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拼 译 译

《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蘇軾 〔宋代〕

縹緲紅妝照淺溪。

薄雲疏雨不成泥。

送君何處古台西。

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

行人腸斷草淒迷。

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隱約見到一個女郎的盛裝映照在淺淺的溪水中,天空雲氣稀薄,稀疏的小雨下個不停,路面上泥濘倒也無多。送君地在何處?在戲馬台西。乾涸的池沼已經漲滿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樹林深處傳來了黃鶯的啼鳴。行人斷腸之處,青草是那樣淒涼迷離。

注釋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縹緲(piāo miǎo):高遠隱約的樣子。紅妝:一說為隨行女僕,一說為彩雲。君:指顏、梁。顏即顏復,宇長道,顏淵四十八世孫,賜進士出身,官至中書舍人兼國子監直講。《宋史》有傳。梁即梁先,字吉老,通經學,工小楷。蘇軾在徐州曾與二人交遊,並有詩。古台:即戲馬台。故址在今徐州市彭城縣南,相傳為項羽所築,又名掠馬台。廢沼:乾涸的池塘。淒迷:形容景物淒涼而模糊。善住《送中上人歸故里》詩:「野花秋寂歷,江草晚淒迷。」▲

於培傑.蘇東坡詞選:花山文藝出版社,1984:107-108

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464-466

傅承洲.蘇辛詞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06

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全詞大半寫景,寫景卻栩栩如生,或視、或聽、或聲、或色,描繪一幅真切動人的送別場景,上片先寫在戲馬台西送別友人時的眼前景物,下片拓展意境,進一步通過寓情於景的手法加深了依依惜別的情意。

寓情於景。這是這首詞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全詞大半篇幅寫景,有點潑墨如雲的勁頭。

上片先寫在戲馬台西送別友人時的眼前景物:遠處,隱約見到一個女郎的盛裝映照在淺淺的溪水之中,天空雲氣稀薄,零星小雨仍在下着,路面上泥濘倒也無多。

而隨着詞人在郊野上行進的腳步,下片也拓展了境界:昨夜大雨滂沱,原來乾涸的池沼已經漲滿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樹林深處傳來了黃鶯的啼鳴,前方還有撲入人的視野的大片入秋枯萎的野草。這種種景物只有「紅妝照淺溪」略具美感,而因「縹緲」充其量帶有幾分朦朧美,其餘基本色調則是灰暗、荒涼。所以儘管詞中對有關情事僅略予點明——「送君」、「行人腸斷」,見出送別之意,對抒情主人公觸目傷懷,感極而悲的情緒,還是可以深切體認的。質言之,詞人是借蕭瑟、淒涼的秋景,來寫傷別之情。

詩中有畫。這體現了詞人在創作中的一種審美追求。這種審美追求,來自對唐代詩人與畫家集於一身的王維詩、畫作品的深入體悟,也與詞人持有詩畫一律、詩詞一體的藝術見解密不可分。在這首詞創作中,詞人充分調動視覺、聽覺等感官方面的功能,運用白描手法,將遠近、高下、隱顯、明暗等不同的景物收入畫幅,繪出了一長幅秋景圖,就是這方面一個成功的例子。

對面着筆。這可以從末句「行人腸斷草淒迷」看出來的。詞人說,面對一片淒涼而模糊的衰草,友人會極度傷心的。單就這一句而論,可以說是情景交融,而從表現別情的角度來說,則是從對面着筆。當然,寫友人離別的悲傷,乃是為了深一層地表現詞人自己的悲傷,因而有花面相映之妙。▲

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464-466

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 創作背影

據《東坡先生紀年錄》,朱孝臧定此詞為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豐元年)作。石聲准著《東坡樂府編年箋注》引傅藻《東坡紀年錄》:「元豐元年戊午十二月,送顏梁,作《浣溪沙》。」此詞沒有標註「送顏梁」的標題,但從內容看是一首送別詞,因此大約是「送顏梁」。且薛瑞生先生以詩集同年九月所作《次韻王鞏顏復同泛舟》等詩為證,並確定行者為顏復、梁先。不過就「秋水滿」「晚鶯啼」的描述看,時節應為秋天,而並非十二月。

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464-466

馬瑋.中國古典詩詞名家菁華賞析 蘇軾: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3:128-129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遷居之夕聞鄰舍兒誦書欣然而作》

