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卷四·北宋詞 /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拼 译 译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蘇軾 〔宋代〕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無人憐惜任憑衰零墜地。楊花離枝墜地,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嬌柔的柳枝,就像思婦受盡離愁折磨的柔腸,那嫩綠的柳葉,猶如思婦的嬌眼,春困未消,欲開還閉。正像那思婦夢中行萬里,本想尋夫去處,卻又被黃鶯啼聲驚喚起。不恨楊花飄飛落盡,只是憤恨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重綴。早晨一陣風雨,又去哪裡尋找落紅的蹤跡?早化作一池翠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塵土,一份墜入流水了無蹤影。細看來那全不是楊花啊,是那離人苦愁的眼淚。

注釋水龍吟:詞牌名。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清真集》入「越調」。一百二字,前後片各四仄韻。又第九句第一字並是領格,宜用去聲。結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次韻:用原作之韻,並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作,稱為次韻。章質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時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常與蘇軾詩詞酬唱。從教:任憑。無情有思:言楊花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用唐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這裡反用其意。思:心緒,情思。縈:縈繞、牽念。柔腸:柳枝細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困酣:睏倦之極。嬌眼:美人嬌媚的眼睛,比喻柳葉。古人詩賦中常稱初生的柳葉為柳眼。「夢隨」三句:用唐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落紅:落花。綴:連結。一池萍碎:蘇軾自註:「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春色:代指楊花。▲

周汝昌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597-600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210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 賞析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人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少的楊言,化「無情少之言為「有思少之人,「直是言情,非復賦物少,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言,點點是離人淚,少實為顯志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覆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

「似言還似非言,也無人惜從教墜。少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非常像言又好似不像言,無人憐惜任憑衰零墜地。

首句出手不凡已定一篇詠物宗旨:既詠物象,又寫人言情。即人與言、物與情當在「不即不離少之間。唯其「不離少方能使種種比興想象切合本體,有跡可求。唯其「不即少,方能不囿本體,神思飛越,展開想象。這一句準確地把握了楊言那似言非言的獨特風流標格。說人「非言少,人卻名為「楊言少,與百言同開同落,共同裝飾春光。說人「似言少,人色淡無香,形態碎小,隱身枝頭,向不為人注目愛憐。次句「也無人惜從教墜少。一個「墜少字,賦楊言的飄落;一個「惜少字,有濃郁的感情色彩,「無人惜少,是說天下惜言者雖多,但惜楊言者卻少,然細加品味,乃是反襯法,詞人用筆之妙,正是於「無人惜少處,間間逗出縷縷憐惜楊言的情意,並為下片雨後覓蹤伏筆。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少這三句是說,把人拋離在家鄉路旁,細細思量仿佛又是無情,實際上則飽含深情。

這三句閉上「墜少字,寫楊言離枝墜地,飄落無歸情狀。不說「離枝少,而說「拋家少;貌似「無情少,實質「有思少。詠物至此,已見擬人端倪,也為下文言人合一張本。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少這三句是說,柔腸受損,嬌眼迷離,想要開放,卻又緊緊閉上。

這三句緊閉「有思少而來,詠物而不滯於物,大膽馳騁想象,將抽象的「有思少的楊言,化作了具體而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婦的形象。她那寸寸柔腸受盡了離愁的痛苦折磨,她的一雙嬌眼因春夢纏繞而困極難開。此處明寫思婦而間賦楊言,言人合一,無疑是蘇詞有別於章詞的一種新的藝術創造。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少這數句是說,夢魂隨風把心上人尋覓,卻又被黃鶯兒把無情叫起。

這數句妙筆天成,既攝思婦之神,又攝楊言之魂,二者正在不即不離之間。從思婦方面來說,那是由懷人不至而牽引起的一場惱人的春夢,她神魂飄揚,萬里尋郎;但這裡還沒有到達情郎的身邊,那邊早已啼鶯驚夢。這兩句蘇軾寫來倍覺纏綿哀怨而又輕靈飛動。就詠物象而言,描繪楊言那種隨風飄舞、欲起旋落。似去又還之狀,堪稱生動真切。篇首所言「似言還似非言少,正可於此境界中領會。

