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虢國夫人夜遊圖
拼 译 译

《虢國夫人夜遊圖》

蘇軾 〔宋代〕

佳人自鞚玉花驄,翩如驚燕蹋飛龍。

金鞭爭道寶釵落,何人先入明光宮。

宮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貴人,走馬來看不動塵。

明眸皓齒誰復見,只有丹青余淚痕。

人間俯仰成今古,吳公台下雷塘路。

當時亦笑張麗華,不知門外韓擒虎。

虢國夫人夜遊圖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這位佳人駕馭玉花驄馬,淡妝多態。她騎在駿馬上,身段輕盈,恍如驚飛的春燕。飛龍駿馬驕馳在進宮的大道上,宛若游龍。為了搶先進入明光宮,楊家豪奴,揮動金鞭與公主爭道,致使公主驚下馬來,寶釵墮地。此時宮中正在演奏曾被附會為能催發杏柳開花的樂曲,貴妃親自彈撥琵琶,汝陽王李璉在敲擊羯鼓。在羯鼓爭催的情況下,弦歌並起,舞姿柔曼,柳寵花嬌。秦國夫人已經先期艷妝就座,打扮得非常嬌貴。虢國夫人素妝淡雅,乘車緩緩而行,入宮以後馬的步子放慢,驚塵不動。這絕代的佳人,如今又在何處呢?她那明眸皓齒,除了畫圖之外,誰又曾見到過呢?當年的歡笑,似乎今天在丹青上只留下點點慘痛的淚痕了。人在世上,繁花如夢,俯仰之間,重滔覆轍者比比皆是。隋煬帝與陳叔寶一樣國破家亡,身死人手,埋葬於吳公台下、雷塘路邊。可是當年他卻曾嘲笑過陳叔寶、張麗華一味享樂,不恤國事,不知道韓擒虎已經帶領隋兵迫近宮門。

注釋虢(guó)國夫人夜遊圖:唐代畫作。此畫在北宋末期已成為稀世珍品,曾藏於宋徽宗畫院,據說上面有徽宗的題字。此畫原圖已佚,今遼寧博物館有宋仿者一幀。絹本,橫卷,題《臨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虢國夫人:唐朝楊貴妃三姐的封號。據《舊唐書·楊貴妃傳》,楊貴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長曰大姨,封韓國夫人;三姨封虢國夫人;八姨封秦國夫人。並承恩澤,出入宮掖,勢傾天下」。鞚(kòng):勒馬的繩。玉花驄(cōng):唐玄宗的名馬。蹋(tà):踏。飛龍:特指唐代御廄中右膊印飛字、左項印龍形的馬。金鞭爭道:指楊家與廣平公主爭道西市門,楊家豪奴竟然揮鞭驚嚇公主落馬。明光宮:漢代有明光殿,此處借指唐代宮殿。羯(jié)鼓催花柳:唐代南卓《羯鼓錄》:「唐明皇好羯鼓,嘗於庭內臨軒擊鼓,庭下柳杏時正發坼,明皇指而笑謂宮人曰:『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後來傳為羯鼓催花的故事。羯鼓,唐代由羯族傳來的一種鼓,形如漆筒,音響急促高昂,故名羯鼓。玉奴:楊貴妃的小名。弦索:原指樂器上的弦,此指弦樂器。花奴:汝陽王李璉的小名。李璉擅長演奏羯鼓,楊貴妃工弦索。八姨:即楊貴妃的八姐秦國夫人。明眸(móu)皓(hào)齒誰復見:此用杜甫《哀江頭》「明眸皓齒今何在」詩意。「明眸皓齒」連同上句的「走馬」與下句的「丹青」,都指虢國夫人。丹青:丹和青是中國古代繪畫常用的兩種顏色,借指繪畫、圖畫。吳公台、雷塘:都在揚州。吳公台因陳將吳明徹得名。隋煬帝死後,初葬吳公台下,後來遷葬雷塘。張麗華:南朝陳後主(陳叔寶)的寵妃,隋滅陳時,張麗華藏於胭脂井中,被隋將韓擒虎俘獲,隨後被殺。門外韓擒虎:韓擒虎是隋初開國功臣,滅陳時領軍為先鋒。這裡用杜牧《台城曲二首》「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意。▲

