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拼 译 译

《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蘇軾 〔宋代〕

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戲作如夢令闋。

此曲本唐莊宗制,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

蓋莊宗作此詞,卒章云:「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

」因取以為名雲。

水垢何曾相受。

細看兩俱無有。

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

輕手,輕手。

居士本來無垢。

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在泗州雍熙塔下的浴池洗浴,因有些感想,之後就開玩笑似地寫下了這《如夢令》詞。這個詞牌是唐莊宗創製的,原名《憶仙姿》,因為嫌名字不雅,所以改為《如夢令》。大概是唐莊宗創作的詞最後的句子是「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於是拿過來把它作為詞牌名。

水和污垢什麼時候在一起共存過?仔細看這兩個東西在我身上都沒有。我告訴擦背的人,勞您整天揮手動肘了。只希望能輕點再輕點,我的身上本來也沒有什麼污垢。

注釋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等。單調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韻一疊韻。雍熙塔:塔名,在泗州(今江蘇省盱眙縣境內)。清康熙初(1680),泗州沉陷於洪澤湖中,塔也隨之不復存在。闋:詞曲的一段或一首,這裡指詞。唐莊宗:五代時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曾作《憶仙姿》詞,原文是:「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寄語:通常作轉告講,這裡是告訴之意。「語」作為記事當是浴時所說,但寫詞肯定是浴後之事,故用「寄語」。揩背:揩擦背部。盡日:猶終日,整天。居士:一指信仰佛教而不出家為僧的人,二是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這裡指蘇軾自己,蘇軾在貶地黃州東坡居住,故稱東坡居士。▲

譚新紅 等.蘇軾詞全集匯校匯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294-295

劉石 評註.蘇軾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204-206

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 賞析

此詞表面上是寫作者因沒有水垢而受到擦背人的重揩而不滿,實質是比喻自己秉性高潔,受貶是蒙冤的。全詞關鍵是佛家術語「無垢」,比喻一切本來清淨,雖意出禪偈,形象不甚優美,卻自有其思想價值和意義。

此詞小序有兩層意思:一是寫這首詞的起因,二是對於詞牌「如夢令」來歷的介紹。詞的正文反映的是:申辯、不滿和請求。

此詞字面上可以概括出如下幾個方面:一,作者強調自身是潔淨的,沒有污垢;二,自身潔淨的人還是被人動手除垢;三,擦背去垢的人,出手太重;四,表達不滿和請求:對身體潔淨的人不該出此重手。

事實上,蘇軾是一個愛乾淨的人,喜歡經常洗浴,而這經常洗浴就不只是為了除垢了,而是為了健康身體和愉悅心情,這成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而這次在泗州的公共浴池裡遇到了一個擦背特別用力的人,把他的身體弄痛了,他就戲言地表達了不滿,而且還講了理由。這樣的生活趣事,作者隨後開玩笑似地寫成了詞。在深層表達上,這樣寫的結果,超出了這件事情的本來意思,豐富了內涵,隱含了自己受到了嚴重的不公平待遇。對於一個蒙冤受貶、被當事者欲置之死地,而皇帝讓調離這個貶地的文人來說,一個「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詩托諷,庶有補於國」的人,一個正在被皇帝起用的過渡期的人,顯然不僅僅是寫這次洗浴。此詞明顯有這樣的意思:不該對身體潔淨的人重手去垢,是沒有必要的、可笑的。這自然引人聯想到蘇軾蒙冤貶往黃州的情景、聯想到古今社會上的人生。這些都不只是一次洗浴、一次簡單的戲作所能解釋得了的。而這些,也是詞人「戲作」的豐富內涵中的重要一面。

此詞關鍵在於「無垢」二字,是佛家常用術語,比喻一切本來清淨。一般以詞說法,了無餘蘊。而此詞雖意出禪偈,形象不優美,亦無甚詩意,卻自有其思想價值和意義。▲

第二十屆蘇軾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6:224

呂觀仁.東坡詞注.長沙:嶽麓書社,2005:152-153

劉尚榮 校勘.傅干注坡詞.成都:巴蜀書社,1993:1-34

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 創作背影

這首詞寫於公元1084年(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蘇軾調任汝州的途中,時蘇軾在泗州(今江蘇省盱眙縣境內)。蘇軾當年49歲,這一年是他的人生走向高峰的轉折年。作者在調任途中,當時應該是已意識到自己將被神宗皇帝重新起用了。

劉石 評註.蘇軾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204-206

第二十屆蘇軾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6:224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惠州近城數小山類蜀道春與進士許毅野步會意》

