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瑞鷓鴣·觀潮
拼 译 译

《瑞鷓鴣·觀潮》

蘇軾 〔宋代〕

碧山影里小紅旗。

儂是江南踏浪兒。

拍手欲嘲山簡醉,齊聲爭唱浪婆詞。

西興渡口帆初落,漁浦山頭日未欹。

儂欲送潮歌底曲?尊前還唱使君詩。

瑞鷓鴣·觀潮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青山影里舞動着小紅旗,我是江南踏浪弄潮的小伙子。拍手想笑我如山簡酩酊醉,兩岸觀眾齊唱浪婆詞。西興渡口賽舟的帆剛落,漁浦山頭的太陽還沒有偏移。我想送潮該唱哪一支曲?對酒還應高歌陳太守作的詩。

注釋踏浪兒,參加水戲的選手。孟郊《送淡公詩》:「儂是清浪兒,每踢清浪遊。」山簡:字季倫,晉時人,好酒,《晉書》記載當時的兒歌嘲他「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李白《襄陽歌》:「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浪婆:波浪之神。孟郊《銅斗歌》:「儂是踏浪兒,飲則拜浪婆。」欹(qī),通欹,傾斜。底,什麼。歌底曲,唱啥子歌曲。使君,指杭州太守陳襄。是日作者與陳襄同游。陳襄字述古,在當時也是有名的詩人。▲

陳邇冬.蘇東坡詩詞選 .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07 :94

王水照 王宜璦.蘇軾詩詞選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57

徐培均.蘇軾詩詞選註:上海遠東出版社,2011:115-116

瑞鷓鴣·觀潮 - 賞析

浙江錢塘潮本是大自然的奇觀,自唐以來,天下聞名。在詞苑中,最早闌入這一「偉觀」的,要數白居易的《憶江南》三首之二:「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宋初潘閬在《酒泉子》十首之十中對此也有頗見精采的描寫:「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如此雄奇的自然景觀,對於通判杭州的蘇軾來說,確實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直到判杭的第三年中秋節,蘇軾才得到了觀潮的機會,並留下了詩詞作品。這首詞有比較獨特的表現角度。如果說《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只是綜括地寫看潮時所見所感,顯得既深厚又駁雜的話,那麼這首詞便是側重寫大顯身手的弄潮兒,換言之,作者攝取了錢塘潮中一道特殊的風景線,因而顯得比較單一和明朗。

上片寫弄潮兒在萬頃波中自由、活潑的形象。他們開始出現在兩岸觀眾面前的形象是:「碧山影里小紅旗」。遠處的青山是自然背景,江潮從那兒洶湧而來,影影綽綽的,江面上閃現出一面面鮮艷的小紅旗。這真可說是萬綠叢中數點紅,顯得格外耀眼。詞的第一句以高大的「碧山」來突出「小紅旗」,這是一種襯托:而以「小紅旗」來寫人——弄潮兒,這又是一種襯托。試想腳踩怒濤,手執紅旗,劈波斬浪,如履平地,這需要過硬的水上功夫。周密在《觀潮》中寫得好:「吳兒善泅者數百,······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之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潘閬的《酒泉子》詞也不乏生動的描寫:「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此詞則是抓住特徵性的事物,以物寫人,以簡寫繁,可謂別具手眼。接着第二句交代了人的身份:「儂是江南踏浪兒。」這也流露出萬頃波中得自由的水上健兒的自豪感。這「踏浪兒」與「小紅旗」前後相互映發,相互補充,是理解前文以物寫人的依據。三、四句進一步寫弄潮兒的詼諧與活潑:「拍手欲嘲山簡醉,齊聲爭唱浪婆詞。」大意是說,晉朝的山簡雖然灑脫不拘,是個名士,卻是個酒鬼,還是很可笑的,大家都齊聲爭着唱起拜浪婆的歌詞。水上健兒們不僅在作體育表演,而且在作文娛表演,並透露出樂觀、開朗的精神狀態。

下片寫錢塘江退潮,弄潮兒唱起「使君詩」作為送潮曲。過片「西興渡口」兩句,寫渡口落帆、山頭紅日這些靜態的景物,一方面顯示出時間的推移,暗示弄潮兒的水上表演已持續了數小時之久;一方面又暗寫錢江已退潮,由下文「送潮」二字也可以明白地看出來。好比一場戲,只把布景顯現出來,而戲中的情節卻秘而不宣,留給觀眾去想象,這是詞人用筆精煉、含蓄的表現。結拍兩句緊承前文,點明「送潮」,並順便提及與己同游的知州陳襄,顯得不亢不卑。

這首《瑞鷓鴣》與其說是寫景詞或山水詞,不如說是風俗詞,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當時杭州文化習俗一個歷史的記錄。顯而易見,作品用了代言體,以弄潮兒的口吻展開敘寫,親切有味。作品也受到了民歌風調的影響,能給人以質樸自然的美感。這首詞,很像唐代詩人劉禹錫深受民歌薰陶的《竹枝詞》、《浪淘沙》詞一類作品。僅此一端,可以看出,蘇軾在詞創作中是受到了多方面的滋養的,唯其能吸納百川,才能最終形成「滄海橫流」的景象。▲

