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周邦彥 /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拼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周邦彥 〔宋代〕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复制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 賞析

這首詞的題目是「柳」,內容卻不是詠柳,而是傷別。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以詩詞裡常用柳來渲染別情。隋無名氏的《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便是人們熟悉的一個例子。周邦彥這首詞也是這樣,它一上來就寫柳陰、寫柳絲、寫柳絮、寫柳條,先將離愁別緒借着柳樹渲染了一番。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這個「直」字不妨從兩方面體會。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陰影不偏不倚直鋪在地上,此其一。長堤之上,柳樹成行,柳陰沿長堤伸展開來,劃出一道直線,此其二。「柳陰直」三字有一種類似繪畫中透視的效果。「煙里絲絲弄碧」轉而寫柳絲。新生的柳枝細長柔嫩,像絲一樣。它們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着以顯示自己的美。柳絲的碧色透過春天的煙靄看去,更有一種朦朧的美。

以上寫的是自己這次離開京華時在隋堤上所見的柳色。但這樣的柳色已不止見了一次,那是為別人送行時看到的:「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拂水飄綿」這四個字錘鍊得十分精工,生動地摹畫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那時詞人登上高堤眺望故鄉,別人的回歸觸動了自己的鄉情。這個厭倦了京華生活的客子的悵惘與憂愁有誰能理解呢:「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飄綿表示惜別之情,並沒有顧到送行的京華倦客。其實,那欲歸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悽。

接着,詞人撇開自己,將思緒又引回到柳樹上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古時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別的地方。詞人設想,在長亭路上,年復一年,送別時折斷的柳條恐怕要超過千尺了。這幾句表面看來是愛惜柳樹,而深層的涵義卻是感嘆人間離別的頻繁。情深意摯,耐人尋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託了離別的氣氛,中片便抒寫自己的別情。「閒尋舊蹤跡」這一句讀時容易忽略。那「尋」字,並不是在隋堤上走來走去地尋找。「蹤跡」,也不是自己到過的地方。「尋」是尋思、追憶、回想的意思。「蹤跡」指往事而言。「閒尋舊蹤跡」,就是追憶往事的意思。當船將開未開之際,詞人忙着和人告別,不得閒靜;這時船已啟程,周圍靜了下來,自己的心也閒下來了,就很自然地要回憶京華的往事。這就是「閒尋」二字的意味。現代人也會有類似的經驗,親友到月台上送別,火車開動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動和熱鬧。等車開動以後,坐在車上靜下心來,便去回想親友的音容乃至別前的一些生活細節。這就是「閒尋舊蹤跡」。此時周邦彥想起了:「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釋說這是寫眼前的送別,恐不妥。眼前如是「燈照離席」,已到夜晚,後面又說「斜陽冉冉」,時間就接不上。所以這應是船開以後尋思舊事。在寒食節前的一個晚上,情人為他送別。在送別的宴席上燈燭閃爍,伴着哀傷的樂曲飲酒。此情此景難以忘懷。這裡的「又」字說明,從那次的離別宴會以後詞人已不止一次地回憶,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寫明那次餞別的時間,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舊時風俗,寒食這天禁火,節後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歲月匆匆之感。歲月匆匆,別期已至了。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周濟《宋四家詞選》曰:「一愁字代行者設想。」他認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這樣曲折的解釋。其實這四句很有實感,不像設想之辭,應當是作者自己從船上回望岸邊的所見所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風順船疾,行人本應高興,詞裡卻用一「愁」字,這是因為有人讓他留戀着。回頭望去,那人已若遠在天邊,只見一個難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無限的悵惘與悽惋。

中片寫乍別之際,下片寫漸遠以後。這兩片的時間是連續的,感情卻又有波瀾。「悽惻,恨堆積!」船行愈遠,遺憾愈重,一層一層堆積在心上難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從詞開頭的「柳陰直」看來,啟程在中午,而這時已到傍晚。「漸」字也表明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不是剛剛分別時的情形了。這時望中之人早已不見,所見只有沿途風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別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裡水波迴旋。因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裡。景物與詞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陽冉冉西下,春色一望無邊,空闊的背景越發襯出自身的孤單。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月榭之中,露橋之上,度過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宛如夢境似的,一一浮現在眼前。想到這裡,不知不覺滴下了淚水。「暗滴」是背着人獨自滴淚,自己的心事和感情無法使旁人理解,也不願讓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傷。

