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辛棄疾 / 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
拼 译 译

《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

辛棄疾 〔宋代〕

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

覺來幽恨,停觴不御,欲歌還止。

白髮西風,折腰五斗,不應堪此。

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別有,歸來意。

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

吾儕心事,古今長在,高山流水。

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無味。

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

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到老才認識了陶淵明,夢中見到的仿佛是他的身影。一覺醒來覺得滿腔幽恨,放下酒杯,想唱支歌,開口又停。我佩服你白髮歸隱面對西風,不堪忍受五斗米折腰寧願歸耕。夏天在北窗前高臥乘涼,秋天在東籬旁自醉自星。你的歸隱又更深的意義含在其中,絕不僅只是逸致閒情。我深信這位先哲並未死去,到今天仍是一身正氣,凜然如生。我們雖然相隔古今卻心事相同,志在高山流水有知音。即使今後我難免出來做官,但榮華富貴已無味可品。為什麼隱居東山的謝安又要出仕?人們都說這是為了世上蒼生。

注釋水龍吟:詞牌名。雙調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十一句五仄韻。淵明:即東晉詩人陶淵明。參(cēn)差(cī):好像,仿佛。覺來:醒來。停觴(shāng)不御:停杯不飲。御:用,進,此處引申為飲。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祿。堪:忍受。凜然:嚴肅,令人生畏的樣子。吾儕(chái):我輩,我們。高山流水:喻知音。直饒:即使。甚:是。東山:指東晉大臣謝安,曾隱居東山。何事:為什麼。蒼生:黎民百姓。▲

謝俊華.辛棄疾全詞詳註(下冊).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6:808-809

楊 忠.辛棄疾詞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238-241

劉乃昌 編選.辛棄疾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49-151

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 - 賞析

辛棄疾自青少年時代起,就飽經戰亂之苦,立志抗金,恢復中原,他的詞也以激越豪放而著稱。但是在這首《水龍吟》中所反映出來的思想,卻引歸耕隱居的陶淵明為「知己」,未免有點消極。之所以如此,與他的遭際有着密切的關係。據學者考證,此詞約作於公元1194年(光宗紹熙五年),那年辛棄疾已經五十五歲,秋天又被罷官,於是感傷世事人生,不免慨嘆。

此詞上片開頭就說:「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句法就有點特別。陶淵明與作者,本來志趣不同,性格各異,而作者卻說他們已有了神交,並在夢中見過面了。這對一般讀者來說,不能不感到突兀、驚詫,從而也就有可能構成一個強烈的印象,令人玩味。「老來」二字是特指,說明作者驅馳戰馬、奔波疆場或是籌劃抗金、收復故土的年輕時代,與脫離塵囂、回歸自然的陶淵明是無緣的,而只有在他受到壓抑與排斥,壯志難酬的老年時代,才有機會「相識淵明」。這個開頭,對讀者來說既有些突然,又讓人感到十分自然。而作者也以平靜的語氣敘述,益發顯得深沉。接下去的「覺來幽恨,停觴不御,欲歌還止」三句,直接抒寫作者心中的沉痛心情。心頭之恨是如此沉重,竟使得作者酒也不飲,歌也不唱。這是為什麼?作者作了回答:一個白髮老翁怎能在西風蕭瑟中為五斗米折腰!但是,也不僅僅是因為這個。

詞的下片緊隨前文,並作了更深入的回答:悔恨東山再起!先講陶淵明的精神、人格和事業都是永在的,而且仍凜然有生氣,和現實是相通的。「懍然生氣」一句,這裡暗用《世說新語·品藻》「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恆如有生氣」的語言以贊淵明。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作者緊跟着又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來說明他同淵明之間是千古知音。這知音就在於對「富貴他年」所持的態度。接下去「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無味」三句,引用了東晉謝安的故事。據《世說新語·排調篇》記載:「謝安在東山居布衣時,兄弟已有富貴者,翕集家門,傾動人物。劉夫人戲謂安曰:『大丈夫不當如此乎?』謝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說明即使他年不免於富貴顯達,也是沒有意思的。結語「甚東山何事」三句用的仍然是謝安的事,同書又記載:「謝公在東山,朝命屢降而不動。後出為桓宣武司馬,將發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靈時為中丞,亦往相祖。先時多少飲酒,因倚如醉,戲曰:『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今亦蒼生將如卿何?』謝笑而不答。」很顯然,從作者到陶淵明,又從陶淵明到謝安,或富貴顯達,或歸田隱居,或空懷壯志,雖處境各不相同,但其實一樣,都沒有什麼意義。這是英雄的悲嘆。

