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張栻 / 讀李邕碑
拼

《讀李邕碑》

張栻 〔宋代〕

荒榛日莫倚筇時,嘆息危亭北海碑。

後輩但知尊字畫,當年不得戍邊垂。

豈關貝錦有成禍,只恐干將不自奇。

杜老惜才千古意,如今誰詠六公辭。

复制
張栻

作者:張栻

張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從祀孔廟,後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黃干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張栻其它诗文

《再和》

張栻 〔宋代〕

想得經行與客俱,身強寧復要人扶。

晚來山色應難盡,十里青蒼看有無。

复制

《次韻劉樞密》

張栻 〔宋代〕

朔風漠漠低黃雲,曉看繽紛萬鶴群。

為應農祥眉一展,更將餘力付斯文。

复制

《送但能之守潯州》

張栻 〔宋代〕

循吏古猶少,嶺民今未蘇。

丁寧煩詔旨,推擇得吾徒。

根本誰深念,詩書計不迂。

惟應敦此意,豈但應時須。

复制

《過上天竺寺》

張栻 〔宋代〕

上竺諸天近,中林萬木低。

迥超塵世外,恍入雪山西。

忽漫參龍角,行將混鹿麋。

何年釋簪紱,於此獨幽棲。

复制

《送陳擇之》

張栻 〔宋代〕

君能千里來,乃作觸熱去。

涼秋幸非遙,歸計無已遽。

向來文字間,講論有平素。

及茲共王事,益得君佳處。

幾微獨深窺,圭角本不露。

豈期寂寞濱,獲此友朋助。

吾邦雖雲僻,山水足奇趣。

更期休沐晨,相與窮杖屨。

匆匆何少悰,咄咄出別語。

君懷負丞恩,行矣當及戍。

我亦念歸歟,霜天收栗芋。

後會未可期,往事屢回顧。

贈言復何有,獨以此道故。

寥寥千載前,達者同一路。

所趨固絕塵,所履無虛步。

臨深覺居高,仰止有餘慕。

要須學滄溟,匯此百川注。

他年儻相憶,訪我城南圃。

無使歲月深,永思編簡蠹。

复制

《正甫還長沙復用斜川日和陶韻為別》

張栻 〔宋代〕

吾黨有佳士,寡慾自日休。

眷言平生心,從我萬里游。

披雲度嶺嶠,犯雪臨江流。

顧我無定蹤,飄然若輕鷗。

茲和雖雲遠,所忻近故丘。

況得與君俱,豈患寡朋儔。

有酒君為飲,有句君能酬。

如何舍我歸,頗亦念此不。

我老百念冷,獨有謀道憂。

臨岐無他祝,得編細研求。

复制

《除夜立春》

張栻 〔宋代〕

積雪陰難解,新梅凍未開。

誰知殘臘底,已報早春來。

一氣元無息,群兒浪自猜。

短檠非守歲,百感政交懷。

复制

《望後一日與客自水鄉登湘南月色佳甚翌日用鄉字韻簡游誠之》

張栻 〔宋代〕

一雨五日餘,南州三伏涼。喚客近方沼,笑譚引杯長。

相將復登樓,月色在屋樑。念我懷百憂,忽忽發變蒼。

及此少自舒,觴詠未可忘。孤光凜下照,景妙無留藏。

沙邊數白鷺,欲下仍翔徉。群動亦自得,如我四體康。

平生子遊子,虛白生吉祥。官舍並樓居,登臨筋力強。

未可效王粲,居然思故鄉。

复制

《張子淵攜二子西歸求予詩為賦此以致鄉黨之義》

張栻 〔宋代〕

窮冬溯荊江,風急波濤怒。張君一葉舟,追逐任掀舞。

時從古岸邊,頗得班荊語。君家岷山下,鬚眉挾風雨。

萬里垂橐歸,問君自何苦。兩兒才過膝,秀色隱眉宇。

昨者試省中,旁觀正如堵。誦書聲琅琅,亦復記訓詁。

呼前與酬答,進止良應矩。我為三咨嗟,每見必摩拊。

祝君須愛惜,事業貴有序。美質在陶冶,如器無苦窳。

道遠方愁予,速成戒自古。可使利慾風,居然熏肺腑。

良心人所同,愛敬發端緒。岷江本一勺,東流貫吳楚。

但當養其源,日進自莫禦。君歸閉門思,予言或可取。

复制

《初春和摺子明歲前兩詩 其一》

張栻 〔宋代〕

古今同活法,妙處在阿堵。浮雲不作祟,白黑可坐數。

窮冬掩關臥,豈為作詩苦。挑燈讀韋編,至味可深咀。

复制

《從鄭少嘉求貢綱餘茶 其二》

張栻 〔宋代〕

茗事蕭疏五嶺中,修仁但可愈頭風。春前龍焙令人憶,知與故人風味同。

复制

《和楊教授 其一》

張栻 〔宋代〕

道在無今昔,才難有屈伸。青編知了意,白眼付時人。

鏡里顏容舊,胸中事業新。絕嘆知味鮮,渠自說甘辛。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