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拼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蘇軾 〔宋代〕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我昔家居斷還往,著書不復窺園葵。朅來東遊慕人爵,棄去舊學従兒嬉。狂謀謬算百不遂,惟有霜鬢來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種,行且拱矣歸何時。萬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寧非痴。與君未可較得失,臨別惟有長嗟咨。

复制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 賞析

「舊書」指的是經典,所以要「熟讀深思」。經典文字簡短,意思深長,要多讀,熟讀,仔細玩味,才能了解和體會。所謂「意自見」、「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這是不能着急的。這詩句原是安慰和勉勵那考試失敗的安敦秀才的話,勸他回家再去安心讀書,說「舊書」不嫌多讀,越讀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經典值得「百回讀」,但是這裡着重的還在那讀書的人。簡化成「百讀不厭」這個成語,卻就着重在讀的書或作品了。這成語常跟另一成語「愛不釋手」配合着,在讀的時候「愛不釋手」,讀過了以後「百讀不厭」。這是一種讚詞和評語,傳統上確乎是一個評價的標準。當然,「百讀」只是「重讀」、「多讀」、「屢讀」的意思,並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讀下去。

前兩句歷來被看作是讀書治學的重要門徑。這裡面實際包含着兩種讀書方法:一種是熟讀,一種是深思。熟讀,就是反覆閱讀。蘇軾告誡安惇:對經典著作應當「不厭百回讀」。反覆誦讀,久而久之,爛熟於心,自然能夠融會貫通。即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熟讀這種方法在中國古代是被格外強調的。這種方法雖然忽視了思考的過程,有些機械,但卻強調了對話言的感悟,重點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而且一旦自行悟透書中的道理,便會終生難忘。因此,熟讀的過程實際就是感悟的過程。東漢末年董遇,對《老子》和《左傳》有精深的研究,有人向他請教,他卻不肯教,而是說:一定要先讀上一百遍,書讀百遍,其意自明。當然,「百回讀」只是強調多讀,並非一定要讀一百遍。閱讀的次數和對內容的理解應當是成正比的。北宋哲學家程顥雲:「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瀏覽過的書,雖然也有印象,但總是不牢固,容易遺忘,要用時它也不來,而熟讀成誦的書,則變為自己的東西,召之即來,運用自如,在思考問題時,也容易聯想,左右逢源。

熟讀還必須與深思結合起來。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韓愈在《勸學解》中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認真思考,是讀書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讀書而不思考,就不能讀出書中的妙處,就如吃飯時只顧狼吞虎咽一樣,雖然填飽了肚子,卻不知其中滋味。《南齊書陸澄傳》記載這樣一個故事:「陸澄當時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曰:『陸公,書櫥也。』」後來,人們將只知讀書而不會靈活運用的人戲稱為「書櫥」。讀書不僅是獲得知識,而且應學以致用。而要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永遠離不開思考的過程。伯樂的兒子按圖索驥,結果找到的千里馬竟是一隻癩蛤蟆。之所以鬧出這樣的笑話,主要是因為伯樂的兒子只知機械地照搬書本,沒有自己的思考和體會。

「百讀不厭」這個成語就出在這裡。「舊書」指的是經典,所以要「熟讀深思」。《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註:

人有從(董遇)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意自見。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宋代〕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塔前古檜》

