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汲江煎茶
拼 译 译

《汲江煎茶》

蘇軾 〔宋代〕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汲江煎茶 - 譯文及註釋

譯文煎茶要用流動的活水和旺盛的炭火來烹煮,便親自到釣石處取水煎茶。明月倒映在江面, 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裝入瓶中。煮沸時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騰漂浮,倒出時似松林間狂風在震盪怒吼。清澈醇美使枯腸難以三碗為限,坐着傾聽荒城裡長更與短更相連。

注釋汲(jí)江:從江里打水。活水:剛從江中打來的水。活火:有焰之炭火。「自臨」句:是說自己親自到釣石處取水煎茶。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大瓢貯月歸春瓮,小杓(sháo)分江入夜瓶」二句:是說明月倒映在江面, 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裝入瓶中。貯月:月映水中,一併舀入春瓶,因此說是「貯月」。分江:從江中取水,江水為之減了分量,所以說是「分江」。雪乳:一作「茶雨」,指煮茶時湯麵上的乳白色浮沫。翻:煮沸時滾動。腳:茶腳。松風:形容茶滾沸之聲。瀉:倒出。這兩句是倒裝句法,意為煎處已翻雪乳腳,瀉時忽作松風聲。「枯腸」句:是說面對如此好茶也喝不上幾碗。未易:不容易。禁:承受。長短更:指報更敲梆子的次數,少者為短,多者為長。更:打更。▲

楊抱朴.《蘇東坡集》詮釋與解讀: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110頁

王永照、朱剛.宋詩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04月第1版:第61頁

汲江煎茶 - 賞析

這是一首關於茶道的七律,詩中描寫了從取水、煎茶到飲茶的全過程。該詩表現了詩人通達從容的人生態度,謫居心情寫得甚為含蓄;顯著特徵為,構思奇特,描寫精美細緻,筆風清新簡淡。

第一句說,煮茶最好用流動的江水(活水),並用猛火(活火)來煎。唐朝人論煮茶就有所謂「茶須緩火炙,活火烹」的說法,緩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這裡說應當用猛火烹,用活水煮。因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邊去汲取,所以第二句說,自己提着水桶,帶着水瓢,到江邊釣魚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他去汲水的時候,正當夜晚,天上懸掛着一輪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第三句寫月夜汲水的情景,說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貯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來倒在水缸(瓮)里。

第四句說,再用小水杓將江水(江)舀入煎茶的陶瓶里。這是煎茶前的準備動作,寫得很細緻、很形象,很有韻味。

第五句寫煎茶:煮開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隨着煎得翻轉的茶腳漂了上來。據會品茶的人說,好茶沏了呈白色,這裡翻「雪乳」,說明他沏的是好茶。茶煎好了,就開始斟茶。

第六句說,斟茶時,茶水瀉到茶碗裡,颼颼作響,像風吹過松林所發出的松濤聲。他在《試院煎茶》詩里說「颼颼欲作松風聲」,也是用「松風」來形容茶聲。這雖然帶點誇張,卻十分形象、逼真地說明,他在貶所的小屋裡,夜間十分孤獨、寂靜,所以斟茶的聲音也顯得特別響。

第七句寫喝茶,說要搜「枯腸」只限雖三碗恐怕不易做到。這句話是有來歷的。唐代詩人盧仝《謝孟諫議寄新茶》詩說:「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七碗吃不得,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寫詩文思路不靈,常用「枯腸」來比喻。搜索枯腸,就是冥思苦索。盧仝詩說喝三碗可以治「枯腸」,作者表示懷疑,說只限三碗,未必能治「枯腸」,使文思流暢。看來他的茶量要超過「三碗」,或許喝到盧仝詩中所說的「七碗」。他在另一首詩中就說,「且盡盧仝七碗茶」。

喝完茶幹什麼?沒事。所以最後一句說,喝完茶,就在這春夜裡,靜坐着挨時光,只聽海南島邊荒城裡傳來那報更(夜間報時)的長短不齊的鼓聲。▲

趙峨、倪林.唐宋律詩選講: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82年01月第1版:第199頁

