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南鄉子·送述古
拼 译 译

《南鄉子·送述古》

蘇軾 〔宋代〕

回首亂山橫。

不見居人只見城。

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

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

一枕初寒夢不成。

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

秋雨晴時淚不晴。

南鄉子·送述古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回頭看橫亘的遠山,已看不見城中的人影,只隱隱看見一座城。誰像那臨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佇立,迎送往來的客人。回家的路上,晚風淒清,枕上初寒,難以入眠。今夜殘燈斜照,微光閃爍,秋雨雖停但淚還未盡。

注釋述古,陳襄字,蘇軾好友,福建閩侯人。蘇軾赴杭州通判任的第二年,即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陳襄接替前任杭州太守沈立之職,熙寧七年(1074),瓜代期滿,陳襄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蘇軾作此詞送別。 不見居人只見城:取自唐·歐陽詹《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驅馬覺漸遠,回頭長路塵。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謂城、人皆不可見。此謂見城不見人(指述古),稍作變化。臨平山,在杭州東北。蘇軾《次韻杭人裴惟甫詩》「餘杭門外葉飛秋,尚記居人挽去舟。一別臨平山上塔,五年雲夢澤南州」,臨平塔時為送別的標誌。亭亭,直立的樣子。歸路,回家的路上。熒熒,既指「殘燈斜照」,又指淚光,比喻貼切新穎。這裡指殘燈照射淚珠的閃光。▲

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04:656

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註:中華書局,2002-09:85

南鄉子·送述古 - 賞析

詞的上片回敘分手後回望離別之地臨平鎮和臨平山,抒寫了對往事無限美好的回憶和對友人的依戀之情。起首兩句寫詞人對陳襄的離去特別戀戀不捨,一送再送,直到回頭不見城中的人影,而那臨平山上亭亭佇立的高塔似乎翹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調離。這種從眼前實景落筆而展衍開去與由景入情的寫法,不僅使人感到親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接下來三句寫臨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筆,實則是以客觀的無知之物,襯託詞人主觀之情。「誰似」二字,既意喻詞人不像亭亭聳立的塔,能目送友人遠去而深感遺憾,又反映了詞人不像塔那樣無動於衷地迎客西來復送客遠去,而為友人的離去陷入深深的哀傷之中;同時,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來杭又送友人離去的實際。

下片寫詞人歸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風淒清,枕上初寒,殘燈斜照,微光閃爍,這些意象的組接,營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圍,烘託了作者的淒涼孤寂心境。末句「秋雨晴時淚不晴」,用兩個「晴」字把雨和淚聯繫起來,比喻貼切而新穎,加強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現,讀來叩人心扉,令人嘆婉不已。

這首詞藝術上的特色首先是將山塔、秋雨擬人化,賦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緒,將無生命的景物寫活。這種手法,表現出詞人不凡的功力。其次是襯托,上片「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送客西來送客行」以塔之無情襯托人之有情,「秋雨晴時淚不晴」用秋雨停襯托淚不停。本首詞主要運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04:656

南鄉子·送述古 - 創作背影

熙寧七年(1074)年七月,蘇軾任杭州通判時的同僚與好友陳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蘇軾追送其至臨平(今餘杭),寫下了這首情真意切的送別詞。

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04:656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和陶酬劉柴桑》

蘇軾 〔宋代〕

紅薯與紫芽,遠插牆四周。

且放幽蘭春,莫爭霜菊秋。

窮冬出瓮盎,磊落勝農疇。

淇上白玉延,能復過此不,不思馬少游。

复制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

蘇軾 〔宋代〕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

山憶喜歡勞遠夢,地名惶恐泣孤臣。

長風送客添帆腹,積雨浮舟減石鱗。

便合與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賈誼論》

蘇軾 〔宋代〕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

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觀賈生之論,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

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為耶?仲尼聖人,歷試於天下,苟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

將之荊,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齊,三宿而後出晝,猶曰:「王其庶幾召我。

」君子之不忍棄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孫丑問曰:「夫子何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捨我其誰哉?而吾何為不豫?」君子之愛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後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

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

夫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十萬,以決劉、呂之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賈生,洛陽之少年。

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

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屬,優遊浸漬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後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哉!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縈紆鬱悶,趯然有遠舉之志。

其後以自傷哭泣,至於夭絕。

是亦不善處窮者也。

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

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

是故非聰明睿智不惑之主,則不能全其用。

古今稱苻堅得王猛於草茅之中,一朝盡斥去其舊臣,而與之謀。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備論之。

亦使人君得如賈生之臣,則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不能復振。

而為賈生者,亦謹其所發哉! 。

《浣溪沙·漁父》

蘇軾 〔宋代〕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新城道中二首》

蘇軾 〔宋代〕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

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轡聽溪聲。

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

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

蘇軾 〔宋代〕

露寒煙冷蒹葭老,天外征鴻寥唳。

銀河秋晚,長門燈悄,一聲初至。

應念瀟湘,岸遙人靜,水多菰米。

乍望極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風驚起。

須信衡陽萬里,有誰家、錦書遙寄。

萬重雲外,斜行橫陣,才疏又綴。

仙掌月明,石頭城下,影搖寒水。

念征衣未搗,佳人拂杵,有盈盈淚。

《南歌子·別潤守許仲塗》

蘇軾 〔宋代〕

欲執河梁手,還升月旦堂。酒闌人散月侵廊。北客明朝歸去、雁南翔。窈窕高明玉,風流鄭季莊。一時分散水雲鄉。惟有落花芳草、斷人腸。

复制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

蘇軾 〔宋代〕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复制

《李杞寺丞見和前篇,復用元韻答之 其二 再和》

蘇軾 〔宋代〕

東望海,西望湖,山平水遠細欲無。野人疏狂逐漁釣,刺史寬大容歌呼。

君恩飽暖及爾孥,才者不閒拙者娛。穿岩度嶺腳力健,未厭山水相縈紆。

三百六十古精廬,出遊無伴籃輿孤。作詩雖未造藩閾,破悶豈不賢摴蒱。

君才敏贍兼百夫,朝作千篇日未晡。朅來湖上得佳句,從此不看營丘圖。

知君篋櫝富有餘,莫惜錦繡償菅蘧。窮多斗險誰先逋,賭取名畫不用摹。

复制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致語口號 其一》

蘇軾 〔宋代〕

凜凜重瞳日月新,四方驚喜識天人。共知若木初升旦,且種蟠桃莫計春。

請吏黑山歸屬國,給扶黃髮拜嚴宸。紫皇應在紅雲里,試問清都侍從臣。

复制

《聞錢道士與越守穆父飲酒,送二壺》

蘇軾 〔宋代〕

龍根為脯玉為漿,下界寒醅亦漫嘗。

一紙鵝經逸少醉,他年鵬賦謫仙狂。

金丹自足留衰鬢,苦淚何須點別腸。

吳越舊邦遺澤在,定應符竹付諸郎。

复制

《寄題梅宣義園亭》

蘇軾 〔宋代〕

仙人子真後,還隱吳市門。

不惜十年力,治此五畝園。

初期橘為奴,漸見桐有孫。

清池壓丘虎,異石來湖黿。

敲門無貴賤,遂性各琴樽。

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敝廬雖尚在,小圃誰當樊。

羨君欲歸去,柰此未報恩。

愛子幸僚友,久要疑弟昆。

明年過君西,飲我空瓶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