統觀全詞,縈迴曲折,似淺實深,有吐不盡的心事流蕩其中。無論景語、情語,都很耐人尋味。

周邦彥

作者: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周邦彥其它诗文

《長相思(高調)》

周邦彥 〔宋代〕

夜色澄明。

天街如水,風力微冷簾旌。

幽期再偶,坐久相看才喜,欲嘆還驚。

醉眼重醒。

映雕闌修竹,共數流螢。

細語輕盈。

侭銀台、掛蠟潛聽。

自初識伊來,便惜妖嬈艷質,美眄柔情。

桃溪換世,鸞馭凌空,有願須成。

遊絲盪絮,任輕狂、相逐牽縈。

但連環不解,流水長東,難負深盟。

复制

《點絳唇·傷感》

周邦彥 〔宋代〕

遼鶴歸來,故鄉多少傷心地。

寸書不寄。

魚浪空千里。

憑仗桃根,說與淒涼意。

愁無際。

舊時衣袂。

猶有東門淚。

《拜星月·高平秋思》

周邦彥 〔宋代〕

夜色催更,清塵收露,小曲幽坊月暗。

竹檻燈窗,識秋娘庭院。

笑相遇,似覺瓊枝玉樹相倚,暖日明霞光爛。

水眄蘭情,總平生稀見。

畫圖中、舊識春風面。

誰知道、自到瑤台畔。

眷戀雨潤雲溫,苦驚風吹散。

念荒寒、寄宿無人館。

重門閉、敗壁秋蟲嘆。

怎奈向、一縷相思,隔溪山不斷。

《花犯·小石梅花》

周邦彥 〔宋代〕

粉牆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

露痕輕綴。

疑淨洗鉛華,無限佳麗。

去年勝賞曾孤倚。

冰盤同宴喜。

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

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

相將見、脆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里。

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

周邦彥 〔宋代〕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

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

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粘地絮。

《青房並蒂蓮·維揚懷古》

周邦彥 〔宋代〕

醉凝眸。正楚天秋晚,遠岸雲收。草綠蓮紅,□映小汀洲。芰荷香里鴛鴦浦,恨菱歌、驚起眠鷗。望去帆、一派湖光,棹聲咿啞櫓聲柔。愁窺汴堤細柳,曾舞送鶯時,錦纜龍舟。擁傾國纖腰皓齒,笑倚迷樓。空令五湖夜月,也羞照三十六宮秋。正浪吟、不覺回橈,水花風葉兩悠悠。

复制

《玉團兒·雙調》

周邦彥 〔宋代〕

鉛華淡佇新妝束。好風韻、天然異俗。彼此知名,雖然初見,情分先熟。爐煙淡淡雲屏曲。睡半醒、生香透肉。賴得相逢,若還虛過,生世不足。

复制

《望江南·大石》

周邦彥 〔宋代〕

游妓散,獨自繞回堤。芳草懷煙迷水曲,密雲銜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牆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無處不淒淒

复制

《望江南·游妓散》

周邦彥 〔宋代〕

游妓散,獨自繞回堤。芳草懷煙迷水曲,密雲銜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牆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無處不淒淒。

复制

《鳳凰台》

周邦彥 〔宋代〕

危台飄盡碧梧花,勝地淒涼屬梵家。

鳳入紫雲招不得,木魚堂殿下飢鴉。

复制

《虞美人(正宮·第三)》

周邦彥 〔宋代〕

玉觴才掩朱弦悄。彈指壺天曉。回頭猶認倚牆花。只向小橋南畔、便天涯。

銀蟾依舊當窗滿。顧影魂先斷。淒風休颭半殘燈。擬倩今宵歸夢、到雲屏。

复制

《浣沙溪(黃鐘·第三)》

周邦彥 〔宋代〕

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長安。預愁衣上粉痕干。

閣合深沈燈焰喜,小爐鄰近酒杯寬。為君門外脫歸鞍。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