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方千里 / 蕙蘭芳
拼

《蕙蘭芳》

方千里 〔宋代〕

庭院雨晴,倚斜照、睡余雙鶩。正學染修蛾,官柳細勻黛綠。繡簾半卷,透笑語、瑣窗華屋。帶脆聲咽韻,遠近時聞絲竹。乍著單衣,才拈圓扇,氣候暄燠。趁驕馬香車,同按繡坊畫曲。人生如寄,浪勤耳目。歸醉鄉,猶勝旅情愁獨。

复制
方千里

作者:方千里

方千里,[約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後在世]字不詳,信安人。生卒年均不詳,據況周頤考證,為「孝宗時人」。官舒州簽判。其他事跡不詳。千里會和周邦彥詞,有和清真詞一卷。《四庫總目》或以楊澤民所和,合刻為三英集,傅於時。

方千里其它诗文

《滿路花》

方千里 〔宋代〕

鶯飛翠柳搖,魚躍浮萍破。班班紅杏子,交榴火。池台晝永,繚繞花陰里。山色遙供座。枕簟清涼,北窗時喚高臥。翻思少年,走馬銅駝左。歸來敲鐙月,留關鎖。年華老矣,事逐浮雲過。今吾非故我。那日尊前,只今問有誰呵。

复制

《西河·錢塘》

方千里 〔宋代〕

都會地。東南王氣須記。龍盤鳳舞到錢塘,瑞煙回起。畫圖彩筆寫西湖,波光溶漾無際。翠欄最宜半倚。柳陰駿馬誰系。鱗差觀閣接飛翬,衙廬萬壘。倒空碧浸軟琉璃,雲收天淨如水。夕陽照晚聽近市。沸笙簫、歡動閭里。比屋樂逢堯世。好相將載酒尋歌玄對。酬答年華鶯花里。

复制

《虞美人》

方千里 〔宋代〕

花台響徹歌聲暖。白日林中短。春心搖盪客魂消。搓粉揉香排比、一團嬌。重來猶自尋芳徑。吹鬢東風影。步金蓮處綠苔封。不見彩雲雙袖、舞驚鴻。

复制

《少年游》

方千里 〔宋代〕

人如穠李,香_翠縷,芳酒嫩於橙。寶燭烘香,珠簾閒夜,銀字理鸞笙。歸時醉面春風醒,花霧隔疏更。低輾雕輪,輕櫳驕馬,相伴月中行。

复制

《霜葉飛》

方千里 〔宋代〕

塞雲垂地,堤煙重,燕鴻初度江表。露荷風柳向人疏,台榭還清悄。恨脈脈、離情怨曉。相思魂夢銀屏小。奈倦客征衣,自遍拂塵埃,玉鏡羞照。無限靜陌幽坊,追歡尋賞,未落人後先到。少年心事轉頭空,況老來懷抱。盡綠葉紅英過了。離聲慵整當時調。問麗質,從憔悴,消減腰圍,似郎多少。

复制

《垂絲釣》

方千里 〔宋代〕

錦鱗繡羽。難傳愁態顰嫵。岸草際天,雲影垂絮。人何許。謾並欄倚柱。煙光暮。悵榆錢滿路。送春_酒。歡期幽會希遇。彩簫鳳侶。回首分攜處。雙臉吹愁雨。無限語。再見時記否。

复制

《西平樂》

方千里 〔宋代〕

倦踏征塵,厭驅匹馬,凝望故國猶賒。孤館今宵,亂山何許,平林漠漠煙遮。悵過眼光陰似瞬,回首歡娛異昔,流年迅景,霜風敗葦驚沙。無奈輕離易別,千里意,制淚獨長嗟。綺窗人遠,青門信杳,敘影何時,重見雲斜。空怨憶、吹簫韻曲,旋錦回文,想像宮商蠹損,機杼生塵,誰為新裝暈素華。那信自憐,悠揚夢蝶,浮沒書鱗,縱有心情,盡為相思,爭如傍早歸家。

复制

《憶舊遊》

方千里 〔宋代〕

念花邊玉漏,帳里鸞笙,曾款良宵。鏤鴨吹香霧,更輕風動竹,韻響瀟瀟。畫檐皓月初掛,簾幕_紋搖。記罷曲更衣,挑燈細語,酒暈全消。迢迢。舊時路,縱下馬銅駝,誰聽揚鑣。奈可憐庭院,又徘徊虛過,清夢難招。斷魂暗想幽會,回首渺星橋。試仿佛仙源,重尋當日千樹桃。

复制

《漁家傲·冷葉啼螿聲惻惻》

方千里 〔宋代〕

冷葉啼螿聲惻惻。銀床曉起清霜積。

魂斷江南煙水國。書難得。想思此意無人識。

綠鬢金釵年少客。愁來懶傍菱花仄。

霧閣雲窗閒枕席。情何適。杯盈珠淚還偷滴。

复制

《浣溪沙》

方千里 〔宋代〕

刻樣衣裳巧刻繪。彩枝環繞萬年藤。生香吹透縠蠶冰。嫩水帶山嬌不斷,濕雲堆嶺膩無聲。香肩婀娜許誰憑。

复制

《君明出留題吳江詩次韻》

方千里 〔宋代〕

包山水脈通西垠,森然林屋開東晨。飛仙下視三萬頃,豈異滴水陶家輪。

時時餘浸被吳楚,赤子■■哀漂淪。松江一支東入海,海道今者皆揚塵。

遂令洪波洄不吐,禹跡莫辨偽與真。滔滔利往橋下水,省照黃綬孤吟身。

月輪行空萬籟息,尚記此境清無倫。當時苦恨無好句,空負歲月臨江津。

得公新詩妙入理,羊酪敢方千里蓴。公言慎勿作境會,取捨過咎由來均。

复制

《襄王不許請隧》

方千里 〔宋代〕

  晉文公既定襄王於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害。先王豈有賴焉?內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足以供給神祇而已,豈敢厭縱其耳目心腹,以亂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王何異之有?」

  「今天降禍災於周室,餘一人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且憎,以非餘一人,餘一人豈敢有愛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製天下,自顯庸也,而縮取備物,以鎮撫百姓,餘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辭之有與?若猶是姬姓也,尚將列為公侯,以復先王之職,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將自至,余何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與百姓何?何政令之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請,受地而還。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