與辛棄疾其他一些詩詞中所反映出來的豪情壯志不同,在這首詞中,作者已沒有「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調歌頭》),「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賀新郎》)那種壯志凌雲、激越慷慨的感情,而是把一切都看得如此閒淡無謂,如此的不屑一顧,這絕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作者對現實政治的失望與哀嘆,是時代的悲劇。▲

《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582頁

辛棄疾

作者: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辛棄疾其它诗文

《金菊對芙蓉·遠水生光》

辛棄疾 〔宋代〕

遠水生光,遙山聳翠,霽煙深鎖梧桐。

正零瀼玉露,淡盪金風。

東籬菊有黃花吐,對映水、幾族芙蓉。

重陽佳致,可堪此景,酒釅花濃。

追念景物無窮。

嘆少年胸襟,忒煞英雄。

把黃英紅萼,甚物堪同。

除非腰佩黃金印,座中擁、紅粉嬌容。

此時方稱情懷,盡拚一飲千鍾。

复制

《鵲橋仙(為岳母慶八十)》

辛棄疾 〔宋代〕

八旬慶會,人間盛事,齊勸一杯春釀。

胭脂小字點眉間,猶記得、舊時宮樣。

彩衣更著,功名富貴,直過太公以上。

大家著意記新詞,遇著個、十字便唱。

复制

《蝶戀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辛棄疾 〔宋代〕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來,人要山無意。

恰似哀箏弦下齒,千情萬意無時已。

自要溪堂韓作記,今代機雲,好語花難比。

老眼狂花空處起,銀鈎未見心先醉。

《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

辛棄疾 〔宋代〕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

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

不成人總要封侯?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

《歸朝歡·丁卯歲寄題眉山李參政石林》

辛棄疾 〔宋代〕

見說岷峨千古雪。都作岷峨山上石。君家右史老泉公,千金費盡勤收拾。一堂真石室。空庭更與添突兀。記當時,長編筆硯,日日雲煙濕。野老時逢山鬼泣。誰夜持山去難覓。有人依樣入明光,玉階之下岩岩立。琅玕無數碧。風流不數平原物。欲重吟,青蔥玉樹,須倩子云筆。

复制

《西江月·以家事付兒曹,示之》

辛棄疾 〔宋代〕

萬事雲煙忽過,一身浦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复制

《鷓鴣天·用前韻和趙文鼎提舉賦雪》

辛棄疾 〔宋代〕

莫上扁舟向剡溪。淺斟低唱正相宜。從□犬吠千家白,且與梅成一段奇。香暖處,酒醒時。畫檐玉箸已偷垂。笑君解釋春風恨,倩拂蠻箋只費時。

复制

《滿江紅·題冷泉亭》

辛棄疾 〔宋代〕

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漸翠谷、群仙東下,佩環聲急。聞道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識。山木潤。琅玕溫。秋露下,瓊珠滴。向危亭橫跨,玉淵澄碧。醉舞且搖鸞鳳影,浩歌莫遣魚龍泣。恨此中、風月本吾家,今為客。

复制

《洞仙歌·訪泉於期師,得周氏泉,為賦》

辛棄疾 〔宋代〕

飛流萬壑,共千岩爭秀。孤負平生弄泉手。嘆輕衫短帽,幾許紅塵,還自喜,濯發滄浪依舊。人生行樂耳,身後虛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且歸去、父老約重來,問如此青山,定重來否。

复制

《第四子學春秋發憤不輟書以勉之》

辛棄疾 〔宋代〕

春雨晝連夜,春江冷欲冰。

清愁殊浩蕩,莫景劇飛騰。

身是歸休客,心如入定僧。

西園曾到不,要學仲舒能。

复制

《鵲橋仙·朱顏暈酒》

辛棄疾 〔宋代〕

朱顏暈酒,方瞳點漆,閒傍松邊倚杖。

不須更展畫圖看,自是個、壽星模樣。

今朝盛事,一杯深勸,更把新詞齊唱。

人間八十最風流,長帖在、兒兒額上。

复制

《定風波·野草閒花不當春》

辛棄疾 〔宋代〕

野草閒花不當春,杜鵑卻是舊知聞。

謾道不如歸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離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點萬紅巾。

莫問興亡今幾主。聽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