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拼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蘇軾 〔宋代〕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复制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 賞析

清代詞論家徐軌謂東坡詞「自有橫槊氣概,固是英雄本色」(《詞苑叢談》卷三)。在《東坡樂府》中,最具有這種英雄氣格的代表作,首推這篇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是蘇軾游賞黃岡城外的赤壁(鼻)磯時寫下的,是北宋詞壇上最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詞上闋,先即地寫景,為英雄人物出場鋪墊。開篇從滾滾東流的長江着筆,隨即用「浪淘盡」,把傾注不盡的大江與名高累世的歷史人物聯繫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湧奔騰,又使人想見風流人物的卓犖氣概,更可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憑弔勝地才人所誘發的起伏激盪的心潮,氣魄極大,筆力非凡。接着「故壘」兩句,點出這裡是傳說中的古代赤壁戰場。在蘇軾寫此詞的八百七十多年前,東吳名將周瑜曾在長江南岸,指揮了以弱勝強的赤壁之戰。關於當年的戰場的具體地點,向來眾說紛紜,東坡在此不過是聊借懷古以抒感,讀者不必刻舟求劍。「人道是」,下字極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詞題,又是為下闋緬懷公瑾預伏一筆。以下「亂石」三句,集中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雲霄,洶湧的駭浪猛烈地搏擊着江岸,滔滔的江流捲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這種從不同角度而又訴諸於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擴,精神為之振奮。煞拍二句,總束上文,帶起下片。「江山如畫」,這明白精切、脫口而出的讚美,應是作者和讀者從以上藝術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偉畫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結論。「地靈人傑」,錦繡山河,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出色的英雄,三國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周公瑾……真可說是「一時多少豪傑!」

上片重在寫景,將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緊縮集中到三國時代的風雲人物身上。但蘇軾在眾多的三國人物中,尤其嚮往那智破強敵的周瑜,故下片由「遙想」領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將領周瑜的形象。作者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挑選足以表現人物個性的素材,經過藝術集中、提煉和加工,從幾個方面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據史載,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並同他一齊攻取皖城。周瑜娶小喬,正在皖城戰役勝利之時,而後十年他才指揮了有名的赤壁之戰。此處把十年間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生活細節,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見出周瑜的丰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足以令人艷羨。同時也使人聯想到:贏得這次抗曹戰爭的勝利,乃是使東吳據有江東、發展勝利形勢的保證,否則難免出現如杜牧《赤壁》詩中所寫的「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嚴重後果。這可使人意識到這次戰爭的重要意義。「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是從肖像儀態上描寫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綸巾,青絲帶頭巾,「葛巾毛扇」,是三國以來儒將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畫其儀容裝束,正反映出作為指揮官的周瑜臨戰瀟灑從容,說明他對這次戰爭早已成竹在胸、穩操勝券。「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抓住了火攻水戰的特點,精切地概括了整個戰爭的勝利場景。據《三國志》引《江表傳》,當時周瑜指揮吳軍用輕便戰艦,裝滿燥荻枯柴,浸以魚油,詐稱請降,駛向曹軍,一時間「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詞中只用「灰飛煙滅」四字,就將曹軍的慘敗情景形容殆盡。可以想見,在滾滾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異不凡的青年將軍周瑜,談笑自若地指揮水軍,抗禦橫江而來不可一世的強敵,使對方的萬艘舳艫,頓時化為灰燼,這是何等的氣勢。蘇軾如此嚮慕周瑜,是因為他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的嚴重威脅,他時刻關心邊庭戰事,有着一腔報國疆場的熱忱。面對邊疆危機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國那樣稱雄一時的豪傑人物,來扭轉這很不景氣的現狀。這正是作者所以要緬懷赤壁之戰,並精心塑造導演這一戰爭活劇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機。