汲江煎茶 - 創作背影

此詩作於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作者被貶在儋州(海南島慣縣),這首詩就是這一年的春天在儋州作的。

趙峨、倪林.唐宋律詩選講: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82年01月第1版:第199頁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太夫人以無咎生日置酒書壁一絕》

蘇軾 〔宋代〕

壽樽餘瀝到朋簪,要與郎君夜語深。

敢問阿婆開後閣,井中車轄任浮沉。

复制

《紙帳》

蘇軾 〔宋代〕

亂文龜殼細相連,慣臥青綾恐未便。

潔似僧巾白*布,暖於蠻帳紫茸氈。

錦衾速卷持還客,破屋那愁仰見天。

但恐嬌兒還惡睡,夜深踏裂不成眠。

复制

《立秋日禱雨宿靈隱寺同周徐二令》

蘇軾 〔宋代〕

百重堆案掣身閒,一葉秋聲對榻眠。

床下雪霜侵戶月,枕中琴築落階泉。

崎嶇世味嘗應遍,寂寞山棲老漸便。

惟有憫農心尚在,起瞻雲漢更茫然。

复制

《河滿子·湖州作寄益守馮當世》

蘇軾 〔宋代〕

見說岷峨悽愴,旋聞江漢澄清。

但覺秋來歸夢好,西南自有長城。

東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國初平。

莫負花溪縱賞,何妨藥市微行。

試問當壚人在否,空教是處聞名。

唱著子淵新曲,應須分外含情。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蘇軾 〔宋代〕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

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與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

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

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瞭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養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

今夫夫子之託於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邪?」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豈獨得其意,並得其法。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於其門。

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

及與可自洋州還,而余為徐州。

與可以書遺余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襪材當萃於子矣。

」書尾複寫一詩,其略云:「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

」予謂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於筆硯,願得此絹而已!」與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余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

」與可笑曰:「蘇子辯矣,然二百五十匹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

」因以所畫《篔簹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

」篔簹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篔簹谷》其一也。

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

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

」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於陳州。

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

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

而余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於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上梅直講書》

蘇軾 〔宋代〕

軾每讀《詩》至《鴟鴞》,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

及觀《史》,見孔子厄於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

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

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

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賢才,則亦足以樂乎此矣。

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聞今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為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

而又有梅公者,從之游而與之上下其議論。

其後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為人,意其飄然脫去世俗之樂,而自樂其樂也。

方學為對偶聲律之文,求斗升之祿,自度無以進見於諸公之間。

來京師逾年,未嘗窺其門。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於禮部,執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

軾不自意,獲在第二。

既而聞之,執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風,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

是以在此,非左右為之先容,非親舊為之請屬,而向之十餘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

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

苟其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讚嘆之,亦何以易此樂也。

傳曰:「不怨天,不尤人。

」蓋「優哉游哉,可以卒歲」。

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

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

軾願與聞焉。

《菩薩蠻·回文》

蘇軾 〔宋代〕

嶠南江淺紅梅小,小梅紅淺江南嶠。

窺我向疏籬,籬疏向我窺。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離。

《西江月·梅花》

蘇軾 〔宋代〕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

倒掛綠毛麼鳳。

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

不與梨花同夢。

《菩薩蠻·述古席上》

蘇軾 〔宋代〕

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撥斷琵琶索。枕淚夢魂中。覺來眉暈重。華堂堆燭淚。長笛吹新水。醉客各西東。應思陳孟公。

复制

《端午帖子詞:夫人閣四首 其四》

蘇軾 〔宋代〕

欲曉銅瓶下井欄,鏗鍠金殿發清寒。似聞人世南風熱,日上牆東問幾竿。

复制

《擷菜》

蘇軾 〔宋代〕

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

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复制

《牡丹》

蘇軾 〔宋代〕

花好長患稀,花多信佳否。

未有四十枝,枝枝大如斗。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