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拼 译 译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蘇軾 〔宋代〕

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雲歸無處尋。

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

存亡慣見渾無淚,鄉井難忘尚有心。

欲向錢塘訪圓澤,葛洪川畔待秋深。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 譯文及註釋

譯文上次見面我為文長老消瘦的容顏而吃驚,而他不久的離世,讓我頗感意外。三國秀州見了你的生和病和死去,一彈指的時間便已是過去此生和來世了。存在和死亡我見過很多所以沒有落淚,同鄉的離去讓我也愁心重重。想去那錢塘尋訪高僧圓澤,葛洪在江畔已等到深秋之時了。

注釋永樂:在今浙江嘉興西北。文長老:即文及,嘉興報本禪院住持。鶴瘦:比喻生病。雲歸:比喻圓寂。一彈指頃:一彈指的時間,比喻時間極短暫。去來今:佛教語,指過去、未來、現在。鄉井難忘:文及也是蜀人,二人相見時,有懷念故鄉之語。圓澤:唐人袁郊《甘澤謠》載,圓觀與李源相友善,曾與李源相約,卒後十二年,在杭州天竺寺相見。十二年後,李源如約來到寺前,聽一牧童口中作歌:「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蘇軾曾根據《甘澤謠》而成《僧圓澤傳》,惟圓觀作圓澤,未知何據。葛洪:東晉人,字稚川,號抱朴子,始以儒術得名,後好神仙導養之術。▲

霍松林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63-364

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59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 賞析

這是作者悼念亡友文長老的一首詩。這首詩寫病中和圓寂之後的文長老,並回首過去的交往以及寫世事無常的感嘆,讚美了文長老道行高,又發出前緣未盡的思念之情。此篇詩意沉着,語言流美,寫得別有深意。

這首詩對前二首詩來說,是總束兩人的幾次會面。首句寫上次見面時文及的病容使他吃驚,次句寫此時到來文及已死。「初驚」、「旋覺」兩句說明如飄風驟雨,純出意外。用「鶴瘦」、「雲歸」比喻病和死,非常切合和尚的身份(唐末五代詩僧貫休不受錢鏐改詩的無理要求,就說:「閒雲野鶴,何天不可飛!」)。「不可識」、「無處尋」,有空虛無常之感,正顯出悼念僧人不同於世俗的特點。

三四兩句是有名的巧對。「三過門間」、「一彈指頃」、「老病死」、「去來今」,扣緊佛家術語和兩人交往的事實。第一句講兩人交往。佛家以生老病死為四苦,這樣寫,從詩人自己來說,是感慨世事無常;對文及來說,則如同有解脫意。佛家以「去來今」為三世,這裡暗伏結語,有「來世因緣」的意思在內。這兩句是流水對,語氣直下。如果全用這樣的方式,詩易流於滑易。五六句就作一頓挫,「存亡慣見」,重在「慣」字,見亡應流淚,卻接以「渾無淚」三字,語特沉重。由文及的圓寂推向已逝的師友,作者的詩集中,在這幾年寫了不少輓詩。「存亡」二字着眼於「亡」。見亡而淚如泉湧,固然可以表示悲感之深,而淚泉已竭、無可再流則更為沉重。由於習以為常而麻木無淚,心頭的沉重更甚於有淚如雨,作者重在此點。作者與文及的交往是因同鄉而起,聯繫他寫的第一首,更容易表現出「尚有心」的含意。見同鄉死於他鄉,見親朋日漸凋謝,更加深對鄉井的懷念,感到歸耕無日。這「尚有心」三字又和結語引用《甘澤謠》的故事相聯繫。

結尾兩句,前人贊為用典極切。用圓澤比文及,既讚美他道行高,和第二首「病不開堂道益尊」相應;又有前緣未盡的思念之情。所以這個結尾,前人特別樂於稱道。這樣正好為三首詩做一總結。這首詩一氣呵成,前四句傾瀉而出,後四句如紀昀所評,是「曲折頓挫」。特別是五六句那一聯,意極沉着而筆力飛動,引出尾聯,使人有語盡而情意無盡之感。▲

霍松林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63-364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 創作背影

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蘇軾因議新法和王安石不合,以太常博士直史館通判杭州,十一月到任。次年末,因事到秀州(今浙江嘉興),過永樂鄉,遊覽報本禪院,遇到一個四川同鄉在那兒住持,名叫文及,蘇軾寫了一首詩,題為《秀州報本禪院鄉僧文長老方丈》說:「萬里家山一夢中,吳音漸已變兒童。每逢蜀叟談終日,便覺峨眉翠掃空。師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無功。明年採藥天台去,更欲題詩滿浙東。」熙寧六年十一月,蘇軾赴常州賑濟災民,又過秀州,夜過永樂,至報本禪院,這時文及已臥病退院,蘇軾又做一首《夜至永樂文長老院文時臥病退院》。熙寧七年五月返回杭州,再過報本禪院,文及已圓寂,因而又寫了這首悼詩。

