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辛棄疾 / 卷八·南宋詞 /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拼 译 译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宋代〕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郁孤台下這贛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難之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浩浩江水終於還是向東流去。江邊日晚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傳來聲聲鷓鴣悲鳴。

注釋
菩薩蠻:詞牌名。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萬安縣南六十里。
郁孤台:今江西省贛州市城區西北部賀蘭山頂,又稱望闕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數丈」得名。
清江:贛江與袁江合流處舊稱清江。
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為漢唐故都。此處代指宋都汴京。
可憐:可惜。
愁余:使我發愁。
無數山:很多座山。
鷓鴣:鳥名。傳說其叫聲如雲「行不得也哥哥」,啼聲悽苦。

參考資料:

1、 陸林編注.宋詞.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203頁
2、 李靜 等.唐詩宋詞鑑賞大全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362頁
3、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78頁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 賞析

辛棄疾此首《菩薩蠻》,用極高明之比興藝術,寫極深沉之愛國情思,無愧為詞中瑰寶。

詞題「書江西造口壁」,起寫郁孤台與清江。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萬安縣西南六十里。詞中的郁孤台在贛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數丈」得名。「唐李勉為虔州(即贛州)剌史時,登臨北望,慨然曰:『余雖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闕一也。』改郁孤為望闕。」清江即贛江。章、貢二水抱贛州城而流 ,至郁孤台下匯為贛江北流,經造口、萬安、太和、吉州(治廬陵,今吉安)、隆興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陽湖注入長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筆橫絕。由於漢字形、聲、義具體可感之特質,尤其郁有鬱勃、沉鬱之意,孤有巍巍獨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詞人調動此三字打頭陣,顯然有滿腔磅礴之激憤 ,勢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筆也。進而寫出台下之清江水。《萬安縣誌》云:「贛水入萬安境,初落平廣,奔激響溜 。」寫出此一江激流,詞境遂從百餘里外之郁孤台,順勢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詞境之核心也。

「中間多少行人淚。」行人淚三字,直點造口當年事。詞人身臨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國脈如縷之危,憤金兵之猖狂,羞國恥之未雪,乃將滿懷之悲憤,化為此悲涼之句。在詞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為行人流不盡之傷心淚。行人淚意蘊深廣,不必專言隆祐。在建炎年間四海南奔之際,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無數傷心淚啊。由此想來,便覺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徵。無疑此一江行人淚中,也有詞人之悲淚啊。

在「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中,長安指汴京。本句是詩人因記起朋友被追而向汴京望去,然而卻有無數的青山擋住了詩人。境界就變為具有封閉式之意味,頓與挫級有力。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滿懷忠憤的情感。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贛江北流,此言東流,詞人寫胸懷,正不必拘泥。無數青山雖可遮住長安,但終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東流。換頭是寫眼前景,若言有寄託,則似難以指實。若言無寄託,則遮不住與畢竟二語,又明顯帶有感情色彩。周濟云:「借水怨山。」可謂具眼。此詞句句不離山水。試體味「遮不住」三字,將青山周匝圍堵之感一筆推去,「畢竟」二字更見深沉有力。返觀上闋,清江水既為行人淚之象喻,則東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當喻祖國一方。無數青山,詞人既嘆其遮住長安,更道出其遮不住東流,則其所喻當指敵人。在詞人潛意識中,當並指投降派。「東流去」三字尤可體味。《尚書·禹貢》云:「江漢朝宗於海。」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江河行地與日月經天同為「天行健」之體現,故「君子以自強不息」。杜甫《長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盜賊爾誰尊?」「浩浩終不息,乃知東極臨。眾流歸海意,萬國奉君心。」故必言寄託,則換頭托意,當以江水東流喻正義所向也。然而時局並不樂觀,詞人心情並不輕鬆。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詞情詞景又做一大頓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蒼茫又具封建式意味境界,無疑為詞人沉鬱苦悶之孤懷寫照,而暗應上闋開頭之郁孤台景象。。

此詞寫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贛州市城區西北部賀蘭山頂)遠望,「借水怨山」,抒發國家興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歷史回憶,抒發家國淪亡之創痛和收復無望的悲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與不滿之情。全詞對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滿和自己一籌莫展的愁悶,卻是淡淡敘來,不瘟不火,以極高明的比興手法,表達了蘊藉深沉的愛國情思,藝術水平高超,堪稱詞中瑰寶。

參考資料:

1、 鄧小軍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1503-1505頁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 創作背影

淳熙二、三年(公元1175至1176年)間,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經常巡迴往復於湖南、江西等地。來到造口,俯瞰晝夜奔騰的滔滔江水,詞人的思緒也似這江水般波瀾起伏,綿延不絕,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辛棄疾