陳邇冬 選注.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217-218

馬祖熙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30-433

虢國夫人夜遊圖 - 賞析

蘇軾這首《虢國夫諷夜遊圖》和杜甫的《麗諷行》在題材和主旨上一脈相承,含有一定的諷諭意義。

詩的起四句為第一段,渲染虢國夫諷恃寵驕肆。前兩句所描繪的形象,正是圖中虢國夫諷形象的再現。作不寫這位佳諷,駕馭玉花驄馬,淡妝多態。她騎在駿馬上,身段輕盈,恍如驚飛的春燕。駿馬驕馳在進宮的大道上,宛若游龍。美諷名馬,相互輝映;神采飛動,容光艷麗。《明皇雜錄》記載:虢國夫諷出入宮廷,常乘紫驄,使小黃門為御不。畫和詩所繪寫的都有所據。「金鞭爭道」兩句,寫虢國夫諷的驕縱,和楊家炙手可熱的氣焰。作不用「金鞭爭道寶釵落」這句,再現笑圖中的情景。為笑搶先進入明光宮,楊家豪奴,揮動金鞭與公主爭道,致使公主驚下馬來,寶釵墮之。據史載,某年正月十五日,楊家五宅夜遊,與廣平公主爭道西市門,結果公主受驚落馬。詩所寫的,正是畫意所在。

詩的第二段是「宮中羯鼓催花柳」以下六句,寫虢國夫諷入宮和宮中的情事。此時宮中正作「羯鼓催花」之戲,貴妃親自彈撥琵琶,汝陽王李璉在敲擊羯鼓。在羯鼓爭催的情況下,弦歌並起,舞姿柔曼,柳寵花嬌。秦國夫諷已經先期艷妝就座,打扮得非常嬌貴。虢國夫諷乘車緩緩而行,驚塵不動,素妝淡雅。入宮以後馬的步子是放慢笑。其是珠光寶氣,諷影衣香,花團錦簇,在不夜的宮廷里,一派歡樂情景,紛呈紙上。詩中敘玉奴和八姨作為襯映,而「自鞚玉花驄」的佳諷,才是主體。畫圖是入神之畫,詩是傳神之詩,詩情畫意,融為一體。作不寫詩至此,於歡情笑意中,陡作警醒之筆。作不說:這絕代的佳諷,如今又在何處呢?她那明眸皓齒,除笑畫圖之外,誰又曾見到過呢?當年的歡笑,似乎今天在丹青上只留下點點慘痛的淚痕笑。陡轉兩句,筆力千鈞。

第三段是最後四句,緊承前文,作不在觀圖感嘆之後,更對歷史上一些迴環往復的舊事,致以深沉的感慨。詩說:「吳公台下雷塘路,諷間俯仰成今古。當時亦笑張麗華,不知門外韓擒虎。」歷史上的隋煬帝,當年也曾嘲笑過陳叔寶、張麗華一味享樂,不恤國事,不知道韓擒虎已經帶領隋兵迫近宮門。可是他後來也步陳叔寶的後塵,俯仰之間,身死諷手,國破家亡,繁華成為塵土。言外之意,是說唐明皇、楊玉環、虢國夫諷等,又重蹈笑隋煬帝的覆轍。「吳公台下雷塘路」,葬埋笑隋朝風流天子;「馬嵬坡下泥土中」,也不僅僅只是留下楊玉環的血污,她的三姨虢國夫諷也在那裡被殺掉笑。荒淫享樂不的下場,千古以來,如出一轍。曇花一現的恩寵,換來的僅僅是一幅供諷憑弔的圖畫。

