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臨江仙·贈王友道
拼 译 译

《臨江仙·贈王友道》

蘇軾 〔宋代〕

誰道東陽都瘦損,凝然點漆精神。

瑤林終自隔風塵。

試看披鶴氅,仍是謫仙人。

省可清言揮玉塵,真須保器全真。

風流何似道家純。

不應同蜀客,惟愛卓文君。

臨江仙·贈王友道 - 譯文及註釋

譯文誰說「東陽」人都是瘦弱的呢?你眼睛凝眸如用漆點染似的然然有神。瓊林般的仙境終究遠離塵世。試看你披着鶴毛製作的斗篷,依然像謫到人間的神仙。休要清談,即使揮動那玉柄的麈尾拂塵;清談傷真,要不傷真,必須保重身體,蓄養元3。風流韻事哪裡比得上道家純真?不應該像蜀客司馬相如那樣,過分貪愛卓文君。

注釋臨江仙: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名,為雙調小令。王友道:待考。疑為廬山道人。東陽:原指沈東陽,即沈約。鶴氅(chǎng):鶴毛製作的斗篷謫(zhé)仙人:被貶謫到人間的神仙。李白《對酒憶賀監二首並序》:「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沒後對酒,悵然有懷,而作是詩。」保器全真:保全身體和真3。蜀客:指漢代的文學家司馬相如,因他是蜀人,故稱。《史記》載,司馬相如到卓文君家做客,見卓文君貌美,以琴挑之,與卓文君私奔。▲

(北宋)蘇軾 (南宋)李清照等著,宋詞精編,古文出版社,第158-159頁

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編著,蘇軾詞新釋輯評 (下冊),中國書店,,第1241-1243頁

臨江仙·贈王友道 - 賞析

詞的上片,描繪友人仙人般的容貌和超塵脫俗之氣質。「誰道東陽都瘦損,凝然點漆精神」,以歷史人物喻之。詞人以發問的口氣,認為不宜一概而論歷史人物。「誰道」二字,排除了獨見。隨即暗示着:沈東陽式的詞人只因求官而累瘦了身體,而王東陽式的友道不為求官身體並不瘦損,並且「點漆」如畫,黑白反襯,凝然有神,風姿綽綽,宛如「神仙中人」。詞人既讚美了友道的風華正茂之容貌,又宣傳了民族傳統的審美觀。須知真善美與假惡丑是在比較中而存在着。「瓊林終自隔風塵,試看披鶴氅,仍是謫仙人」,進一步讚頌友道高潔超塵的風姿。這裡連用三典。王戎之典,喻示友道「風塵外物」,「瓊林」般的「神姿」;王恭之典,喻示友道「披鶴氅裘」,潔如鶴羽的「真神仙人」之氣質;李白之典,喻示友道從仙界貶到人間,成為塵世不可企及的道人。尤其李白一典,用得精當。以典讚美友道之情,恰到好處。「風塵外物」,一塵不染,與世無爭,是中國道人的美德,也是詞人慾求又不可得的處世經文。或許這就是「誰道東陽都瘦損」而引起詞人憂慮的真實緣由。

詞的下片,警示友人保持真氣,自愛自重,不要迷於美色。「省可清言揮玉鏖,直須保器全真」,全是魏晉士大夫關於老、莊守身思想的探討。一派人是「清言」,並「揮玉麈」,自為清高榮光,風度翩翩,可謂「世界皆濁,唯我獨清」;一派人是「省可清言」,「清言」傷「真」誤事,可謂「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詞人持後派之見,並以規勸道友休要清談,不必「揮玉麈」,而要強健身體,保全真氣,須知「真氣」是道家思想之精髓。緊接着向友道提示:你是道人,「風流何似道家純」。「風流」與「道家」水火不相容,「道在世外」。只因道家避世,超脫人生,知其不可為而安之若命的原因。道人守道,保持真氣,天經地義,沒有什麼「風流」韻事比得上道家的純真氣節。「不應同蜀客,惟愛卓文君」,最後向道友發出警告。詞人一方面懷着遺憾的口吻,惋惜家鄉人司馬相如因文君而亡身,另一方面以此為鏡警告友道不要蹈司馬之覆轍貪色而喪命。或許友道不是英雄,就是平民道徒也得要過好美人關。

