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辛弃疾 /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
拼 译 译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

辛弃疾 〔宋代〕

亭上秋風,記去年裊裊,曾到吾廬。

山河舉目雖異,風景非殊。

功成者去,覺團扇、便與人疏。

吹不斷,斜陽依舊,茫茫禹跡都無。

千古茂陵詞在,甚風流章句,解擬相如。

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

故人書報,莫因循、忘卻蓴鱸。

誰念我,新涼燈火,一編太史公書。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 - 譯文及註釋

譯文秋風亭上的秋風姍姍吹過,拂拭着我的臉;記得它去年曾到過我的家。我抬頭觀望,這裡的山河與我家裡的山河形狀雖然不一樣,但人物風情卻很相似。功成的人走了,我覺得到了秋天氣候變冷,團扇也被人拋棄了。斜陽與過去一樣,秋風是吹不斷的;野外一片茫茫,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績和遺蹟一點也沒有了。一千多年前漢武帝劉徹寫的《秋風辭》,真是好的詩章,美妙的詞句,可以稱得上千古絕唱,到現在人們還在傳誦着它。怎麼有人說那是模仿司馬相如的章句呢?現在樹葉落了,江水冷了,向北方望去,一片茫茫,真叫我感到憂愁。朋友來信:「催我趕快回家,不要遲延,現在正是吃蒪羹鱸魚美味的時候。」有誰會想到我,在這個秋夜淒涼的時候,獨對孤燈,正在研讀太史公寫的《史記》呢?

注釋裊裊:微風吹拂。團扇:圓形的扇子。禹跡:相傳夏禹治水,足跡遍於九州,後因稱中國的疆城為禹跡。茂陵詞:指漢武帝的《秋風辭》。茂陵,漢武帝的陵墓,這裡指漢武帝劉徹。甚:真。風流:文采美,韻味濃。解擬:能比擬。相如: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眇眇:遠望貌。愁余:使我愁苦。書報:來信說。因循:拖延,延誤。蓴(chún)鱸:詠思鄉之情、歸隱之志。太史公書:即司馬遷的《史記》。▲

章培恆,安平秋,馬樟根.辛棄疾詞選譯:鳳凰出版社,2011:259-262

(南宋)辛棄疾著;朱德才選注.辛棄疾詞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216-217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 - 賞析

起句化用《九歌·湘君》「裊裊兮秋風」句。「山河舉目雖異」二句,是用《世說新語·言語》中典故。東晉時南渡士大夫常到新亭聚游飲宴,周侯中坐而嘆,說:「風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異」。皆相視流淚。作者登秋風亭時與東晉士大夫有同感,看到風景依舊,山河破碎,西風蒼涼,因而無限感慨。以下「功成者去」二句也連用典。《戰國策·秦策》:「蔡澤謂應侯日:『四時之序,成功者去』。」「團扇」句出自《漢書·外戚傳》,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這二句作者藉以對宋廷排擠抗金愛國將領的作法表示不滿。接下去作者看到,秋風中夕陽西下,可是當年大禹治水的遺蹟已茫茫不見,無處尋覓了。據《史記·夏本紀》載,舜、禹時,洪水滔天,大禹與眾決九川而致四海,天下為治,大禹即帝位後,東巡狩,至會稽而崩,至今紹興會稽山有禹陵、禹廟。明末陳子龍曾有詩句:「禹陵風雨思王會,越國山川出霸才。」(《錢塘東望有感》)思念大禹的功跡,哀嘆明之將亡。辛棄疾言外之意也是追憶大禹拯救陸沉的勳業,慨嘆南宋無英雄人物能力挽狂瀾。

下片依然在懷古,又提及歷史上一位英雄君主。漢武帝巡行河東時作有《秋風辭》,說:「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辛棄疾在秋風亭上聯想《秋風辭》,不僅只是節令上的偶合。他藉以緬懷漢武帝為抗擊匈奴、強盛帝國所作的傑出功績。這三句表面是說,漢武帝傳頌千古的風流辭章,足可以與司馬相如的辭賦媲美。這裡似是讚揚漢武的文采,實是歌頌他的武略,暗指宋廷的懦弱無能。以下亦用《九歌》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嫡娟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作者用此悵望江南半壁河山,緬懷大禹、漢武帝,情緒依然十分憤慨。以下句意一轉,說:朋友們來信勸告我,不要留戀官場而忘記歸隱。「蓴鱸」用東晉張翰因秋風起思歸故鄉的典故,這裡以友人來信的口氣說出,還是棄官退隱吧。這是作者回顧歷史以後,面對冷酷的現實所產生的心理矛盾。結尾卻並不回答朋友,只是說:誰曾想到在這清涼的秋夜,我正挑燈攻讀太史公書。《史記》其中一系列愛國英雄的紀傳,如廉頗、李廣等,效命疆場、威震敵膽且晚年倍受壓抑,悲憤壯烈,曾深深激動辛棄疾夜讀之心。這時辛棄疾64歲,其老驥伏櫪之志不衰。