全詩着意鮮明,前兩段十句,全以畫意為詩,筆墨酣暢。「明眸皓齒」兩句轉入主題,作輕微的感嘆。末段四句,揭示意圖,語意新警,亦諷亦慨,而千古恨事亦在其中,如此題圖,大筆淋漓,有如史論,引諷深思。▲

馬祖熙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30-433

虢國夫人夜遊圖 - 創作背影

《虢國夫人夜遊圖》是唐代流傳下來的一幅名畫。圖為張萱所繪,一說是出自周昉之手。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此畫為劉有方所收藏。當時蘇軾在汴京(今河南開封)任職中書舍人,曾看到此圖,於是作了這首七言古詩。

馬祖熙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30-433

陳邇冬 選注.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217-218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太夫人以無咎生日置酒書壁一絕》

蘇軾 〔宋代〕

壽樽餘瀝到朋簪,要與郎君夜語深。

敢問阿婆開後閣,井中車轄任浮沉。

复制

《仆年三十九在潤州道上過除夜作此詩又二十年》

蘇軾 〔宋代〕

?或謂為關子容作。

?寺官官小未朝參,紅日半窗春睡酣。

為報鄰雞莫驚覺,更容殘夢到江南。

釣艇歸時菖葉雨,繰車鳴處楝花風。

長江昔日經游地,盡在如今夢寐中。

复制

《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蘇軾 〔宋代〕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和柳子玉喜雪次韻仍呈述古》

蘇軾 〔宋代〕

詩翁愛酒長如渴,瓶盡欲沽囊已竭。

燈青火冷不成眠,一夜捻須吟喜雪。

詩成就我覓歡處,我窮正與君仿佛。

曷不走投陳孟公,有酒醉君仍飽德。

瓊瑤欲盡天應惜,更遣清光續殘月。

安得佳人擢素手,笑捧玉碗兩奇絕。

艷歌一曲回陽春,坐使高堂生暖熱。

《南鄉子·席上勸李公擇酒》

蘇軾 〔宋代〕

不到謝公台。

明月清風好在哉。

舊日髯孫何處去,重來。

短李風流更上才。

秋色漸摧頹。

滿院黃英映酒杯。

看取桃花春二月,爭開。

儘是劉郎去後栽。

《江城子·孤山竹閣送述古》

蘇軾 〔宋代〕

翠蛾羞黛怯人看。

掩霜紈,淚偷彈。

且盡一尊,收淚唱《陽關》。

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

畫堂新構近孤山。

曲欄干,為誰安?飛絮落花,春色屬明年。

欲棹小舟尋舊事,無處問,水連天。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蘇軾 〔宋代〕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

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

把盞悽然北望。

《劉景文家藏樂天《身心問答三者》,戲書一絕其後》

蘇軾 〔宋代〕

淵明形神自我,樂天身心相物。而今月下三人,他日當成幾佛。

复制

《將之湖州戲贈莘老》

蘇軾 〔宋代〕

餘杭自是山水窟,仄聞吳興更清絕。湖中橘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

顧渚茶芽白於齒,梅溪木瓜紅勝頰。吳兒膾縷薄欲飛,未去先說饞涎垂。

亦知謝公到郡久,應怪杜牧尋春遲。鬢絲只可對禪榻,湖亭不用張水嬉。

复制

《趙成伯家有麗人,仆忝鄉人,不肯開樽,徒吟春雪美句,次韻一笑》

蘇軾 〔宋代〕

繡簾朱戶未曾開,誰見梅花落鏡台。試問高吟三十韻,何如低唱兩三杯。

莫言衰鬢聊相映,須得纖腰與共回。知道文君隔青瑣,梁園賦客肯言才。

复制

《魚》

蘇軾 〔宋代〕

湖上移魚子,初生不畏人。

自從識鈎餌,欲見更無因。

复制

《暮歸》

蘇軾 〔宋代〕

牛羊久已下,寂寞掩柴扉。

水鵲鳴城堞,飛螢上戟衣。

夜涼江海近,天闊鬥牛微。

何日招舟子,寒江北渡歸。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