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記承天寺夜遊 / 記
拼 译 译

《記承天寺夜遊 / 記》

蘇軾 〔宋代〕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遊 / 記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考慮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裡散步。月光照在庭院裡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注釋
選自《東坡志林》。此文寫於作者貶官黃州期間。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市南。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當者被貶黃州已經四年。
解:把繫着的腰帶解開。
欲:想要,準備。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戶:堂屋的門;單扇的門。
起:起身。
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
行:出行。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念,想到。 無與為樂者,沒有可以共同交談(遊樂或賞月)的人。者:……的人。
遂:於是,就。
至:到。
尋:尋找。
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貶謫到黃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寢:睡,臥。
相與步於中庭:(我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與,共同,一同。步,散步。
於:在。中庭,庭院裡。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長在水中的綠色植物。藻,藻類植物。荇,荇菜。這裡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交橫(héng):交錯縱橫。
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表示肯定,相當於『大概』,這裡解釋為『原來是』。
也:句末語氣詞,表判斷。(蓋……也:原來是。)
為:動詞。做。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很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罷了。但,只(是)僅僅。「耳」同「爾」,語氣詞,罷了。
閒人:閒散的人。這裡是指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裡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閒,自稱「閒人」。首先「閒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賞美景的人。其次「閒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悶心境。
耳:語氣詞,「罷了」。

參考資料:

1、 唐滿光 .歷代名篇賞析集成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8 :102-103 .

記承天寺夜遊 / 記 - 賞析

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同時表達了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了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全文情感真摯,言簡義豐,起於當起,止於當止,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本文可分為三層來賞析

第一層敘事:交待了時間,地點和夜遊原因

首句即點明事件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時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至黃州為團練副使已經四年了。這天夜裡,月光照入他的房間,作者本欲就寢,怎奈被這美好的月色所迷,頓起雅興,但想到沒有同樂之人,遂動身去不遠的承天寺尋張懷民。張懷民和蘇軾一樣,亦是被貶至黃州來的貶官,他和蘇軾的友誼相當篤厚。當晚,張懷民也還未睡,於是二人一起來到院子中間散步。這一層敘事,樸素、淡泊而又自然流暢。(尋友夜遊)

第二層寫景:描繪庭中夜色

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個字,就營造出一個月光澄碧、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夜景。讀者自可以發揮想象:月光清朗,灑落庭中,那一片清輝白茫茫一片好似積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還有水草漂浮,遊蕩,於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處在於,以竹、柏之影與月光兩種事物互相映襯、比擬、比喻手法精當,新穎,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肅穆。更體現出了月光清涼明淨的特點,襯托出作者閒適的心境。

第三層:惋惜無人賞月

便轉入議論。作者感慨到,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可是有此閒情雅致來欣賞這番景色的,除了他與張懷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點睛之筆是「閒人」二字,蘇軾謫居黃州,「不得簽書公事」,所擔任的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官,與儒家的「經世濟民」之理想相去甚遠,即所謂「閒人」之表層意義,它委婉地反映了蘇軾宦途失意的苦悶;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月光至美,竹影至麗,而人不能識,唯此二人能有幸領略,豈非快事!蘇軾的思想橫跨儒釋道三家,這便使他的處世態度有極大的包容性,可以說是寵辱不驚,進退自如。當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文章中的「美」首先來自內容的「真」。東月朗照,激發了作者的遊興,想到沒有「與樂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尋伴,這時錯覺生趣,情感觸動,於是記下此景此情,順理成章,一切是那麼的和諧自然,毫無雕飾造作之感。這「美」來自語言的「純」。筆記如同拉家常,娓娓敘來。雖然沒有奇景之處,但卻不能增刪或改動什麼字眼兒。點明日期,是筆記體遊記所必須的,「月色入戶」與「欣然起行」互為因果,寥寥數字,何其洗鍊!寫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詞,不枝不蔓,體現出空靈、坦蕩的意境,將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貼切,「交橫」一詞更準確地表現了藻荇姿態,仿佛觸手可及。接着,作者筆鋒陡轉,連發二問,既親切自然,富於韻律,又拓展時空,發人思緒。《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