全詞,運用了眾多的史典,托出了詞人於己於友以道治身的美好思想,道出了貌美身健與高潔脫俗、不為仕途所困擾的哲理關係。構思新奇,結構獨特,語言中充滿了道學色彩。▲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臨江仙·贈王友道 - 創作背影

此詩作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四月。是年正月,東坡度嶺到虔州,二月過吉安至彭蠡,四月與劉安世(器之)等同上廬山,晤山中王友道等道友,重遊棲賢寺、開先寺,題激玉亭於柱石,作這詞規勸道友以道修身。

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編著,蘇軾詞新釋輯評 (下冊),中國書店,,第1241-1243頁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惠守詹君見和複次韻》

蘇軾 〔宋代〕

已破誰能惜甑盆,頹然醉里得全渾。

欲求公瑾一囷米,試滿莊生五石樽。

三杯卯困忘家事,萬戶春濃感國恩。

刺史不須邀半道,籃輿未暇走山村。

复制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南園》

蘇軾 〔宋代〕

不種夭桃與綠楊,使君應欲候農桑。

春畦雨過羅紈膩,夏壠風來餅餌香。

复制

《昭陵六馬,唐文皇戰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

蘇軾 〔宋代〕

天將鏟隋亂,帝遣六龍來。

森然風雲姿,颯爽毛骨開。

飆馳不及視,山川儼莫回。

長鳴視八表,擾擾萬駑駘。

秦王龍鳳姿,魯鳥不足摧。

腰間大白羽,中物如風雷。

區區數豎子,搏取若提孩。

手持掃天帚,六合如塵埃。

艱難濟大業,一一非常才。

維時六驥足,績與英術陪。

功成鏘八鸞,玉輅行天街。

荒涼昭陵闕,古石埋蒼苔。

复制

《巫山廟上下數十里有烏鳶無數取食於行舟之上》

蘇軾 〔宋代〕

群飛來去噪行人,得食無憂便可馴。

江上飢烏無足怪,野鷹何事亦頻頻。

复制

《六和寺沖師閘山溪為水軒》

蘇軾 〔宋代〕

欲放清溪自在流,忍教冰雪落沙洲。

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

复制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蘇軾 〔宋代〕

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雲歸無處尋。

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

存亡慣見渾無淚,鄉井難忘尚有心。

欲向錢塘訪圓澤,葛洪川畔待秋深。

《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酒》

蘇軾 〔宋代〕

我觀文忠公,四子皆超越。

仲也珠徑寸,照夜光如月。

好詩真脫兔,下筆先落鶻。

知音如周郎,議論亦英發。

文章乃餘事,學道探玄窟。

死為長白主,名字書絳闕。

(熙寧之末,仲純父見仆於京城之東,曰:「吾夢道士持告身授吾曰:上帝命汝為長白山主,此何祥也?」明年,仲純父沒。

)傷心清潁尾,已伴白鷗沒。

喜見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千里不難到,莫遣歷塊蹶。

臨分出苦語,願子書之笏。

《定風波·重陽》

蘇軾 〔宋代〕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

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一叢花·初春病起》

蘇軾 〔宋代〕

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

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

寒夜縱長,孤衾易暖,鐘鼓漸清圓。

朝來初日半銜山,樓閣淡疏煙。

遊人便作尋芳計,小桃杏、應已爭先。

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

《杜處士好書畫》

蘇軾 〔宋代〕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而一牧童見之,拊掌見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复制

《木山,並敘》

蘇軾 〔宋代〕

木生不願回萬牛,願終天年仆沙洲。時來幸逢河伯秋,掀然見怪推不流。

蓬婆雪嶺巧雕鎪,蟄蟲行蟻為豪酋。阿咸大膽忽持去,河伯好事不汝尤。

城中古沼浸坤軸,一林瘦竹吾菟裘。二頃良田不難買,三年榿木行可槱。

會將白髮對蒼巘,魯人不厭東家丘。

复制

《陶驥子駿佚老堂二首》

蘇軾 〔宋代〕

我從廬山來,目送孤飛雲。

路逢陸道士,知是千歲人。

試問當時友,虎溪已埃塵。

似聞佚老堂,知是幾世孫。

能為五字詩,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節,自號葛天民。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