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張栻 / 廣漢黃仲秉即轉運使治之東作亭扁以楚翠蓋取杜陵所謂楚岫千峰翠者屬客賦詩
拼

《廣漢黃仲秉即轉運使治之東作亭扁以楚翠蓋取杜陵所謂楚岫千峰翠者屬客賦詩》

張栻 〔宋代〕

維衡屹南荒,作鎮自開闢。蟠根結地厚,面勢倚空碧。

陂陀數州境,高下相接跡。麓山乃其趾,神秀固未極。

定王十里城,處處見山色。知誰長在眼,嗟此塵中客。

觀風君獨暇,延納到幾席。得句恍忘言,寄興渺今昔。

自君之東來,民瘼極探索。仁言徹九關,寧懼虎豹厄。

諏詢遍南畝,民肥吾則瘠。築亭一舒嘯,逮此百憂隙。

看山儻不愧,隱几亦聊適。寄語後來者,此意當無斁。

复制

廣漢黃仲秉即轉運使治之東作亭扁以楚翠蓋取杜陵所謂楚岫千峰翠者屬客賦詩 - 賞析

張栻

作者:張栻

張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從祀孔廟,後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黃干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張栻其它诗文

《人言桂林好,頗復類中州。》

張栻 〔宋代〕

季也有行役,我思獨悠悠。

親朋非不多,子能從之游。

掛席上湘水,青山挾行舟。

籃輿問嶺路,政爾荔子秋。

人言桂林好,頗復類中州。

近郊多勝概,雉堞冠層樓。

待渠幕府暇,時與同冥搜。

吾子有令姿,胸中富九流。

處世多齟齬,但當付滄洲。

超然擴遐思,詎可耳目謀。

原為百鍊剛,莫作繞指桑。

昔人不吾欺,子盍試反求。

預想他年歸,此地復綢繆。

刮目看二子,一笑紓百憂。

复制

《次韻許深父》

張栻 〔宋代〕

日日經行只小園,靜搘邛竹聽鳴泉。

此時心事何人共,素壁題詩第幾篇。

复制

《故太子詹事王公輓詩二首》

張栻 〔宋代〕

大節元無玷,中心本不欺。

排奸力扛鼎,憂國鬢成絲。

方喜三旌召,俄興一鑒悲。

西風吹淚眼,夫豈哭吾私。

复制

《臘月二日攜家城東觀梅夜歸》

張栻 〔宋代〕

前日看花正薄陰,重來晴日更精神。

莫教容易飛花片,且放千林自在春。

复制

《道中景物甚勝吟賞不暇因復作此》

張栻 〔宋代〕

支筇石壁聽溪聲,卻看雲山萬疊新。

總是詩情吟不徹,一時分付與吾人。

复制

《題曾氏山園十一詠·梅沼》

張栻 〔宋代〕

寒梅只自芳,野水有餘清。

山空歲雲暮,妙意相發明。

复制

《同元晦擇之游岳道遇大雪馬上作》

張栻 〔宋代〕

驅車望衡岳,群山政參差。

微風忽南來,雲幕為四垂。

炎官挾蓐收,從以萬玉妃。

庭熒亦何有,尺璧仍珠璣。

奇貨吾敢居,妙意良自知。

林巒倏變化,轍跡平高低。

喬松與修竹,錯立呈瑰姿。

清新足遐寄,浩蕩多餘思。

平生湘南道,未省有此奇。

況復得佳友,晤言相追隨。

茅檐舉杯酒,旅榻誦新詩。

更約登絕頂,同觀霽色時。

复制

《和元晦馬跡橋》

張栻 〔宋代〕

便請行從馬跡橋,何須乘鶴簉叢霄。

殷勤底事登臨去,不為山僧苦見招。

复制

《題曾氏山園十一詠·吟風橋》

張栻 〔宋代〕

橋邊風月佳,俯仰有餘思。

無忘履冰心,方識吟風意。

复制

《城南雜詠二十首·捲雲亭》

張栻 〔宋代〕

雲生山氣佳,雲卷山色靜。

隱几亦何心,此意相與永。

复制

《昨日與周伯壽別終夕雨小詩追路》

張栻 〔宋代〕

夜雨虛檐響徹明,地蒸衣潤欲生雲。想君渚路頻回首,我亦書窗倍憶君。

复制

《臘月二日攜家城東觀梅夜歸 其三》

張栻 〔宋代〕

晴日東山飽看花,歸來野路已昏鴉。坡頭認得疏籬處,薝蔔林中李老家。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