霍松林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63-364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待月台》

蘇軾 〔宋代〕

月與高人本有期,掛檐低戶映蛾眉。

只従昨夜十分滿,漸覺冰輪出海遲。

复制

《與子由弟書》

蘇軾 〔宋代〕

惠州市井寥落,然猶日殺一羊,不敢與仕者爭。

買時,囑屠者買其脊骨耳。

骨間亦有微肉,熟煮熱漉出。

不乘熱出,則抱水不干。

漬酒中,點薄鹽炙微燋食之。

終日抉剔,得銖兩於肯綮之間,意甚喜之,如食蟹螯。

率數日輒一食,甚覺有補。

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芻豢,沒齒而不得骨,豈復知此味乎?戲書此紙遺之,雖戲語,實可施用也。

然此說行,則眾狗不悅矣。

复制

《與子由同游寒溪西山》

蘇軾 〔宋代〕

散人出入無町畦,朝游湖北暮淮西。

高安酒官雖未上,兩腳垂欲穿塵泥。

與君聚散若雲雨,共惜此日相提攜。

千搖萬兀到樊口,一箭放溜先鳧鷖。

層層草木暗西嶺,瀏瀏霜雪鳴寒溪。

空山古寺亦何有,歸路萬頃青玻璃。

我今漂泊等鴻雁,江南江北無常棲。

幅巾不擬過城市,欲踏徑路開新蹊。

(路有直入寒溪不過武昌者。

)卻憂別後不忍到,見子行跡空餘忄妻。

吾儕流落豈天意,自坐迂闊非人擠。

行逢山水輒羞嘆,此去未免勤鹽齏。

何當一遇李八百,相哀白髮分刀圭。

(李八百宅在筠州,〔相傳能拄拐日八百里。

〕)。

复制

《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 見題壁》

蘇軾 〔宋代〕

狂吟跌宕無風雅,醉墨淋浪不整齊。

應為詩人一回顧,山僧未忍掃黃泥。

复制

《祭常山回小獵》

蘇軾 〔宋代〕

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

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

回望白雲生翠巘,歸來紅葉滿征衣。

聖明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

《行香子·過七里瀨》

蘇軾 〔宋代〕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鑒,鷺點煙汀。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送金山鄉僧歸蜀開堂》

蘇軾 〔宋代〕

撞鐘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眾中聞謦欬,未語知鄉里。

我非個中人,何以默識子。

振衣忽歸去,隻影千山里。

涪江與中泠,共此一味水。

冰盤薦琥珀,何似糖霜美。

《神宗皇帝輓詞三首 其一》

蘇軾 〔宋代〕

文武固天縱,欽明又日新。化民何止聖,妙物獨稱神。

政已三王上,言皆六籍醇。巍巍本無象,刻畫愧孤臣。

复制

《聞錢道士與越守穆父飲酒,送二壺》

蘇軾 〔宋代〕

龍根為脯玉為漿,下界寒醅亦漫嘗。

一紙鵝經逸少醉,他年鵬賦謫仙狂。

金丹自足留衰鬢,苦淚何須點別腸。

吳越舊邦遺澤在,定應符竹付諸郎。

复制

《無題七絕一首》

蘇軾 〔宋代〕

春風寂寂夜寥寥,一望蒼苔雪影遙。

何處幽香飛幾片,只宜月色帶花飄。

复制

《送程之邵簽判赴闕》

蘇軾 〔宋代〕

夜光不自獻,天驥良難知。

從來一狐腋,或出五羖皮。

賢哉江東守,收此幕中奇。

無華豈易識,既得不自隨。

留君望此府,助我憐其衰。

二年促膝語,一旦長揖辭。

林深伏猛在,岸改潛珍移。

去此當安從,失君徒自悲。

念君瑚璉質,當今台閣宜。

去矣會有合,豈當懷其私。

复制

《壽叔文》

蘇軾 〔宋代〕

燁燁蒼龍宿,騰光射斗杓。

嘉時鍾間氣,□契在叢霄。

感會風雲際,承恩雨露朝。

史才資筆削,使指載歌謠。

十載霜威重,*連弊俗消。

賜環歸畫省,鳴玉率英寮。

典禮還咨伯,寅□合佐堯。

讜言文石陛,正色紫宸朝。

共說門闌喜,誰雲天路遙。

一龍今在沼,三鳳並儀□。

道在須調鼎,謀深鄙□貂。

高情真邈邈,逸氣更飄飄。

仙果雖遲熟,靈椿信後凋。

東山何足羨,會是躡松喬。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