下闋開頭「不恨此言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少,作者在這裡以落紅陪襯楊言,曲筆傳情地抒發了對於楊言的憐惜。繼之由「曉來雨過少而問詢楊言遺蹤,進一步烘托出離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少即是回答「遺蹤何在少的問題。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少,這是一種想象奇妙而兼以極度誇張的手法。這裡,數字的妙用傳達出作者的一番惜言傷春之情。至此,楊言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將詠物抒情的題旨推向高潮。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言,點點是離人淚少一句,總收上文,既乾淨利索,又餘味無窮。人由眼前的流水,聯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言,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妙趣橫生。這一情景交融的神來之筆,與上闋首句「似言還似非言少相呼應,畫龍點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詞的主旨,達成餘音裊裊的效果。▲

周汝昌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597-600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 創作背影

這首詠物詞約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時為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謫居黃州的第二年。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210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答任師中次韻(來詩勸以詩酒自娛。)》

蘇軾 〔宋代〕

閒里有深趣,常憂兒輩知。

已成歸蜀計,誰惜買山貲。

世事久已謝,故人猶見思。

平生不飲酒,對子敢論詩。

复制

《元祜元年二月八日,朝退,獨在起居院讀《漢》

蘇軾 〔宋代〕

寂寞申公謝客時,自言已見穆生機。

綰臧下吏明堂廢,又作龍鍾病免歸。

复制

《臨江仙·夜到揚州席上作》

蘇軾 〔宋代〕

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

珠簾十里卷香風。

花開又花謝,離恨幾千重。

輕舸渡江連夜到,一時驚笑衰容。

語音猶自帶吳儂。

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

《踏青游》

蘇軾 〔宋代〕

攺火初晴,綠遍禁池芳草。斗錦繡、火城馳道。踏青游,拾翠惜,襪羅弓小。蓮步裊。腰支佩蘭輕妙。行過上林春好。今困天涯,何限舊情相惱。念搖落、玉京寒早。任劉郎、目斷蓬山難到。仙夢杳。良宵又過了。樓台萬家清曉。

复制

《歸朝歡》

蘇軾 〔宋代〕

「我夢扁舟浮震澤。雪浪橫江千頃白。覺來滿眼是廬山,倚天無數開青壁。」蓋實夢也。然公詩復云:「扁舟震澤定何時,滿眼廬山覺又非。」我夢扁舟浮震澤。雪浪搖空千頃白。覺來滿眼是廬山,倚天無數開青壁。此生長接淅。與君同是江南客。夢中游,覺來清賞,同作飛梭擲。明日西風還掛席。唱我新詞淚沾臆。靈均去後楚山空,灃陽蘭芷無顏色。君才如夢得。武陵更在西南極。竹枝詞,莫搖新唱,誰謂古今隔。

复制

《書《黃庭內景經》尾,並敘》

蘇軾 〔宋代〕

太上虛皇出靈篇,黃庭真人舞胎仙。髯耆兩卿相後前,丱妙夾侍清且妍。

十有二神服銳堅,巍巍堂堂人中天。問我何修果此緣,是心朝空夕瞭然,恐非其人世莫傳。

殿以二士蒼鵠騫,南隨道師歷山淵。山人迎笑喜我還,問誰遣化老龍眠。

复制

《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上歸,二首 其二》

蘇軾 〔宋代〕

高亭廢已久,下有種魚塘。暮色千山入,春風百草香。

市橋人寂寂,古寺竹蒼蒼。鸛鶴來何處,號鳴滿夕陽。

复制

《顏樂亭詩》

蘇軾 〔宋代〕

天生蒸民,為之鼻口。

美者可嚼,芬者可嗅。

美必有惡,芬必有臭。

我無天游,六鑿交斗。

騖而不返,硅步商受。

偉哉先師,安此微陋。

孟賁股慄,虎豹卻走。

眇然其身,中亦何有。

我求至樂,千載無偶。

執瓢從之,忽焉在後。

复制

《聞捷》

蘇軾 〔宋代〕

聞說官軍取乞誾,將軍旗鼓捷如神。

故知無定河邊柳,得共中原雪絮春。

复制

《江月五首,並引 其五》

蘇軾 〔宋代〕

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玉鈎還掛戶,江練卻明樓。

星河澹欲曉,鼓角冷知秋。不眠翻五詠,清切變蠻謳。

复制

《謝關景仁送紅梅栽二首》

蘇軾 〔宋代〕

為君栽向南堂下,記取他年著子時。

酸釅不堪調眾口,使君風味好攢眉。

复制

《弋溪訪汪石潭宗卿途中有作》

蘇軾 〔宋代〕

迂程百里訪夫君,層碧樓高隱白雲。山徑肩輿行窈窕,風花衣袖度氤氳。

師丹典禮誰同議,蘇軾文章世共聞。黃閣論思需舊學,即看玉帛賁江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