蘇軾 〔宋代〕

夕陽飛絮亂平蕪,萬里春前一酒壺。

鐵化雙魚沉遠素,劍分二嶺隔中區。

花曾識面香仍好,鳥不知名聲自呼。

夢想平生消未盡,滿林煙月到西湖。

复制

《少年游 潤州作,代人寄遠》

蘇軾 〔宋代〕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复制

《和柳子玉喜雪次韻仍呈述古》

蘇軾 〔宋代〕

詩翁愛酒長如渴,瓶盡欲沽囊已竭。

燈青火冷不成眠,一夜捻須吟喜雪。

詩成就我覓歡處,我窮正與君仿佛。

曷不走投陳孟公,有酒醉君仍飽德。

瓊瑤欲盡天應惜,更遣清光續殘月。

安得佳人擢素手,笑捧玉碗兩奇絕。

艷歌一曲回陽春,坐使高堂生暖熱。

《南歌子·見說東園好》

蘇軾 〔宋代〕

見說東園好,能消北客愁。

雖非吾土且登樓,行盡江南南岸,此淹留。

短日明楓纈,清霜暗菊球。

流年回首付東流,憑仗挽回潘鬢,莫教秋。

《聚星堂雪》

蘇軾 〔宋代〕

窗前暗響鳴枯葉,龍公試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無,作態斜飛正愁絕。

眾賓起舞風竹亂,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無翠袖點橫斜,只有微燈照明滅。

歸來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鈴索掣。

未嫌長夜作衣棱,卻怕初陽生眼纈。

欲浮大白追余賞,幸有回飆驚落屑。

模糊檜頂獨多時,歷亂瓦溝裁一瞥。

汝南先賢有故事,醉翁詩話誰續說。

當時號令君聽取,白戰不許持寸鐵。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蘇軾 〔宋代〕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我昔家居斷還往,著書不復窺園葵。朅來東遊慕人爵,棄去舊學従兒嬉。狂謀謬算百不遂,惟有霜鬢來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種,行且拱矣歸何時。萬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寧非痴。與君未可較得失,臨別惟有長嗟咨。

复制

《游山呈通判承議寫寄參寥師》

蘇軾 〔宋代〕

煌煌世冑餘,夫子非碌碌。由來有詩書,所以能絕俗。

得官本河朔,瓜期未易促。扁舟下南來,逸駕追鳴鵠。

遇勝即徜徉,風餐兼露宿。嗟余偶傾蓋,一笑外羈束。

杖策每過從,相攜訪山谷。東風披鮮雲,繡錯出林麓。

松門有時盡,幽景無斷續。崖轉聞鐘聲,林疏見華屋。

銜山餘落景,歸跡猶躑躅。誰雲鄴下歡,往事不可復。

吾曹二三子,取樂亦云足。願公寄新詩,一一能見錄。

船頭行北歸,囊橐有美玉。塵埃京洛人,亦與洗心目。

复制

《端午游真如,遲、適、遠從,子由在酒局》

蘇軾 〔宋代〕

一與子由別,卻數七端午。身隨綵絲系,心與昌歜苦。

今年匹馬來,佳節日夜數。兒童喜我至,典衣具雞黍。

水餅既懷鄉,飯筒仍憫楚。謂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語。

寧知是官身,糟曲困熏煮。獨攜三子出,古剎訪禪祖。

高談付梁羅,詩律到阿虎。歸來一調笑,慰此長齟齬。

复制

《白塔鋪歇馬》

蘇軾 〔宋代〕

甘山廬阜郁相望,林隙熹微漏日光。吳國晚蠶初斷葉,占城蚤稻欲移秧。

迢迢澗水隨人急,冉冉岩花撲馬香。望眼盡從飛鳥遠,白雲深處是吾鄉。

复制

《游何山》

蘇軾 〔宋代〕

今日何山是勝游,亂峰縈轉繞滄洲。

雲含老樹明還滅,石礙飛泉咽複流。

遍嶺煙霞迷俗客,一溪風雨送歸舟。

自嗟塵土先衰老,底事孤僧亦白頭。

复制

《雜詩》

蘇軾 〔宋代〕

昔日雙鴉照淺眉,如今婀娜綠雲垂。

蓬萊老守明朝去,腸斷簾間綷縩時。

复制

《題女唱驛》

蘇軾 〔宋代〕

攪轡金房道,崎嶇難具陳。

浮嵐常作雨,冷氣不知春。

少見寬平路,多逢臃腫民。

欲知何處遠,巫峽是西鄰。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