作者: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辛棄疾其它诗文

《行香子 其三 用韻答傅先之》

辛棄疾 〔宋代〕

君詩好處,似鄒魯儒家,還有奇節。

下筆如神強壓韻,遺恨都無毫髮。

炙手炎來,掉頭冷去,無限長安客。

丁寧黃菊,未消勾引蜂蝶。

天上絳闕清都,聽君歸去,我自癯山澤。

人道君才剛百鍊,美玉都成泥切。

我愛風流,醉中顛倒,丘壑胸中物。

一杯相屬,莫孤風月今夕。

复制

《臨江仙·憶醉三山芳樹下》

辛棄疾 〔宋代〕

憶醉三山芳樹下,幾層風韻忘懷。

黃金顏色五花開。

味如廬橘熟。

貴似荔枝來。

聞道商山餘四老,橘中自釀秋醅。

試呼名品細推排。

重重香腑臟,偏殢聖賢杯。

复制

《念奴嬌·和趙國興知錄韻》

辛棄疾 〔宋代〕

為沽美酒,過溪來、誰道幽人難致。

更覺元龍樓百尺,湖海平生豪氣。

自嘆年來,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

東風歸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莊周,夢中蝴蝶,花底人間世。

記取江頭三月暮,風雨不為春計。

萬斛愁來,金貂頭上,不抵銀瓶貴。

無多笑我,此篇聊當賓戲。

《鷓鴣天·和陳提干》

辛棄疾 〔宋代〕

翦燭西窗夜未闌。酒豪詩興兩聯繫。香噴瑞獸金三尺,人插雲梳玉一彎。傾笑語,捷飛泉。觥籌到手莫留連。明朝再作東陽約,肯把鸞膠續斷弦。

复制

《東坡引》

辛棄疾 〔宋代〕

花梢紅未足。條破驚新綠。重簾下遍闌干曲。有人春睡熟。有人春睡熟。鳴禽破夢,雲偏目蹙。起來香腮褪紅玉。花時愛與愁相續。羅裙過半福。羅裙過半幅

复制

《菩薩蠻·送祐之弟歸浮梁》

辛棄疾 〔宋代〕

無情最是江頭柳。長條折盡還依舊。木葉下平湖。雁來書有無。雁無書尚可。妙語憑誰和。風雨斷腸時。小山生桂枝。

复制

《洞仙歌·訪泉於期師,得周氏泉,為賦》

辛棄疾 〔宋代〕

飛流萬壑,共千岩爭秀。孤負平生弄泉手。嘆輕衫短帽,幾許紅塵,還自喜,濯發滄浪依舊。人生行樂耳,身後虛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且歸去、父老約重來,問如此青山,定重來否。

复制

《滿江紅·送信守鄭舜舉郎中赴召》

辛棄疾 〔宋代〕

湖海平生,算不負、蒼髯如戟。聞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長策。此老自當兵十萬,長安正在天西北。便鳳凰、飛詔下天來,催歸急。車馬路,兒童泣。風雨暗,旌旗濕。看野梅官柳,東風消息。莫向蔗庵追語笑,只今松竹無顏色。問人間、誰管別離愁,杯中物。

复制

《待羔兒、酒罷又烹茶,揚州鶴。》

辛棄疾 〔宋代〕

天上飛瓊,畢竟向、人間情薄。還又跨、玉龍歸去,萬花搖落。雲破林梢添遠岫,月臨屋角分層閣。記少年、駿馬走韓盧,掀東郭。吟凍雁,嘲飢鵲。人已老,歡猶昨。對瓊瑤滿地,與君酬酢。最愛霏霏迷遠近,卻收擾擾還寥廓。待羔兒、酒罷又烹茶,揚州鶴。

复制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其七》

辛棄疾 〔宋代〕

巨石亭亭缺齧多,懸知千古也消磨。人間正覓擎天柱,無奈風吹雨打何。

复制

《謁金門·山共水》

辛棄疾 〔宋代〕

山共水。美滿一千餘里。不避曉行並早起。此情都為你。不怕與人尤殢。只怕被人調戲。因甚無個阿鵲地。沒工夫說里。

复制

《水調歌頭 其四 題晉臣真得歸、方是閒二堂》

辛棄疾 〔宋代〕

十里深窈窕,萬瓦碧參差。青山屋上,流水屋下綠橫溪。

真得歸來笑語,方是閒中風月,剩費酒邊詩。點檢歌舞了,琴罷更圍棋。

王家竹,陶家柳,謝家池。知君勳業未了,不是枕流時。

莫向痴兒說夢,且作山人索價,頗怪鶴書遲。一事定嗔我,已辦北山移。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