蘇軾 〔宋代〕

幽居亂蛙黽,生理半人禽。

跫然已可喜,況聞弦誦音。

兒聲自圓美,誰家兩青衿。

且欣習齊咻,未敢笑越吟。

九齡起韶石,姜子家日南。

吾道無南北,安知不生今。

海闊尚掛斗,天高欲橫參。

荊榛短牆缺,燈火破屋深。

引書與相和,置酒仍獨斟。

可以侑我醉,琅然如玉琴。

复制

《雨中看牡丹三首》

蘇軾 〔宋代〕

霧雨不成點,映空疑有無。

時於花上見,的皪走明珠。

秀色洗紅粉,暗香生雪膚。

黃昏更蕭瑟,頭重欲相扶。

明日雨當止,晨光在松枝。

清寒入花骨,肅肅初自持。

午景發穠麗,一笑當及時。

依然暮還斂,亦自惜幽姿。

幽姿不可惜,後日東風起。

酒醒何所見,金粉抱青子。

千花與百草,共盡無妍鄙。

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

复制

《次韻功父觀余畫雪鵲有感二首》

蘇軾 〔宋代〕

?此詩卷二十五已收,題「次韻郭功甫觀予畫雪雀有感二首」。

?追憶郭功父觀余舊畫雪鵲,復作二韻寄之,時在惠州?此詩為郭功父作。

?平生才力信瑰奇,今在窮荒豈易歸。

正似雪林枝上畫,羽翰雖好不能飛。

复制

《次秦少游韻贈姚安世》

蘇軾 〔宋代〕

帝城如海欲尋難,肯舍漁舟到杏壇。

剝啄扣君容膝戶,巍峨笑我切雲冠。

問羊獨怪初平在,牧豕應同德曜看。

肯把參同較同異,小窗相對為研丹。

复制

《龜山辯才師》

蘇軾 〔宋代〕

此生念念浮雲改,寄語長淮今好在。

故人宴坐虹梁南,新河巧出龜山背。

木魚呼客振林莽,鐵鳳橫空飛彩繪。

忽驚堂宇變雄深,坐覺風雷生謦欬。

羨師遊戲浮漚間,笑我榮枯彈指內。

嘗茶看畫亦不惡,問法求詩了無礙。

千里孤帆又獨來,五年一夢誰相對。

何當來世結香火,永與名山躬井磑。

复制

《僧惠勤初罷僧職》

蘇軾 〔宋代〕

軒軒青田鶴,鬱郁在樊籠。

既為物所縻,遂與吾輩同。

今來始謝去,萬事一笑空。

新詩如洗出,不受外垢蒙。

清風入齒牙,出語如風松。

霜髭茁病骨,飢坐聽午鍾。

非詩能窮人,窮者詩乃工。

此語信不妄,吾聞諸醉翁。

复制

《書韓干牧馬圖》

蘇軾 〔宋代〕

南山之下,汧渭之間,想見開元天寶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萬匹如雲煙。

騅駓駰駱驪騮騵,白魚赤兔騂騜鶾。

龍顱鳳頸獰且妍,奇姿逸態隱駑頑。

碧眼胡兒手足鮮,歲時翦刷供帝閒。

柘袍臨池侍三千,紅妝照日光流淵。

樓下玉螭吐清寒,往來蹙踏生飛湍。

眾工舐筆和朱鉛,先生曹霸弟子韓。

廄馬多肉尻脽圓,肉中畫骨夸尤難。

金羈玉勒繡羅鞍,鞭箠刻烙傷天全,不如此圖近自然。

平沙細草荒芊綿,驚鴻脫兔爭後先。

王良挾策飛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轅?。

《洞仙歌·冰肌玉骨》

蘇軾 〔宋代〕

仆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

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雲。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南鄉子·贈行》

蘇軾 〔宋代〕

旌旗滿江湖。詔發樓船萬舳艫。投筆將軍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粉淚怨離居。喜子垂窗報捷書。試問伏波三萬語,何如。一斛明珠換綠珠。

复制

《春帖子詞:太皇太后閣六首 其一》

蘇軾 〔宋代〕

雕刻春何力,欣榮物自知。發生雖有象,覆載本無私。

复制

《謝郡人田、賀二生獻花》

蘇軾 〔宋代〕

城裡田員外,城西賀秀才。不愁家四壁,自有錦千堆。

珍重尤奇品,艱難最後開。芳心困落日,薄艷戰輕雷。

老守仍多病,壯懷先已灰。殷勤此粲者,攀折為誰哉。

玉腕揎紅袖,金樽瀉白醅。何當鑷霜鬢,強插滿頭回。

复制

《送程之邵簽判赴闕》

蘇軾 〔宋代〕

夜光不自獻,天驥良難知。

從來一狐腋,或出五羖皮。

賢哉江東守,收此幕中奇。

無華豈易識,既得不自隨。

留君望此府,助我憐其衰。

二年促膝語,一旦長揖辭。

林深伏猛在,岸改潛珍移。

去此當安從,失君徒自悲。

念君瑚璉質,當今台閣宜。

去矣會有合,豈當懷其私。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