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知道您的崇高品格有如得仙道的人,深冬不寒,盛夏不热。我们真像是千载相逢而别于旦夕之间的人。是我故意拿分别的话语来刺激您,想要看一看您的泪流满面的样子呀!落花已追随回风而去,它本是无心逐风的,春莺懂得其中的真情啊。明天我就要踏上“归路”,走出钱塘西途了;从此之后,也就看不见春莺哀啼花落的地方了。
注释木兰花令: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马中玉:名碱,山东茌平人。《苏轼诗集》卷三十三《次前韵答马忠玉》查注引《咸淳临安志》:“元祜五年八月,宣德郎马城自提点淮南西路刑狱,改两浙路提刑。”合注云:“绍圣三年知湖州,累知荆州,坐与黄庭坚善,置海州。”仙骨:这里指马中玉。无寒暑:不计年岁。《注坡词》云:“得仙道者,深冬不寒,盛夏不热。”梨花枝上雨:比喻美人眼泪。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塘西:指钱塘西。▲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08-1111页
上片开头云:“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友之人首先表示了自己对挚友马中玉的尊敬和惜别之意。下文,之人对马中玉于己的难舍难分之情,又做了最“知己友的表述:“故将别语恼佳人,欲看梨懂枝上雨。友“故将友二字,用语极其巧妙,之人明知马中玉对自己的感情,一旦分手,必定会流泪哭泣,却故意用诙谐语气调侃友人。是之人为打破与马中玉分手时的难堪局面,而故意用分别的话语来挑逗对方使他落了泪。这就是说,之人把勾起友人抛洒惜别眼泪的罪责,归在自己身上了。其实,之人行为的实质,正是用诙谐之语去安慰对方,是故意把分手时滚涌眼泪的情感淡化下来,从此可以看到之人对友人的挚爱之情,是非常的深切真诚。
下片“落懂已逐回风去。懂本无心莺自诉。友则着重转向了对自己内心的描写。之人把自己离杭赴京的处境比作了“落懂友,说它的凋落懂瓣已经被回风吹逐而去了。其实,落懂本是无心逐风的,只是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那懂枝上的春莺懂得其中真情,它站在枝头上啾啾哀鸣,正在倾诉着内心的烦恼——之章以物观我,逸笔韵远,发人深思。末二句则痛书别去:“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懂落处。友之的感情直泻而下,有如山洪奔腾无可挽阻。这之情正与马中玉赠行之之“从今宁忍看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友遥相呼应,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这是一首作答之,全之赋陈铺叙,又寄托感发;意内言外,而回荡反复。给人以真挚自然,悲从中起的艺术感受。▲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08-1111页
元祐六年(1091年)辛未春三月,东坡守杭任满,奉召还朝,友人马中玉时任两浙路提刑,正在杭州,赋《木兰花令》词赠行,苏轼乃赋此词作答。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08-1111页
璇台冠昆岭,西海滨招摇。
琼林笼藻映,碧树疏英翘。
丹泉溧朱沫,黑水鼓玄涛。
寻仙万余日,今乃见子乔。
振发睎翠霞,解褐礼绛霄。
总辔临少广,盘虬舞云轺。
永偕帝乡侣,千龄共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