然而,眼前的政治現實和詞人被貶黃州的坎坷處境,卻同他振興王朝的祈望和有志報國的壯懷大相抵悟,所以當詞人一旦從「神遊故國」跌入現實,就不免思緒深沉、頓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發出自笑多情、光陰虛擲的嘆惋了。仕路蹭蹬,壯懷莫酬,使詞人過早地自感蒼老,這同年華方盛即卓有建樹的周瑜適成對照。然而人生短暫,不必讓種種「閒愁」縈迴於心,還不如放眼大江、舉酒賞月。「一尊還酹江月」,玩味着這言近意遠的詩句,一位襟懷超曠、識度明達、善於自解自慰的詩人,仿佛就浮現在讀者眼前。詞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猶如在高原闊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迴旋,隨即繼續流向曠遠的前方。這是歷史與現狀,理想與實際經過尖銳的衝突之後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種反映,這種感情跌宕,更使讀者感到真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更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這首詞從總的方面來看,氣象磅礴,格調雄渾,高唱入雲,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筆揮灑,卻也襯以諧婉之句,英俊將軍與妙齡美人相映生輝,昂奮豪情與感慨超曠的思緒迭相遞轉,做到了莊中含諧,直中有曲。特別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了一個英氣勃發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為用詞體表達重大的社會題材,開拓了新的道路,產生了重大影響。據俞文豹《吹劍錄》記載,當時有人認為此詞須關西大漢手持銅琵琶、鐵綽板進行演唱,雖然他們囿於傳統觀念,對東坡詞新風不免微帶譏消,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這首詞的出現,對於仍然盛行纏綿悱惻之調的北宋詞壇,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六和寺沖師閘山溪為水軒》

蘇軾 〔宋代〕

欲放清溪自在流,忍教冰雪落沙洲。

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

复制

《鷓鴣天 陳公密出侍兒素娘歌紫玉簫曲,勸老人酒。老人飲盡,為賦此詞》

蘇軾 〔宋代〕

笑撚紅梅嚲翠翹。

揚州十里最妖饒。

夜來綺席親曾見,撮得精神滴滴嬌。

嬌後眼,舞時腰。

劉郎幾度欲魂消。

明朝酒醒知何處,腸斷雲間紫玉簫。

复制

《次韻答開祖》

蘇軾 〔宋代〕

淚滴秋風不為麟,虛名何用實之賓。

烝豚未害為純孝,狸首何妨助故人。

好喚游湖緣路便,難邀入社為詩頻。

知君頗有東山興,喝石岩前自過春。

复制

《雪後書北台壁二首》

蘇軾 〔宋代〕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

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

試掃北台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

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擬孫權答曹操書》

蘇軾 〔宋代〕

權白孟德足下:辱書開示禍福,使之內殺子布,外擒劉備以自效。

書辭勤款,若出至誠,雖三尺童子,亦曉然知利害所在矣。

然仆懷固陋,敢略布。

昔田橫,齊之遺虜,漢高祖釋酈生之憾,遣使海島,謂橫來大者王,小者侯,猶能以刀自剄,不肯以身辱於劉氏。

韓信以全齊之地,束手於漢,而不能死於牖下。

自古同功一體之人,英雄豪傑之士,世亂則藉以剪伐,承平則理必猜疑,與其受韓信之誅,豈若死田橫之節也哉!仆先將軍破虜,遭漢陵夷,董卓僭亂,焚燒宗廟,發掘陵寢,故依袁術以舉義師,所指城邑響應,天下思得董卓而食之不厭。

不幸此志未遂,而無祿早世。

先兄伯符嗣命,馳驅鋒鏑,周旋江漢,豈有他哉?上以雪天子之恥,下以畢先將軍之志耳。

不意袁術亦僭位號,污辱義師,又聞諸君各盜名字,伯符提偏師,進無所歸,退無所守,故資江東為之業耳,不幸有荊軻、舞陽之變。

不以權不肖,使統部曲,以卒先臣之志。

仆受遺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上負先臣未報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

且權先世以德顯於吳,權若效諸君有非常之志,縱不蒙顯戮,豈不墜其家聲耶?漢自桓、靈以來,上失其道,政出多門,宦官之亂才息,董卓之禍復興,傕、汜未誅,袁、劉割據,天下所恃,惟權與公及劉備三人耳。