這「美」來自結尾的「精」。從文章結構看,結句屬「合」,就此打住。從語意上看,它包蘊豐富。「閒人」一詞,表面上是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閒的人,閒來無事才出來賞月的,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月夜處處都有,卻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賞的,有了人的欣賞才有美,只有此時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運的,因為有情趣高雅的人來欣賞它。其次,「閒人」包含了作者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卻被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他又何嘗願做一個「閒人」呢?賞月「閒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閒人」的自慰罷了。

總之,遊記以真情實感為依託,信筆寫來,起於當起,止於當止,猶如行雲流水,於無技巧中見技巧,達到了「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純」的境界。

參考資料:

1、 唐滿光 .歷代名篇賞析集成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8 :102-103 .

記承天寺夜遊 / 記 - 創作背影

本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在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着有職無權的閒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蘇軾 〔宋代〕

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彥。

嗟汝獨何為,閉門觀物變。

微物豈足觀,汝獨觀不倦。

牽牛與葵蓼,採摘入詩卷。

吾聞東山傅,置酒攜燕婉。

富貴未能忘,聲色聊自遣。

汝今又不然,時節看瓜蔓。

懷寶自足珍,藝蘭那計畹。

吾歸於汝處,慎勿嗟歲晚。

荒園無數畝,草木動成林。

春陽一已敷,妍丑各自矜。

蒲萄雖滿架,困倒不能任。

可憐病石榴,花如破紅襟。

葵花雖粲粲,蒂淺不勝簪。

叢蓼晚可喜,輕紅隨秋深。

物生感時節,此理等廢興。

飄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江湖不可到,移植苦勤劬。

安得雙野鴨,飛來成畫圖。

種柏待其成,柏成人亦老。

不如種叢篲,春種秋可倒。

陰陽不擇物,美惡隨意造。

柏生何苦艱,似亦費天巧。

天工巧有幾,肯盡為汝耗。

君看藜與藿,生意常草草。

萱草雖微花,孤秀自能拔。

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

牽牛獨何畏,詰曲自牙櫱。

走尋荊與榛,如有宿昔約。

南齋讀書處,亂翠曉如潑。

偏工貯秋雨,歲歲壞籬落。

蘆筍初似竹,稍開葉如蒲。

方春節抱甲,漸老根生須。

不愛當夏綠,愛此及秋枯。

黃葉倒風雨,白花搖。

行樂惜芳晨,秋風常苦早。

誰知念離別,喜見秋瓜老。

秋瓜感霜霰,莖葉颯已槁。

宦遊歸無時,身若馬系早。

悲鳴念千里,耿耿志空抱。

多憂竟何為,使汝玄發縞。

官舍有叢竹,結根問囚廳。

下為人所徑,上密不容釘。

殷勤戒吏卒,插棘護中庭。

遠砌忽墳裂,走鞭瘦竛竮。

我常攜枕簟,來此蔭寒青。

日暮不能去,臥聽窗風泠。

芎藭生蜀道,白芷來江南。

漂流到關輔,猶不失芳甘。

濯濯翠徑滿,愔愔清露涵。

及其未花實,可以資筐籃。

秋節忽已老,苦寒非所堪。

劚根取其實,對此微物慚。

自我來關輔,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識,生此亂石溝。

山高霜雪苦,苗葉不得抽。

下有千歲根,蹙縮如蟠虬。

長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我歸自南山,山翠猶在目。

心隨白雲去,夢繞山之麓。

汝従何方來,笑齒粲如玉。

探懷出新詩,秀語奪山綠。

覺來已茫昧,但記說秋菊。

有如采樵子,入洞聽琴築。

歸來寫遺聲,猶勝人間曲。

(八月十一日夜宿府學,方和此詩,夢與弟游南山,出詩數十篇,夢中甚愛之。

乃覺唯記一句雲蟋蟀悲秋菊。