蘇軾 〔宋代〕

當年雙檜是雙音,相對無言老更恭。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兩蒼龍。

复制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蘇軾 〔宋代〕

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彥。

嗟汝獨何為,閉門觀物變。

微物豈足觀,汝獨觀不倦。

牽牛與葵蓼,採摘入詩卷。

吾聞東山傅,置酒攜燕婉。

富貴未能忘,聲色聊自遣。

汝今又不然,時節看瓜蔓。

懷寶自足珍,藝蘭那計畹。

吾歸於汝處,慎勿嗟歲晚。

荒園無數畝,草木動成林。

春陽一已敷,妍丑各自矜。

蒲萄雖滿架,困倒不能任。

可憐病石榴,花如破紅襟。

葵花雖粲粲,蒂淺不勝簪。

叢蓼晚可喜,輕紅隨秋深。

物生感時節,此理等廢興。

飄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江湖不可到,移植苦勤劬。

安得雙野鴨,飛來成畫圖。

種柏待其成,柏成人亦老。

不如種叢篲,春種秋可倒。

陰陽不擇物,美惡隨意造。

柏生何苦艱,似亦費天巧。

天工巧有幾,肯盡為汝耗。

君看藜與藿,生意常草草。

萱草雖微花,孤秀自能拔。

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

牽牛獨何畏,詰曲自牙櫱。

走尋荊與榛,如有宿昔約。

南齋讀書處,亂翠曉如潑。

偏工貯秋雨,歲歲壞籬落。

蘆筍初似竹,稍開葉如蒲。

方春節抱甲,漸老根生須。

不愛當夏綠,愛此及秋枯。

黃葉倒風雨,白花搖。

行樂惜芳晨,秋風常苦早。

誰知念離別,喜見秋瓜老。

秋瓜感霜霰,莖葉颯已槁。

宦遊歸無時,身若馬系早。

悲鳴念千里,耿耿志空抱。

多憂竟何為,使汝玄發縞。

官舍有叢竹,結根問囚廳。

下為人所徑,上密不容釘。

殷勤戒吏卒,插棘護中庭。

遠砌忽墳裂,走鞭瘦竛竮。

我常攜枕簟,來此蔭寒青。

日暮不能去,臥聽窗風泠。

芎藭生蜀道,白芷來江南。

漂流到關輔,猶不失芳甘。

濯濯翠徑滿,愔愔清露涵。

及其未花實,可以資筐籃。

秋節忽已老,苦寒非所堪。

劚根取其實,對此微物慚。

自我來關輔,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識,生此亂石溝。

山高霜雪苦,苗葉不得抽。

下有千歲根,蹙縮如蟠虬。

長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我歸自南山,山翠猶在目。

心隨白雲去,夢繞山之麓。

汝従何方來,笑齒粲如玉。

探懷出新詩,秀語奪山綠。

覺來已茫昧,但記說秋菊。

有如采樵子,入洞聽琴築。

歸來寫遺聲,猶勝人間曲。

(八月十一日夜宿府學,方和此詩,夢與弟游南山,出詩數十篇,夢中甚愛之。

乃覺唯記一句雲蟋蟀悲秋菊。

)野菊生秋澗,芳心空自知。

無人驚歲晚,唯有暗蛩悲。

花開澗水上,花落澗水湄。

菊衰蛩亦蟄,與汝歲相期。

楚客方多感,秋風詠江籬。

落英不滿掬,何以慰朝飢。

复制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蘇軾 〔宋代〕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

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與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

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

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瞭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養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

今夫夫子之託於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邪?」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豈獨得其意,並得其法。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於其門。

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

及與可自洋州還,而余為徐州。

與可以書遺余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襪材當萃於子矣。

」書尾複寫一詩,其略云:「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

」予謂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於筆硯,願得此絹而已!」與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余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

」與可笑曰:「蘇子辯矣,然二百五十匹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

」因以所畫《篔簹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

」篔簹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篔簹谷》其一也。

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

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

」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於陳州。

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

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

而余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於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真興寺閣》

蘇軾 〔宋代〕

山川與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與鴉鵲,浩浩同一聲。

此閣幾何高,何人之所營。

側身送落日,引手攀飛星。

當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赬。

寫真留閣下,鐵面眼有棱。

身強八九尺,與閣兩崢嶸。

古人雖暴恣,作事今世驚。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勝。

曷不觀此閣,其人勇且英。

《寶繪堂記》

蘇軾 〔宋代〕

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

寓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

留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然聖人未嘗廢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劉備之雄才也,而好結髦。

嵇康之達也,而好鍛煉。

阮孚之放也,而好蠟屐。

此豈有聲色臭味也哉,而樂之終身不厭。

凡物之可喜,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書與畫。

然至其留意而不釋,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

鍾繇至以此嘔血發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複壁,皆以兒戲害其國凶此身。

此留意之禍也。

始吾少時,嘗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貴而厚於書,輕死生而重於畫,豈不顛倒錯繆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復好。

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

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

於是乎二物者常為吾樂而不能為吾病。

駙馬都尉王君晉卿雖在戚里,而其被服禮義,學問詩書,常與寒士角。

平居攘去膏粱,屏遠聲色,而從事於書畫,作寶繪堂於私第之東,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為記。

恐其不幸而類吾少時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幾全其樂而遠其病也。

熙寧十年七月二十日記。

《虞美人》

蘇軾 〔宋代〕

深深庭院清明過。桃李初紅破。柳絲搭在玉闌干。簾外瀟瀟微雨、做輕寒。晚晴台榭增明媚。已拚花前醉。更闌人靜月侵廊。獨自行來行去、好思量。

复制

《贈黃州官妓》

蘇軾 〔宋代〕

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宜。

卻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

复制

《東坡八首,並敘 其一》

蘇軾 〔宋代〕

廢壘無人顧,頹垣滿蓬蒿。誰能捐筋力,歲晚不償勞。

獨有孤旅人,天窮無所逃。端來拾瓦礫,歲旱土不膏。

崎嶇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然釋耒嘆,我廩何時高。

复制

《病後醉中》

蘇軾 〔宋代〕

病為兀兀安身物,酒作逢逢入腦聲。堪笑錢塘十萬戶,官家付與老書生。

复制

《贈蔡茂先》

蘇軾 〔宋代〕

京城三日雨留人,吳市門前訪子真。

赤腳長須俱好事,新詩軟語坐生春。

鄴侯久有牙籤富,太史猶探禹穴新。

不惜為君揮尺素,卻憂善守備三鄰。

复制

《送程之邵簽判赴闕》

蘇軾 〔宋代〕

夜光不自獻,天驥良難知。

從來一狐腋,或出五羖皮。

賢哉江東守,收此幕中奇。

無華豈易識,既得不自隨。

留君望此府,助我憐其衰。

二年促膝語,一旦長揖辭。

林深伏猛在,岸改潛珍移。

去此當安從,失君徒自悲。

念君瑚璉質,當今台閣宜。

去矣會有合,豈當懷其私。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