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拼 译 译

《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蘇軾 〔宋代〕

前瞻馬耳九仙山。

碧連天。

晚雲間。

城上高台,真箇是超然。

莫使匆匆雲雨散,今夜裡,月嬋娟。

小溪鷗鷺靜聯拳。

去翩翩。

點輕煙。

人事淒涼,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

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遠眺馬耳山跟九仙山,只見碧山與天相連,晚雲悠閒地飄蕩。站在城上高高的超然台,頓覺心曠神怡,有超然之感。不要讓雲彩匆匆地消散,今夜裡會有美好的月光。小溪中的鷗鷺安靜的聚在一起,離去時身姿翩翩,揚起點點輕煙。仕途多坎坷磨難,一回頭就成為過去。不要忘了使君唱歌取樂的地方,就在垂柳下矮槐前。

注釋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江神子」,原為單調,至蘇軾始變為雙調,共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馬耳:山名,在今山東諸城市西南六十里。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二六「濰水」條:「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並舉,望其馬耳,故世取名焉。」九仙山:在諸城市南九十里。《蘇軾詩集》卷一四《次韻周邠寄雁盪山圖二首》之一:「二華行看雄陝右,九仙今已壓京東。」作者自註:「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減雁盪也。」明嘉靖《青州府志》卷六:「(諸城)縣南八十里為九仙山,山有九峰,高松摩空,奇秀不減雁盪山。西北有潭水與東海相通,久雨將晴。井中有聲如雷,旱則以石擊井,必雨。其他石峰十有一,盤石十有八,俱巍而麗。子瞻詩『九仙今已壓京東』是也。」超然:即超然台,舊稱北台。南宋張淏《雲谷雜記》卷三:「按北台在密州之北,因城為台,馬耳與常山在其南。東坡為守日,葺而新之,子由因請名之曰超然台。」月嬋娟:月色美好。聯拳:團縮貌。他年:意謂成為過去。使君:作者自指。▲

譚新紅 等.蘇軾詞全集匯校匯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104

劉石 評註.蘇軾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72-73

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 賞析

此詞抒發了作者對密州的一片深情。上片開頭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最後三句是虛擬之景;下片換頭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二句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末尾三句是虛擬之景。全詞情景交融,虛實交替,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功力。

上片開頭「前瞻」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點題作用;最後「莫使」三句是虛擬之景,借寫超然台晝夜美景和登臨之際的超然之感,以表達對密州的留戀之情。

下片為詞作主體。換頭「小溪」三句同樣是實有之景,惟鷗鷺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離去;末尾「莫忘」三句同樣是虛擬之景,惟虛擬之景中添入囑託之語,希望故友不忘舊人;中間「人事」二句則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寓居密州的時光,以至於既往半生的時光,盡於此二句中囊括之,盡於吟誦此二句時浮現之。同時又自然寓有今日登台,追憶往昔,今日亦將轉瞬成為往昔之意,所謂「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豈不痛哉!」(王羲之《蘭亭集序》)

清黃子云《野鴻詩的》說:「詩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離乎真實無偽。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詩者若能隨境興懷,因題著句,則固景無不真,情無不誠矣。」「景無不真,情無不誠」八字,似為此詞而發。▲

劉石 評註.蘇軾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72-73

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 創作背影

這首詞當作於公元1076年(北宋熙寧九年)冬天。當時蘇軾在密州已生活了兩年,當他離官別任時,已對密州的山山水水充滿了眷戀之情,因作此詞。《東坡紀年錄》謂丙辰十二月「東武道中作」。《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卷十四: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江神子》詞。

劉石 評註.蘇軾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72-73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一).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518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上堵吟》

蘇軾 〔宋代〕

台上有客吟秋風,悲聲蕭散飄入空。

台邊游女來竊聽,欲學聲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兩稚子。

白馬為塞鳳為關,山川無人空自閒。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魴魚冷難捕。

悠悠江上聽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复制

《滿庭芳·三十三年》

蘇軾 〔宋代〕

餘年十七,始與劉仲達往來於眉山。

今年四十九,相逢於泗上。

淮水淺凍,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話舊感嘆,因作此詞。

三十三年,飄流江海,萬里煙浪雲帆。

故人驚怪,憔悴老青衫。

我自疏狂異趣,君何事、奔走塵凡。

流年盡,窮途坐守,船尾凍相銜。

巉巉。

淮浦外,層樓翠壁,古寺空岩。

步攜手林間,笑挽扦扦。

莫上孤峰盡處,縈望眼、雲海相攙。

家何在,因君問我,歸夢繞松衫。

复制

《望夫台?在忠州南數十里?》

蘇軾 〔宋代〕

山頭孤石遠亭亭,江轉船回石似屏。

可憐千古長如昨,船去船來自不停。

浩浩長江赴滄海,紛紛過客似浮萍。

誰能坐待山月出,照見寒影高伶俜。

复制

《滿江紅 東武會流杯亭。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邞淇水入城》

蘇軾 〔宋代〕

東武南城,新堤固、漣漪初溢。

隱隱遍、長林高阜,臥紅堆碧。

枝上殘花吹盡也,與君試向江頭覓。

問向前、猶有幾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時畢。

風雨外,無多日。

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

君不見、蘭亭修禊事,當時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

复制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蘇軾 〔宋代〕

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

何時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洞仙歌·詠柳》

蘇軾 〔宋代〕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後,分付新春與垂柳。

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

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

《陽羨歌·山秀芙蓉》

蘇軾 〔宋代〕

山秀芙蓉,溪明罨畫。真游洞穴滄波下。臨風慨想斬蛟靈。長橋千載猶橫跨。

解佩投簪,求田問舍。黃雞白酒漁樵社。元龍非復少時豪,耳根洗盡功名話。

复制

《和陶郭主簿二首,並引 其二》

蘇軾 〔宋代〕

雀鷇含淳音,竹萌抱靜節。誦我先君詩,肝肺為澄澈。

猶如鳴鶴和,未作獲麟絕。願因騎鯨李,追此御風列。

丈夫貴出世,功名豈人傑。家書三萬卷,獨取《服食訣》。

地行即空飛,何必挾日月。

复制

《谷林堂》

蘇軾 〔宋代〕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風初。

我來適過雨,物至如娛予。稚竹真可人,霜節已專車。

老槐苦無賴,風花欲填渠。山鴉爭呼號,溪蟬獨清虛。

寄懷勞生外,得句幽夢餘。古今正自同,歲月何必書。

复制

《初入廬山三首 其一》

蘇軾 〔宋代〕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复制

《范景仁和賜酒燭詩複次韻謝之》

蘇軾 〔宋代〕

笙磬分均上下堂,游魚舞獸自奔忙。朱弦初識孤桐韻,玉琯猶聞秬黍香。

萬事今方咨伯始,一斑亦我愧真長。此生會見三雍就,無復寥寥嘆未央。

复制

《紅梅三首 其二》

蘇軾 〔宋代〕

雪裡開花卻是遲,何如獨占上春時。也知造物含深意,故與施朱發妙姿。

細雨裛殘千顆淚,輕寒瘦損一分肌。不應便雜妖桃杏,數點微酸已著枝。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