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和王晉卿,並引
拼

《和王晉卿,並引》

蘇軾 〔宋代〕

先生飲東坡,獨舞無所屬。當時挹明月,對影三人足。

醉眠草棘間,蟲虺莫予毒。醒來送歸雁,一寄千里目。

悵然懷公子,旅食久不玉。欲書加餐字,遠托西飛鵠。

謂言相濡沫,未足救溝瀆。吾生如寄耳,何者為禍福。

不如兩相忘,昨夢那可逐。上書得自便,歸老湖山曲。

躬耕二頃田,自種十年木。豈知垂老眼,卻對金蓮燭。

公子亦生還,仍分刺史竹。賢愚有定分,樽俎守尸祝。

文章何足雲,執技等醫卜。朝廷方西顧,羌虜驕未伏。

遙知重陽酒,白羽落黃菊。羨君真將家,浮面氣可掬。

何當請長纓,一戰河湟復。

复制

和王晉卿,並引 - 賞析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 〔宋代〕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尊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槐》

蘇軾 〔宋代〕

憶我初來時,草木向衰歇。

高槐雖經秋,晚蟬猶抱葉。

淹留未雲幾,離離見疏莢。

棲鴉寒不去,哀叫飽啄雪。

破巢帶空枝,疏影掛殘月。

豈無兩翅羽,伴我此愁絕。

复制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

蘇軾 〔宋代〕

何年顧陸丹青手,畫作《朱陳嫁娶圖》。

聞道一村惟兩姓,不將門戶買崔盧。

我是朱陳舊使君,(朱陳村,在徐州蕭縣。

)勸耕曾入杏花村。

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

复制

《韓干馬》

蘇軾 〔宋代〕

少陵翰墨無形畫,韓干丹青不語詩。

此畫此詩真已矣,人間駑驥漫爭馳。

复制

《范增論》

蘇軾 〔宋代〕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

」未至彭城,疽發背,死。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殺增。

獨恨其不早爾。

」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

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

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為霰。

』增之去,當於羽殺卿子冠軍時也。

」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

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之叛之也,以弒義帝。

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

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

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

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

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於稠人之中,而擢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後知也。

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

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

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

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

亦人傑也哉! 。

《書林逋詩後》

蘇軾 〔宋代〕

吳儂生長湖山曲,呼吸湖光飲山淥。

不論世外隱君子,傭兒販婦皆冰玉。

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

我不識君曾夢見,瞳子瞭然光可燭。

遺篇妙字處處有,步繞西湖看不足。

詩如東野不言寒,書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節已難繼,將死微言猶可錄。

自言不作封禪書,更肯悲吟白頭曲!我笑吳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盞寒泉薦秋菊。

《臨江仙·送王緘》

蘇軾 〔宋代〕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

憑將清淚灑江陽。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

殷勤且更盡離觴。

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晁錯論》

蘇軾 〔宋代〕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強為之,則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惟仁人君子豪傑之士,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強期月之間,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無故而發大難之端;吾發之,吾能收之,然後有辭於天下。

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責,則天下之禍,必集於我。

昔者晁錯盡忠為漢,謀弱山東之諸侯,山東諸侯並起,以誅錯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錯為之說。

天下悲錯之以忠而受禍,不知錯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鑿龍門,決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蓋亦有潰冒衝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國之強,而驟削之,其為變,豈足怪哉?錯不於此時捐其身,為天下當大難之沖,而制吳楚之命,乃為自全之計,欲使天子自將而己居守。

且夫發七國之難者,誰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

以自將之至危,與居守至安;己為難首,擇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義士所以憤怨而不平者也。

當此之時,雖無袁盎,錯亦未免於禍。

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將。

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難之矣,而重違其議。

是以袁盎之說,得行於其間。

使吳楚反,錯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礪,東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則天子將恃之以為無恐,雖有百盎,可得而間哉?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

使錯自將而討吳楚,未必無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悅。

奸臣得以乘其隙,錯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禍歟! 。

《菩薩蠻·歌妓》

蘇軾 〔宋代〕

繡簾高卷傾城出。燈前瀲灩橫波溢。皓齒發清歌。春愁入翠蛾。淒音休怨亂。我已先腸斷。遺響下清虛。累累一串珠。

复制

《李杞寺丞見和前篇,復用元韻答之 其二 再和》

蘇軾 〔宋代〕

東望海,西望湖,山平水遠細欲無。野人疏狂逐漁釣,刺史寬大容歌呼。

君恩飽暖及爾孥,才者不閒拙者娛。穿岩度嶺腳力健,未厭山水相縈紆。

三百六十古精廬,出遊無伴籃輿孤。作詩雖未造藩閾,破悶豈不賢摴蒱。

君才敏贍兼百夫,朝作千篇日未晡。朅來湖上得佳句,從此不看營丘圖。

知君篋櫝富有餘,莫惜錦繡償菅蘧。窮多斗險誰先逋,賭取名畫不用摹。

复制

《王中甫哀辭》

蘇軾 〔宋代〕

生芻不獨比前人,束槁端以廢謝鯤。

子達想無身後念,吾衰不復夢中論。

已知毅豹為均死,未識荊凡定孰存?

堪笑東坡痴鈍老,區區猶記刻舟痕。

复制

《亡伯提刑郎中輓詩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鳳翔》

蘇軾 〔宋代〕

才賢世有幾,廊廟忍輕遺。

公在不早用,人今方見思。

故山松鬱郁,舊史印累累。

惟有同鄉老,聞名尚涕洟。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