陳邇冬.蘇東坡詩詞選 .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07 :94

徐培均.蘇軾詩詞選註:上海遠東出版社,2011:115-116

瑞鷓鴣·觀潮 - 創作背影

蘇軾在《烏台詩案》中說:「熙寧六年,任杭州通判,因八月十五日觀潮作詩五首,寫在安濟亭上。」其詩即《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卷十指出:「八月十五日觀潮,題詩安濟亭上,復作《瑞鷓鴣》詞。」合而觀之,可知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八月。

王水照 王宜璦.蘇軾詩詞選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57

徐培均.蘇軾詩詞選註:上海遠東出版社,2011:115-116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蘇軾 〔宋代〕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大風留金山兩日》

蘇軾 〔宋代〕

塔上一鈴獨自語,明日顛風當斷渡。

朝來白浪打蒼崖,倒射軒窗作飛雨。

龍驤萬斛不敢過,漁舟一葉従掀舞。

細思城市有底忙,卻笑蛟龍為誰怒。

無事久留童僕怪,此風聊得妻孥懺。

潛山道人獨何事,半夜不眠聽粥鼓。

复制

《阮籍嘯台?在尉氏?》

蘇軾 〔宋代〕

阮生古狂達,遁世默無言。

猶余胸中氣,長嘯獨軒軒。

高情遺萬物,不與世俗論。

登臨偶自寫,激越盪乾坤。

醒為嘯所發,飲為醉所昏。

誰能與之較,亂世足自存。

复制

《和陶酬劉柴桑》

蘇軾 〔宋代〕

紅薯與紫芽,遠插牆四周。

且放幽蘭春,莫爭霜菊秋。

窮冬出瓮盎,磊落勝農疇。

淇上白玉延,能復過此不,不思馬少游。

复制

《渼陂魚(陂在鄠縣。)》

蘇軾 〔宋代〕

霜筠細破為雙掩,中有長魚如臥劍。

紫荇穿腮氣慘淒,紅鱗照坐光磨閃。

攜來雖遠鬣尚動,烹不待熟指先染。

坐客相看為解顏,香粳飽送如填塹。

早歲嘗為荊渚客,黃魚屢食沙頭店。

濱江易采不復珍,盈尺輒棄無乃僭。

自従西征復何有,欲致南烹嗟久欠。

游aa2瑣細空自腥,亂骨縱橫動遭砭。

故人遠饋何以報,客俎久空驚忽贍。

東道無辭信使頻,西鄰幸有庖齏釅。

复制

《昭君怨·送別》

蘇軾 〔宋代〕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

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浣溪沙·菊節》

蘇軾 〔宋代〕

縹緲危樓紫翠間,良辰樂事古難全。

感時懷舊獨悽然。

璧月瓊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

不知來歲與誰看。

《減字木蘭花·勝之》

蘇軾 〔宋代〕

雙鬟綠墜。嬌眼橫波眉黛翠。妙舞蹁躚。掌上身輕意態妍。曲窮力困。笑倚人旁香喘噴。老大逢歡。昏眼猶能仔細看。

复制

《和陶飲酒二十首 其十》

蘇軾 〔宋代〕

藍輿兀醉守,路轉古城隅。酒力如過雨,清風消半途。

前山正可數,後騎且勿驅。我緣在東南,往寄白髮餘。

遙知萬松嶺,下有三畝居。

复制

《次韻劉貢父春日賜幡勝 其一》

蘇軾 〔宋代〕

寬詔隨春出內朝,三軍喜氣挾狐貂。鏤銀錯落翻斜月,剪綵繽紛舞慶霄。

臘雪強飛才到地,曉風偷轉不驚條。脫冠徑醉應歸臥,便腹從人笑老韶。

复制

《王鄭州輓詞》

蘇軾 〔宋代〕

羨君華發起琳宮,右輔初還鼓角雄。千里農桑歌子產,一時冠蓋慕蕭嵩。

那知聚散舂糧外,便有悲歡過隙中。京兆同僚幾人在,猶思對案筆生風。

复制

《老人行》

蘇軾 〔宋代〕

有一老翁老無齒,處處無人問年紀。

白髮如絲向下垂,一雙眸子碧如水。

不裹頭,又無履,

相識雖多少知己。問翁畢竟何所止?

笑言只在紅塵里。秋風獵獵行雲飛,

老人此意無人會,目注云歸心自知。

黃口小兒莫相笑,老人舊日曾年少。

浪跡常如不繫舟,地角天涯知自跳。

亦曾樂半夜,傳籌醉朱閣。

美人如花弄弦索,只恨尊前明月落。

亦曾憂羈旅,他鄉迫暮秋。

故國日邊無信息,斷鴻空逐水長流。

或安貧,或安富,

或爵通侯封萬戶。一任秋霜換鬢毛,

本來面目長如故。水有苹兮山有芝,

人意雖存事已非。有時卻憶經游處,

都似茫茫春夢歸。爾來尤解安貧賤,

不為公卿強陪面。皎如明月在秋潭,

動著依前還不見。還不見,

可奈何,空使遠人增眷戀。

但祗從他隨物轉,青樓黃閣長相見。

若相見,莫殷勤,

卻是翁家舊主人。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