比聞卓已鯨鯢,天子反正,仆意公當掃除餘孽,同獎王室,上助天子,與宗廟社稷之靈,退守藩國,無失春秋朝覲之節。

而足下乃有欺孤之志,威挾天子,以令天下,妄引歷數,陰構符命,昔笑王莽之愚,今竊嘆足下蹈覆車也。

仆與公有婚姻之舊,加之同好相求,然自聞求九錫,納椒房,不唯同志失望,天下甚籍籍也。

劉備之兵雖少,然仆觀其為人,雄才大略,寬而有容,拙於攻取,巧於馭人,有漢高祖之餘風,輔以孔明,未可量也,且以忠義不替曩昔,仆以為今海內所望,惟我二人耳。

仆之有張昭,正如備之孔明,左提右挈,以就大事,國中文武之事,盡以委之,而見教殺昭與備,仆豈病狂也哉。

古諺有之:「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仆與劉備,實有唇齒相須之勢。

足下所以不能取武昌,又不能到成都者,吳、蜀皆存也。

今使仆取蜀,是吳不得獨存也。

蜀亡,吳亦隨之矣。

晉以垂棘屈產,假道於虞以伐虢,夫滅虢是所以取虞,虞以不知,故及禍。

足下意何以異此。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傾蓋如故」。

言以身托人,必擇所安。

孟德視仆,豈惜此尺寸之土者哉,特以公非所託故也。

荀文若與公共起艱危,一旦勸公讓九錫,意便憾,使卒憂死。

矧仆與公有赤壁之隙,雖復盡釋前憾,然豈敢必公不食斯言乎?今日歸朝,一匹夫耳,何能為哉。

縱公不見害,交鋒兩陣之間,所殺過當,今其父兄子弟,實在公側,怨仇多矣,其能安乎?季布數窘漢王,及即位,猶下三族之令,矧足下記人之過,忘人之功,不肯忘文若於九錫,其肯赦仆於赤壁乎?孔文舉與楊德祖,海內奇士,足下殺之如皂隸,豈復有愛於權!天下之才在公右者,即害之矣,一失江東,豈容復悔耶?甘言重幣,幸勿復再。

《好事近·煙外倚危樓》

蘇軾 〔宋代〕

煙外倚危樓,初見遠燈明滅。

卻跨玉虹歸去、看洞天星月。

當時張范風流在,況一尊浮雪。

莫問世間何事、與劍頭微吷。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蘇軾 〔宋代〕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阮郎歸》

蘇軾 〔宋代〕

歌停檀板舞停鸞。高陽飲興闌。獸煙噴盡玉壺干。香分小鳳團。雪浪淺,露珠圓。捧甌春筍寒。絳紗籠下躍金鞍。歸時人倚欄。

复制

《《歸來引》送王子立歸筠州》

蘇軾 〔宋代〕

歸去來兮,世不汝求胡不歸?洶北望之橫流兮,渺西顧之塵霏。

紛野馬之決驟兮,幸余首之未鞿。出彭城而南騖兮,眷丘隴而增欷。

亂清淮而俯鑒兮,驚昔容之是非。念東坡之遺老兮,輕千里而款余扉。

共雪堂之清夜兮,攬明月之餘輝。曾雞黍之未熟兮,嘆空室之伊威。

我挽袖而莫留兮,僕夫在門歌《式微》。歸去來兮,路渺渺其何極。

將稅駕於何許兮,北江之南,南江之北。於此有人兮,儼峨峨其豐碩。

孰居約而爾肥兮,非糠竅其何食。久抱一而不試兮,愈溫溫而自克。

吾居世之荒浪兮,視昏昏而聽默默。非之子莫振吾過兮,久不見恐自賊。

吾欲往而道無由兮,子何畏而不即。

复制

《游何山》

蘇軾 〔宋代〕

今日何山是勝游,亂峰縈轉繞滄洲。

雲含老樹明還滅,石礙飛泉咽複流。

遍嶺煙霞迷俗客,一溪風雨送歸舟。

自嗟塵土先衰老,底事孤僧亦白頭。

复制

《贈李兕彥威秀才》

蘇軾 〔宋代〕

魏王大瓢實五石,種成濩落將安適。

可憐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

先生少負不羈才,從軍數到單于台。

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將軍何人哉。

夜逢怪石曾飲羽,戲中戟枝何足數。

誓將馬革裹屍還,肯學班超苦兒女。

封侯衛霍知幾許,老矣先生困羇旅。

酒酣聊復說平生,結襪猶堪一再鼓。

棄書捐劍學萬人,紈褲儒冠皆誤身。

窮途政似不龜手,與世羞為西子顰。

如今惟有談天口,雲夢胸中吞八九。

世間萬事寄黃粱,且與先生說烏有。

复制

《杏花白鷳》

蘇軾 〔宋代〕

天工剪刻為誰妍,抱蕊游蜂自作團。

把酒惜春都是夢,不如閒客此閒看。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