)野菊生秋澗,芳心空自知。

無人驚歲晚,唯有暗蛩悲。

花開澗水上,花落澗水湄。

菊衰蛩亦蟄,與汝歲相期。

楚客方多感,秋風詠江籬。

落英不滿掬,何以慰朝飢。

复制

《次韻答邦直子由四首》

蘇軾 〔宋代〕

簿書顛倒夢魂間,知我疏慵肯見原。

閒作閉門僧舍冷,病聞吹枕海濤喧。

忘懷杯酒逢人共,引睡文書信手翻。

欲吐狂言喙三尺,怕君瞋我卻須吞。

(邦直屢以此見戒。

)城南短李好交遊,箕踞狂歌總自由。

尊主庇民君有道,樂天知命我無憂。

醉呼妙舞留連夜,閒作清詩斷送秋。

瀟灑使君殊不俗,樽前容我攬須不。

(邦直家中舞者甚多。

)老弟東來殊寂寞,故人留飲慰酸寒。

草荒城角開新徑,雨入河洪失舊灘。

車馬追陪跡未掃,唱酬往復字應漫。

此詩更欲憑君改,待與江南子布看。

君雖為我此遲留,別後淒涼我已憂。

不見便同千里遠,退歸終作十年游。

恨無揚子一區宅,懶臥元龍百尺樓。

聞道鵷鴻滿台閣,網羅應不到沙鷗。

复制

《少年游 潤州作,代人寄遠》

蘇軾 〔宋代〕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复制

《次韻和劉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

蘇軾 〔宋代〕

都城日荒廢,往事不可還。

惟余故苑石,漂散向人間。

公來始購蓄,不憚道里艱。

盡従塵埃中,來對冰雪顏。

瘦骨拔凜凜,蒼根漱潺潺。

唐人惟奇章,好石古莫攀。

盡令屬牛氏,刻鑿紛班班。

嗟此本何常,聚散實循環。

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區寰。

君看劉李末,不能保河關。

況此百株石,鴻毛於泰山。

但當對石飲,萬事付等閒。

复制

《千秋歲·次韻少游》

蘇軾 〔宋代〕

島邊天外,未老身先退。

珠淚濺, 丹衷碎。

聲搖蒼玉佩、色重黃金帶。

一萬里,斜陽正與長安對。

道遠誰雲會,罪大天能蓋。

君命重,臣節在。

新恩猶可覬,舊學終難改。

吾已矣,乘桴且恁浮於海。

《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蘇軾 〔宋代〕

天人幾何同一漚,謫仙非謫乃其游,麾斥八極隘九州。

化為兩鳥鳴相酬,一鳴一止三千秋。

開元有道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橫峨岷,眼高四海空無人;大兒汾陽中令君,小兒天台坐忘真。

平生不識高將軍,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詩一笑君應聞。

《雨中花慢·邃院重簾何處》

蘇軾 〔宋代〕

邃院重簾何處,惹得多情,愁對風光。

睡起酒闌花謝,蝶亂蜂忙。

今夜何人,吹笙北嶺,待月西廂。

空悵望處,一株紅杏,斜倚低牆。

羞顏易變,傍人先覺,到處被着猜防。

誰信道,些兒恩愛。

無限淒涼。

好事若無間阻,幽歡卻是尋常。

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嘗。

《瑞鷓鴣》

蘇軾 〔宋代〕

城頭月落尚啼烏。朱艦紅船早滿湖。鼓吹未容迎五馬,水雲先已漾雙鳧。映山黃帽螭頭舫,夾岸青煙鵲尾爐。老病逢春只思睡,獨求僧榻寄須臾。

复制

《南歌子·暮春》

蘇軾 〔宋代〕

紫陌尋春去,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惟見石榴新蕊、一枝開。冰簟堆雲髻,金尊灩玉醅。綠陰青子相催。留取紅巾千點、照池台。

复制

《鳳凰山上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

蘇軾 〔宋代〕

鳳凰山上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复制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致語口號 其一》

蘇軾 〔宋代〕

凜凜重瞳日月新,四方驚喜識天人。共知若木初升旦,且種蟠桃莫計春。

請吏黑山歸屬國,給扶黃髮拜嚴宸。紫皇應在紅雲里,試問清都侍從臣。

复制

《熙寧中,軾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廳,囚系皆》

蘇軾 〔宋代〕

山川不改舊,歲月逝肯留。

百年一俯仰,五勝更王囚。

同僚比岑范,德業前人羞。

坐令老鈍守,嘯諾獲少休。

卻思二十年,出處非人謀。

齒發付天公,缺壞不可修。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