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拼 译 译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蘇軾 〔宋代〕

南村諸楊北村盧,白華青葉冬不枯。

垂黃綴紫煙雨里,特與荔枝為先驅。

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

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

雲山得伴松檜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盞酌桂醑,冰盤薦此赬虬珠。

似聞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蓴鱸。

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

复制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南有楊梅北有盧橘,白色的花朵青青的葉子冬天也不落敗。煙雨濛濛的春天,它們的果實開始成熟,堪稱荔枝的先驅。荔枝的外殼好似海上仙女的大紅襖,荔枝的內皮便是仙女紅紗的內衣。根本無須美人楊貴妃賞鑒,荔枝本身自有動人的資質、絕世的姿容。天公遺留這仙品在凡塵,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使然。這荔枝與松樹一同生長,不像山楂、梨子那樣,會因霜雪變得果質粗糙。主人清洗杯盞,斟滿了美酒,用潔白的盤子端來了這紅色龍珠般的荔枝。我聽說荔枝的美味好似烹製好的江鰩柱,又像鮮美的河豚腹。我一生做官不過是為了糊口養家,為求得一官半職,早把鄉土之念看輕了。哪裡知道人生變幻無常,居然能在異鄉品嘗到如此佳果,貶謫到這遙遠的南方也是一件好事啊。

注釋南村諸楊北村盧:作者自注「謂楊梅盧橘也。」先驅:楊梅、盧橘開花結果都比荔枝早,果味又不及荔枝美,故稱「先驅」。海山仙人:指荔枝,因它產於南海濱。絳羅襦:形容荔枝外表如大紅羅襖。紅紗中單:形容荔支的內皮如同紅紗的內衣;中單:貼身內衣。白玉膚:形容荔枝的瓤肉瑩白如玉。「不須」兩句:這兩句說荔枝自有風韻,無須等待楊貴妃的賞鑒。妃子笑:杜牧《過華清宮絕句》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之句,李肇《唐國史補》說,楊貴妃生於蜀,愛吃荔枝。傾城妹:漂亮的少女。尤物:指特殊美的女子或特別名責的物。《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的話,這裡指荔枝。「雲山」句:廣南一帶荔枝與松、檜雜植,故云。「霜雪」句:這句說荔枝不像北方的山楂、梨子因困於霜雪而果實味粗。桂醑(xǔ):新釀的桂酒。赬( chēng)虬珠:赤龍珠,指荔枝。「似聞」兩句:這兩句說荔枝的美味好似做熟的江鰩玉柱,又像烹好的河豚腹腴。斫(zhuó):用刀切開。江鰩柱:蛤蜊一類的名貴海味。腹腴:魚腹下的肥肉。作者自註:「予嘗謂荔枝厚味,高格兩絕,果中無比,惟江鰩柱、河豚魚近之耳。」涉世:猶言渡世。「一官」句:這句說為了求得一官,早已把鄉土之念看輕了。蓴鱸:蔬羹,鱸魚膾。蓴(chún):蓴萊,葉可做湯。《晉書・張翰傳》:張翰見秋風起,想起吳中家鄉的菰萊、蓴羹、鱸魚膾,便棄官歸鄉,後以蓴鱸之思代指鄉味或鄉思。 [1] 良圖:最好的計劃,謀略,更帶諷刺意味。▲

蘇軾.東坡集 插圖本 增訂版:鳳凰出版社,2013.04:第101頁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 賞析

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四月,蘇軾第一次吃到了因博得過楊貴妃的一笑而聞名的荔枝。經他的品賞,荔枝本身就被比作了穿着絳羅襦和紅紗內衫的海山仙人、傾城美女,不是給「妃子笑」作陪襯的物品了。相反在詩里,妃子倒過來只成了荔枝的陪襯,一起作為陪襯的還有山楂和梨,都被荔枝比下去了。與荔枝同享讚美的是作為荔枝伴侶的松、檜和品味相像的江鰩柱、河豚魚,而楊梅和盧橘則因為比荔枝稍為早熟,許其為「先驅」。東坡先生一邊喝着桂花酒,一邊饒有興致地作着點評,令人感到情趣盎然,而細讀之下,卻又寓意良深。荔支的「厚味」和「高格」原是東坡先生的人格像喻,「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寓含着不需要皇家的賞鑒,其自身的美便具有價值的意思。