詞中運用典故描繪秋天景象,並表現了懷念北方的愛國思想和在政治上遭受打擊的悲涼情緒。篇末通過對友人的答話,表現自己不甘心於長期退隱,而積極關心政治,準備有所作為。▲

畢桂發.毛澤東評點歷代名家詞賞析: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539-541

陳晉.毛澤東閱讀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268-269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 - 創作背影

宋寧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辛棄疾時年六十四歲,在知紹興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任上路過秋風亭,寫下了這首詩。

章培恆,安平秋,馬樟根.辛棄疾詞選譯:鳳凰出版社,2011:259-262

辛棄疾

作者: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辛弃疾其它诗文

《生查子·獨游雨岩》

辛棄疾 〔宋代〕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里。

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漢宮春·會稽秋風亭懷古》

辛棄疾 〔宋代〕

亭上秋風,記去年裊裊,曾到吾廬。

山河舉目雖異,風景非殊。

功成者去,覺團扇、便與人疏。

吹不斷,斜陽依舊,茫茫禹跡都無。

千古茂陵詞在,甚風流章句,解擬相如。

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

故人書報,莫因循、忘卻蓴鱸。

誰念我,新涼燈火,一編太史公書。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辛棄疾 〔宋代〕

青山欲共高人語。

聯翩萬馬來無數。

煙雨卻低回。

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

總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鷗。

一身都是愁。

《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以送之》

辛棄疾 〔宋代〕

晚歲躬耕不怨貧。支雞斗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載後,百遍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复制

《卜算子·飲酒不寫書》

辛棄疾 〔宋代〕

一飲動連宵,一醉長三日。廢盡寒暄不寫書,富貴何由得。請看冢中人,冢似當時筆。萬札千書只恁休,且進杯中物。

复制

《菩薩蠻·雙韻賦摘阮》

辛棄疾 〔宋代〕

阮琴斜掛香羅綬。玉纖初試琵琶手。桐葉雨聲干。真珠落玉盤。朱弦調未慣。笑倩春風伴。莫作別離聲。且聽雙鳳鳴。

复制

《牡丹昨夜方開遍。畢竟是、今年春晚。》

辛棄疾 〔宋代〕

牡丹昨夜方開遍。畢竟是、今年春晚。荼_付與薰風管。燕子忙時鶯懶。

多病起、日長人倦。不待得、酒闌歌散。副能得見茶甌面。卻早安排腸斷。

复制

《杏花天·牡丹昨夜方開遍》

辛棄疾 〔宋代〕

牡丹昨夜方開遍。畢竟是、今年春晚。荼付與薰風管。燕子忙時鶯懶。多病起、日長人倦。不待得、酒闌歌散。副能得見茶甌面。卻早安排腸斷。

复制

《好事近·和淚唱陽關》

辛棄疾 〔宋代〕

和淚唱陽關,依舊字嬌聲穩。回首長安何處,怕行人歸晚。垂楊折盡只啼鴉,把離愁勾引。卻笑遠山無數,被行雲低損。

复制

《念奴嬌·兔園舊賞》

辛棄疾 〔宋代〕

兔園舊賞,悵遺蹤、飛鳥千山都絕。縞帶銀杯江上路,惟有南枝香別。萬事新奇,青山一夜,對我頭先白。倚岩千樹,玉龍飛上瓊闕。莫惜霧鬢風鬟,試教騎鶴,去約尊前月。自與詩翁磨凍硯,看掃幽蘭新闕。便擬□□,人間揮汗,留取層冰潔。此君何事,晚來還易腰折。

复制

《鷓鴣天(用韻賦梅。三山梅開時,猶有青葉盛,予時病齒)》

辛棄疾 〔宋代〕

病繞梅花酒不空。齒牙牢在莫欺翁。恨無飛雪青松畔,卻放疏花翠葉中。

冰作骨,玉為容。當年宮額鬢雲松。直須爛醉燒銀燭,橫笛難堪一再風。

复制

《水龍吟(別傅先之提舉,時先之有召命)》

辛棄疾 〔宋代〕

只愁風雨重陽,思君不見令人老。行期定否,徵車幾兩,去程多少。有客書來,長安卻早,傳聞追詔。問歸來何日,君家舊事,直須待、為霖了。

從此蘭生蕙長,吾誰與、玩茲芳草。自憐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飛鳥。只有良朋,東阡西陌,安排似巧。到如今巧處,依前又拙,把平生笑。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