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拼 译 译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蘇軾 〔宋代〕

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 譯文及註釋

譯文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着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注釋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緱(gōu)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雲渺(miǎo):高遠貌。痴(chī)牛騃(ái)女:指牛郎織女。在這裡不僅限於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痴迷於俗世的芸芸眾生。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槎(chá):竹筏。銀河:天河。尚(shàng):還。前緣:前世的因緣。▲

馬東瑤.《古典詩詞鑑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3.12:第240頁

曹濟平.《唐宋風情詞選》: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08:第36頁

陸襄.《中華傳統節日詩詞故事》:上海遠東出版社,2008.9:第248頁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 賞析

這首詞詠調名本意,是為送別友人陳令舉而作。全詞在立意上一反舊調,不寫男女離恨,而詠朋友情意,別有一番新味。

此詞上片,也緊切七夕下筆,但用的卻是王子喬飄然仙去的故事。據劉向《列仙傳》載,周靈王太子王子喬,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於山上見柏良,對他說:「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顛。」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蘇軾此詞上片,借這則神話故事,稱頌一種超塵拔俗、不為柔情羈縻的飄逸曠放襟懷,以開解友人的離思別苦。發端三句,贊王子喬仙心超遠,縹緲雲天,不學牛郎織女身陷情網,作繭自縛。一揚一抑,獨出機杼,頓成翻案之筆。緱山,在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王子喬,因為他在緱山仙去,故云。「鳳簫」兩句,承「不學」句而來,牛女渡河,兩情繾綣,勢難割捨;仙子吹簫月下,舉手告別家人,飄然而去。前者由仙入凡,後者超凡歸仙,趨向相反,故贊以「不學痴牛呆女」。

下片寫自己與友人的聚合與分離,仿佛前緣已定,事有必然。據東坡《記游松江》(《東坡志林》卷一)說:「吾昔自杭移高密,與楊元素同舟,而陳令舉、張子野皆從余過李公擇於湖,遂與劉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蘇軾於熙寧七年九月從杭州通判移任密州知州,與同時奉召還汴京的杭州知州楊元素同舟至湖州訪李公擇,陳令舉、張子野同行,並與劉孝叔會於湖州府園之碧瀾堂,稱為「六客之會」,席上張子野作《定風波令》,即「六客詞」,會後同泛舟游吳松江,至吳江垂虹亭暢飲高歌,「坐客歡甚,有醉倒者」。但作者不是徑直敘寫這段經歷,仍借與天河牛女有關的故事來進行比況。張華《博物志》載一則故事說:天河與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來,海濱一人懷探險奇志,便多帶乾糧,乘槎浮去。經十餘日,至一城郭,遇織布女和牽牛人,便問牽牛人,此是何處。牽牛人告訴他回去後問蜀人嚴君平便知。後來乘槎人還,問嚴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時。詞人借用這則優美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衝破澄澈的銀浪泛舟而行。「槎」,即竹筏;「客槎」,一語雙關:明指天河的「浮槎」,暗喻他們所乘的客船。「尚帶天風海雨」,切合「浮槎」通海之說。煞拍兩句筆墨落到贈別。「相逢一醉是前緣」,寫六客之會;「風雨散、飄然何處」,「風雨」承上「天風海雨」,寫朋友分袂,各自西東。「一醉是前緣」,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感慨無限。

這首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藉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以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 創作背影

熙寧七年(1074年),詞人和陳令舉坐船遊玩,一邊喝酒,一邊快樂的暢談,然而相聚總是要分離的,為了表達對陳令舉的依依不捨,詞人便寫下這首詞送給他。

劉默,陳思思,黃桂月.《宋詞鑑賞大全集》: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151頁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次韻功父觀余畫雪鵲有感二首》

蘇軾 〔宋代〕

?此詩卷二十五已收,題「次韻郭功甫觀予畫雪雀有感二首」。

?追憶郭功父觀余舊畫雪鵲,復作二韻寄之,時在惠州?此詩為郭功父作。

?平生才力信瑰奇,今在窮荒豈易歸。

正似雪林枝上畫,羽翰雖好不能飛。

复制

《行香子·寓意》

蘇軾 〔宋代〕

三入承明。

四至九卿。

問書生、何辱何榮。

金張七葉,紈綺貂纓。

無汗馬事,不獻賦,不明經。

成都卜肆。

寂寞君平。

鄭子真、岩谷躬耕。

寒灰炙手,人重人輕。

除竺乾學,得無念,得無名。

《定風波·感舊》

蘇軾 〔宋代〕

莫怪鴛鴦繡帶長,腰輕不勝舞衣裳。

薄倖只貪遊冶去,何處,垂楊系馬恣輕狂。

花謝絮飛春又盡,堪恨。

斷弦塵管伴啼妝。

不信歸來但自看,怕見,為郎憔悴卻羞郎。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蘇軾 〔宋代〕

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

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

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茅岡。

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茫。

《初到黃州》

蘇軾 〔宋代〕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屈原塔》

蘇軾 〔宋代〕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望海樓晚景 / 望湖》

蘇軾 〔宋代〕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夸。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

《兩橋詩,並引 其二 西新橋》

蘇軾 〔宋代〕

昔橋本千柱,掛湖如斷霓。浮梁陷積淖,破板隨奔溪。

笑看遠岸沒,坐覺孤城低。聊因三農隙,稍進百步堤。

炎州無堅植,潦水輕推擠。千年誰在者,鐵柱羅浮西。

獨有石鹽木,白蟻不敢躋。似開銅駝峰,如鑿鐵馬蹄。

岌岌類鞭石,山川非會稽。嗟我久閣筆,不書紙尾鷖。

蕭然無尺箠,欲構飛空梯。百夫下一杙,椓此百尺泥。

探囊賴故侯,寶錢出金閨。父老喜雲集,簞壺無空攜。

三日飲不散,殺盡西村雞。似聞百歲前,海近湖有犀。

那知陵谷變,枯瀆生茭藜。後來勿忘今,冬涉水過臍。

复制

《李白謫仙詩》

蘇軾 〔宋代〕

我居青空里,君隱紅埃中。聲形不相吊,心事難形容。

欲乘明月光,訪君開素懷。天杯飲清露,展翼登蓬萊。

佳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對面一笑語,共躡金鰲頭。絳宮樓闕百千仞,霞衣誰與雲煙浮。

复制

《和孔密州五絕 其一 見邸家園留題》

蘇軾 〔宋代〕

大旆傳聞載酒過,小詩未忍著磚磨。陽關三疊君須秘,除卻膠西不解歌。

复制

《泗州南山監倉蕭淵東軒二首 其一》

蘇軾 〔宋代〕

偶隨樵父采都梁,竹屋松扉試乞漿。但見東軒堪隱几,不知公子是監倉。

溪中亂石牆垣古,山下寒蔬匕箸香。我是江南舊遊客,掛冠知有老蕭郎。

复制

《謁敦詩先生因留一絕》

蘇軾 〔宋代〕

凜凜人言君似雪,我言凜凜雪如君。

時人盡怪蘇司業,不解將錢與廣文。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