與黃州時期詠海棠的詩相比,雖然都是以物自比,借物抒懷,但含義很不相同。海棠詩是一片淒清寂寞的氛圍,詩人與海棠孤獨相對,同病相憐;此詩卻顯得熱鬧,為荔枝找了許多先驅、陪襯和伴侶,仿佛並不孤獨。海棠是那種流落異邦、得不到欣賞的美,荔枝則是自具風姿、遠處南方的雲山之上與松檜同老、不必等待欣賞的美。所以,寫海棠詩的蘇軾心懷孤傲不平之氣,寫荔枝詩的蘇軾則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頗為放達自適。所謂「南來萬里真良圖」,這遠離朝廷、沒有霜雪打擊的南方,才是適宜於荔枝生長之地,回顧北方的霜雪之下被困的山楂和梨,真是粗俗之物了。

因此,作此詩的次年,蘇軾再次吃到荔枝的時候,就更明快地表示: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王水照,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第205頁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 創作背影

宋哲宗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蘇軾在惠州初食荔枝後作此詩。

蘇軾.東坡集 插圖本 增訂版:鳳凰出版社,2013.04:第101頁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惠州一絕 / 食荔枝》

蘇軾 〔宋代〕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不辭 一作:不妨)。

《和陶移居二首,並引 其二》

蘇軾 〔宋代〕

洄潭轉埼岸,我作《江郊》詩。

今為一廛氓,此邦乃得之。

葺為無邪齋,思我無所思。

古觀廢已久,白鶴歸何時。

我豈丁令威,千歲復還茲。

江山朝福地,古人不我欺。

复制

《和子由四首 首夏官舍即事》

蘇軾 〔宋代〕

安石榴花開最遲,絳裙深樹出幽菲。

吾廬想見無限好,客子倦遊胡不歸。

坐上一樽雖得滿,古來四事巧相違。

令人卻憶湖邊寺,垂柳陰陰晝掩扉。

复制

《觀大水望朝陽岩作?此詩為沈遼作?》

蘇軾 〔宋代〕

朝陽岩前不結廬,下眺江水百步余。

春泉濺濺出乳竇,青莎白石半洿途。

不到津頭二三日,誰知江水漲天墟。

遙望橫杯不敢濟,岩口正有人罾魚。

复制

《少年游 潤州作,代人寄遠》

蘇軾 〔宋代〕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复制

《次韻張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別》

蘇軾 〔宋代〕

玉堂給札氣如雲,初喜湘纍復佩銀。

樊口淒涼已陳跡,(昔與張同游武昌樊口,來詩中及之。

)班心突兀見長身。

(台吏謂御史立處為班心。

)江湖前日真成夢,鄠杜他年恐卜鄰。

此去若容陪坐嘯,故應客主盡詩人。

复制

《水龍吟·黃州夢過棲霞樓》

蘇軾 〔宋代〕

閭丘大夫孝終公顯嘗守黃州,作棲霞樓,為郡中勝絕。

元豐五年,余謫居黃。

正月十七日,夢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樓中歌樂雜作。

舟中人言:公顯方會客也。

覺而異之,乃作此詞,蓋越調鼓笛慢。

公顯時已致仕在蘇州。

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

雲間笑語,使君高會,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艷歌餘響,繞雲縈水。

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獨回首、煙波里。

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雲夢南州,武昌東岸,昔游應記。

料多情夢裡,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踏青游》

蘇軾 〔宋代〕

攺火初晴,綠遍禁池芳草。斗錦繡、火城馳道。踏青游,拾翠惜,襪羅弓小。蓮步裊。腰支佩蘭輕妙。行過上林春好。今困天涯,何限舊情相惱。念搖落、玉京寒早。任劉郎、目斷蓬山難到。仙夢杳。良宵又過了。樓台萬家清曉。

复制

《菩薩蠻·歌妓》

蘇軾 〔宋代〕

繡簾高卷傾城出。燈前瀲灩橫波溢。皓齒發清歌。春愁入翠蛾。淒音休怨亂。我已先腸斷。遺響下清虛。累累一串珠。

复制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軾 〔宋代〕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复制

《十月二十日,恭聞太皇太后升遐,以軾罪人,》

蘇軾 〔宋代〕

未報山陵國士知,遶林松柏已猗猗。

一聲慟哭猶無所,萬死酬恩更有時。

夢裡天衢隘雲仗,人間雨淚變彤帷。

關雎卷耳平生事,白首纍臣正坐詩。

复制

《山村五絕》

蘇軾 〔宋代〕

杖藜里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手空。

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