發傷春的感情,全詞通過描寫外縷垂楊、飛絮繾綣、杜鵑哀鳴、春雨瀟瀟,構成一副淒婉纏綿的畫面,一個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現在這幅畫面中,詞句清麗,意境深遠。

詞中首先出現的是垂楊。「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三句,描繪了垂楊的綠姿。這種「萬條垂下綠絲絛」(賀知章《詠柳》)的景色,對於陰曆二月(即仲春時節),是最為典型的。上引賀詩中即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之句。它不同於「濃如煙草淡如金」的新柳(明人楊基《詠新柳》),也有別於「風吹無一葉」的衰柳(宋人翁靈舒《詠衰柳》)。為什麼借它來表現惜春之情呢?主要利用那柔細如絲縷的枝條的構造成似乎可以系留着事物的聯象。「少住春還去」,在作者的想象中,那打算系住春天的柳條沒有達到目的,它只把春天從二月拖到三月末,春天經過短暫的逗留,還是決然離去了。 

「猶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兩句,對暮春景物作了進一層的描寫。柳絮是暮春最鮮明的特徵之一,所以詩人們說:「飛絮著人春共老」(范成大《暮春上塘道中》)、「飛絮送春歸」(蔡伸《朝中措》)。他們都把飛絮同殘春聯繫在一起。朱淑真卻獨出心裁,把天空隨風飄舞的柳絮,描寫為似乎要尾隨春天歸去,去探看春的去處,把它找回來,像黃庭堅在詞中透露的:「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清平樂》)。比起簡單寫成「飛絮」「送春歸」或「著人春意老」來,朱淑真這種「隨春」的寫法,就顯得更有迂曲之趣。句中用「猶自」把「系春」同「隨春」聯繫起來,造成了似乎是垂楊為了留春,「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的藝術效果。  

像飛絮一樣,哀鳴的杜宇(杜鵑鳥)也似看作是殘春的標誌。「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春殘時節,花落草長,山野一片碧綠。遠望着這暮春的山野,聽到傳來的杜鵑鳥的悽厲叫聲,詞人在想:杜鵑即使(便做)無情,也為「春去」而愁苦,因而發出同情的哀鳴,詞人通過這搖曳生姿的一筆,借杜宇點出人意的愁苦,這就把上片中處於「暮後」的主人公引向台前。在上片,僅僅從「樓外」兩個字,感覺到她的樓內張望;從「系春」「隨春」,意識到是她在馳騁想象,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完全是靠垂楊和柳絮表現出來的。現在則由側面烘托轉向正面描寫。 

「把酒送春春不語」。系春既不可能,隨春又無結果,主人公看到的只是暮春的碧野,聽到的又是宣告春去的鳥鳴,於是她只好無可奈何地「送春」了。陰曆三月末是春天最後離去的日子,古人常常在這時把酒舉杯,以示送春。唐末詩人韓偓《春盡日》詩有「把酒送春惆悵在,年年三月病懨懨」之句。朱淑真按照舊俗依依不捨地「送春」,而春卻沒有回答。她看到的只是在黃昏中忽然下起的瀟瀟細雨。作者用一個「卻」字,把「雨」變成了對春的送行。這寫法同王灼的「試來把酒留春住,問春無語,簾卷西山雨」(《點絳唇》)相似,不過把暮雨同送春緊密相連,更耐人尋味:這雨是春漠然而去的步履聲呢,還是春不得不去而灑下的惜別之淚呢?  

這首詞同黃庭堅的《清平樂》都將春擬人,抒惜春情懷,但寫法上各有千秋。黃詞從追訪消逝的春光着筆,朱詞從借垂柳系春、飛絮隨春到主人公送春,通過有層次的心理變化揭示主題。相比之下,黃詞更加空靈、爽麗,朱詞則較多寄情於殘春的景色,帶有淒忱的情味,這大概和她的身世有關。▲

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1561-1563

蝶戀花·送春 - 創作背影

朱淑真在少女時有一段純美的愛情,但婚後生活卻十分不如意,最後憂鬱而終。這首詞正是她對昔日美好生活一去不復返的追戀哀傷不已的反映。

徐德琳,李紅梅.《歷代詞選》.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230

朱淑真

作者: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後余篇。 

朱淑真其它诗文

《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

朱淑真 〔宋代〕

山亭水榭秋方半,鳳幃寂寞無人伴。

愁悶一番新,雙蛾只舊顰。

起來臨繡戶,時有疏螢度。

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

《念奴嬌·二首催雪》

朱淑真 〔宋代〕

冬晴無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不放玉花飛墮地,留在廣寒宮闕。雲欲同時,霰將集處,紅日三竿揭。六花翦就,不知何處施設。應念隴首寒梅,花開無伴,對景真愁絕。待出和羹金鼎手,為把玉鹽飄撒。溝壑皆平,乾坤如畫,更吐冰輪潔。梁園燕客,夜明不怕燈滅。

复制

《故人何處草空碧,撩亂寸心天一涯。》

朱淑真 〔宋代〕

倦對飄零滿徑花,靜聞春水鬧鳴蛙。故人何處草空碧,撩亂寸心天一涯。

复制

《試墨》

朱淑真 〔宋代〕

翠樓高壓浙山頭,海角湖光豁醉眸。萬景入簾吹不捲,一般心做百般愁。

复制

《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朱淑真 〔宋代〕

彎彎曲。新年新月鈎寒玉。鈎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鬧蛾雪柳添妝束。燭龍火樹爭馳逐。爭馳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复制

《柳》

朱淑真 〔宋代〕

萬縷千絲織暖風,絆煙留霧市橋東。砌成幽恨斜陰里,供斷閒愁細雨中。

复制

《墨梅》

朱淑真 〔宋代〕

若個龍眠手,能傳處士詩。借他窗上影,寫作雪中枝。

頃刻回春色,輕盈動玉卮。不能殷七七,橫笛月中吹。

复制

《春日雜書十首 其六》

朱淑真 〔宋代〕

鬥草尋花正及時,不為容易見芳菲。

誰能更覷閒針線,且殢春光伴酒卮。

复制

《春日閒坐》

朱淑真 〔宋代〕

社燕歸來春正濃,摧花雨晴一番風。

倚樓閒省經由處,月館雲藏望眼中。

复制

《恨春五首 其五》

朱淑真 〔宋代〕

一篆煙消系臂香,閒看書冊就牙床。

鶯聲冉冉來深院,柳色陰陰暗畫牆。

眼底落紅千萬點,臉邊新淚兩三行。

梨花細雨黃昏後,不是愁人也斷腸。

复制

《春日雜書十首 其十》

朱淑真 〔宋代〕

自入春來日日愁,惜花翻作為花羞。

呢喃飛過雙雙燕,嗔我垂簾不上鈎。

复制

《菩薩蠻 秋夜用朱淑真韻》

朱淑真 〔宋代〕

紗窗幾陣尖風冷。屏山扶上孤燈影。夢短覺宵長。金爐裊細香。

淒涼人憶舊。病怯腰肢瘦。月印小闌干。雁聲雲外寒。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