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南鄉子·送述古
拼 译 译

《南鄉子·送述古》

蘇軾 〔宋代〕

回首亂山橫。

不見居人只見城。

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

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

一枕初寒夢不成。

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

秋雨晴時淚不晴。

南鄉子·送述古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回頭看橫亘的遠山,已看不見城中的人影,只隱隱看見一座城。誰像那臨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佇立,迎送往來的客人。回家的路上,晚風淒清,枕上初寒,難以入眠。今夜殘燈斜照,微光閃爍,秋雨雖停但淚還未盡。

注釋述古,陳襄字,蘇軾好友,福建閩侯人。蘇軾赴杭州通判任的第二年,即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陳襄接替前任杭州太守沈立之職,熙寧七年(1074),瓜代期滿,陳襄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蘇軾作此詞送別。 不見居人只見城:取自唐·歐陽詹《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驅馬覺漸遠,回頭長路塵。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謂城、人皆不可見。此謂見城不見人(指述古),稍作變化。臨平山,在杭州東北。蘇軾《次韻杭人裴惟甫詩》「餘杭門外葉飛秋,尚記居人挽去舟。一別臨平山上塔,五年雲夢澤南州」,臨平塔時為送別的標誌。亭亭,直立的樣子。歸路,回家的路上。熒熒,既指「殘燈斜照」,又指淚光,比喻貼切新穎。這裡指殘燈照射淚珠的閃光。▲

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04:656

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註:中華書局,2002-09:85

南鄉子·送述古 - 賞析

詞的上片回敘分手後回望離別之地臨平鎮和臨平山,抒寫了對往事無限美好的回憶和對友人的依戀之情。起首兩句寫詞人對陳襄的離去特別戀戀不捨,一送再送,直到回頭不見城中的人影,而那臨平山上亭亭佇立的高塔似乎翹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調離。這種從眼前實景落筆而展衍開去與由景入情的寫法,不僅使人感到親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接下來三句寫臨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筆,實則是以客觀的無知之物,襯託詞人主觀之情。「誰似」二字,既意喻詞人不像亭亭聳立的塔,能目送友人遠去而深感遺憾,又反映了詞人不像塔那樣無動於衷地迎客西來復送客遠去,而為友人的離去陷入深深的哀傷之中;同時,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來杭又送友人離去的實際。

下片寫詞人歸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風淒清,枕上初寒,殘燈斜照,微光閃爍,這些意象的組接,營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圍,烘託了作者的淒涼孤寂心境。末句「秋雨晴時淚不晴」,用兩個「晴」字把雨和淚聯繫起來,比喻貼切而新穎,加強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現,讀來叩人心扉,令人嘆婉不已。

這首詞藝術上的特色首先是將山塔、秋雨擬人化,賦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緒,將無生命的景物寫活。這種手法,表現出詞人不凡的功力。其次是襯托,上片「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送客西來送客行」以塔之無情襯托人之有情,「秋雨晴時淚不晴」用秋雨停襯托淚不停。本首詞主要運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04:656

南鄉子·送述古 - 創作背影

熙寧七年(1074)年七月,蘇軾任杭州通判時的同僚與好友陳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蘇軾追送其至臨平(今餘杭),寫下了這首情真意切的送別詞。

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04:656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朱壽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寫經求之五十年》

蘇軾 〔宋代〕

嗟君七歲知念母,憐君壯大心愈苦。

羨君臨老得相逢,喜極無言淚如雨。

不羨白衣作三公,不愛白日升青天。

愛君五十著彩服,兒啼卻得償當年。

烹龍為炙玉為酒,鶴髮初生千萬壽。

金花詔書錦作囊,白藤肩輿簾蹙繡。

感君離合我酸辛,此事今無古或聞。

長陵朅來見大姊,仲孺豈意逢將軍。

開皇苦桃空記面,建中天子終不見。

西河郡守誰復譏,潁谷封人羞自薦。

复制

《陳季常自岐亭見訪郡中及舊州諸豪爭欲邀致之》

蘇軾 〔宋代〕

孟公好飲寧論斗,醉後關門防客走。

不妨閒過左阿君,百謫終為賢太守。

老居閭里自浮沉,笑問伯松何苦心。

忽然載酒從陋巷,為愛揚雄作酒箴。

長安富兒求一過,千金壽君君笑唾。

汝家安得客孟公,従來只識陳驚座。

复制

《題金山寺》

蘇軾 〔宋代〕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晴。

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輕鴻數點千峰碧,水接雲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复制

《減字木蘭花·荔枝》

蘇軾 〔宋代〕

閩溪珍獻。

過海雲帆來似箭。

玉座金盤。

不貢奇葩四百年。

輕紅釅白。

雅稱佳人縴手擘。

骨細肌香。

恰是當年十八娘。

《放鶴亭記》

蘇軾 〔宋代〕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

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

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或翔於雲表;暮則傃東山而歸。

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於斯亭而樂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

《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 《詩》曰:『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蓋其為物,清遠閒放,超然於塵埃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

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

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

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閒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於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

」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

翻然斂翼,宛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

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

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屨,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餘以汝飽。

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豐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記 《放鶴亭記》。

《減字木蘭花·送別》

蘇軾 〔宋代〕

天台舊路。

應恨劉郎來又去。

別酒頻傾。

忍聽陽關第四聲。

劉郎未老。

懷戀仙鄉重得到。

只恐因循。

不見如今勸酒人。

《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蘇軾 〔宋代〕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 〔宋代〕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复制

《次韻子由岐下詩,並引 其二 橫池》

蘇軾 〔宋代〕

明月入我池,皎皎鋪紵縞。何日變成緇?《太玄》吾懶草。

复制

《子玉以詩見邀,同刁丈游金山》

蘇軾 〔宋代〕

君年甲子未相逢,難向人前說老翁。更有方瞳八十一,奮衣矍鑠走山中。

复制

《春帖子詞:皇帝閣六首 其一》

蘇軾 〔宋代〕

靄靄龍旂色,琅琅木鐸音。數行寬大詔,四海發生心。

复制

《新渠詩》

蘇軾 〔宋代〕

新渠之水,其來舒舒。

溢流於野,至於通衢。

渠成如神,民始不知。

問誰為之?邦君趙侯。

新渠之田,在渠左右。

渠來奕奕,如赴如湊。

如雲斯積,如屋斯溜。

嗟唐之人,始識粳稌。

新渠之民,自淮及潭。

挈其婦姑,或走而顛。

王命趙侯,宥我新民。

無與王事,以訖七年。

侯謂新民,爾既來止。

其歸爾邑,告爾鄰里。

良田千萬,爾擇爾取。

爾耕爾食,遂為爾有。

築室於唐,孔碩且堅。

生為唐民,飽粥與饘。

死葬於唐,祭有雞豚。

天子有命,我惟爾安。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