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回憶起年輕時曾在這裡狂飲一場,酒醒了眼前是奔流的吳淞江。團團明月投下了桂樹的身影,十里之外都散發着桂花的幽香。桂花只不過有一點點宮黃之色,卻給人間送來這樣的芬芳。也許是她要借着秋天的風露,讓香氣飄散到世界的四面八方。
注釋清平樂:詞牌名。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叔良:即余叔良,作者友人。木犀(xī):即木樨,桂樹學名,又名崖桂。因其樹木紋理如犀,故名。痛飲:盡情喝酒。李白《送殷淑三首》其三:「痛飲龍筇下,燈青月復寒」。吳江:即吳淞江,在今蘇州南部,西接太湖。團團:圓形。班婕妤《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水沉:即沉香。一作「薔薇」。杜牧《揚州三首》其二:「蜀船紅錦重,越橐水沉堆。」又《為人題贈詩二首》其一:「桂席塵瑤佩,瓊爐燼水沉」。大都:不過。宮黃:指古代宮中婦女以黃粉塗額,又稱額黃,是一種淡妝,這裡指桂花。直恁:竟然如此。▲
劉乃昌 編選.辛棄疾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79-80
謝俊華.辛棄疾全詞詳註(下冊).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6:452-453
楊 忠.辛棄疾詞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72-174
這首詞寫桂花,並非只是詠物,詞人身世之感,隱然其中。它不專門扣住桂花題材,而是能離開桂花本身,把自己的經歷結合來寫,意境更為開闊,感情更加親切,寫得別有情趣。
上片憶昔。起筆回顧痛飲吳江,酒酣沉醉,醉而復醒的情景。作者從自己的遊蹤引入桂花。少年時有個秋夜,在吳江痛飲醒來,看見一輪明月,中間映着團團的桂樹影子;江邊桂樹,十里花香,飄散在煙波江上,倍添清冷之氣:天上人間,都籠罩在桂香桂影之中。桂花雖身世如斷梗飄蓬,而意氣不衰。辛棄疾年輕時游過吳江,所以他對此地頗為懷念。大概吳江兩岸,當時桂花頗盛,所以他詠桂花便想起吳江之游。「少年痛飲」,實有「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贈李白》)之意。「明月」句,「團團」語意雙關,既指月,又指地上高大的桂樹,影像豐富而優美,也符合酔中奇妙的觀賞狀態。詞人借自己一次客中酒醒後看桂影、聞桂香的經歷來寫桂花,情調豪放,生動自然。「十里」句,用「水沉」來指桂花馨香,引出下片專詠桂花芳香。
上片前二句敘事,後二句寫景,繪出少年辛棄疾的意氣風發,雄放揮灑,情景諧和,是一幅詩中有畫的境界。
詞轉入下片「意脈不斷」,由寫作者自己的經歷,轉到桂花本身。「大都」兩句讚賞桂花,即小見大。田藝蘅《留青日扎》卷二十一:「額上塗黃,漢宮妝也。」《西神脞說》則謂「婦人勻面,惟施朱傅粉而已。至六朝乃兼尚黃。」梁簡文帝《戲贈麗人詩》:「同安鬟里撥,異作額間黃。」李商隱《蝶》詩云:「壽陽宮主嫁時妝,八字宮眉捧額黃。」桂花體積小,金黃色,宛如婦女淡施「宮黃」,星星點點,可是開在人間,竟然這般芬芳。花小、色黃、香濃,正是桂花特徵。這幾句把桂花特徵都寫到,但着重寫它的香味,抓住重點,與上片相呼應。最後別出新意:「怕是秋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激情滿懷,放言憑藉秋天風露的傳播,桂花會將整個世界都薰染得濃郁芬芳。江順詒《詞學集成》卷六引張砥中曰:「後結如泉流歸海,迴環通首,源流有盡而不盡之意」。這裡正是「有盡而不盡」,詞已寫完,而意未盡。
此詞不只是讚美桂花的芳香十里。作者一生都「志在塞北江南」,為「了卻君王天下事」,而竭盡全力恢復宋室山河。舊說「招搖之山,其上多桂」(《山海經》),「物之美者,招搖之桂」(《呂氏春秋》)。無論是異香的桂花,或「紛紛如煙霧,迴旋成穗,散墜如牽牛子,黃白相間,咀之無味」(《詞林紀事》)卷一引)的桂子,一向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徵。李清照詠桂花詞《攤破浣溪沙》云:「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人們總是既稱頌桂花的形態美,又讚揚它的精神美。辛棄疾以「染教世界都香」來歌贊,似隱寓有他「達則兼善天下」的宏願的。
況周頤云:「以性靈語詠物,以沉着之筆達出,斯為無上上乘」(《蕙風詞話》卷五)。此詞的佳處正在於詠物與性靈融為一體,即性靈即詠物,詞人將自己淡化到不露痕跡的地步,而又非沾沾然詠一物矣。全詞非寄託之作,但結句並不排斥似為作者濟世懷抱的自然流露。
這首詞意境優美,寫桂花能抓住其特徵,聯想自然,用詞簡練,不愧為詞中佳品。▲
謝永芳.辛棄疾詩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6:490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581-1582
辛棄疾自隆興二年(1164)冬或乾道元年(1165)春,江陰簽判任滿後,曾有一段流寓吳江的生活。此詞當作於辛棄疾獻《美芹十論》之後,這正是他希望一展宏圖的時候。
劉乃昌 編選.辛棄疾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79-80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581-1582
蠶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綠。
女兒采春桑,歌吹當春曲。
冶遊採桑女,盡有芳春色。
姿容應春媚,粉黛不加飾。
系條采春桑,采葉何紛紛。
採桑不裝鈎,牽壞紫羅裙。
語歡稍養蠶,一頭養百塸。
奈當黑瘦盡,桑葉常不周。
春月採桑時,林下與歡俱。
養蠶不滿百,那得羅繡襦。
採桑盛陽月,綠葉何翩翩。
攀條上樹表,牽壞紫羅裙。
偽蠶化作繭,爛熳不成絲。
徒勞無所獲,養蠶持底為?。
可嘆浮塵子,纖埃喻此微。
寧論隔紗幌,並解透綿衣。
有毒能成痏,無聲不見飛。
病來雙眼暗,何計辨雰霏。
乍可巢蚊睫,胡為附蟒鱗。
已微於蠢蠢,仍害及仁人。
動植皆分命,毫芒亦是身。
哀哉此幽物,生死敵浮塵。
但覺皮膚憯,安知瑣細來。
因風吹薄霧,向日誤輕埃。
暗齧堪銷骨,潛飛有禍胎。
然無防備處,留待雪霜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