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曾鞏 / 送人移知賀州
拼

《送人移知賀州》

曾鞏 〔宋代〕

溪石膠船秋瀨微,南山巉空勢峨巍。

風露氣嚴花草腓,天色漻漻初雁飛。

君子往守東南圻,旟旟彩錯如翔翬。

象茜照地榮笏衣,先後隸從何頎頎。

初君治縣參德威,吾人涵濡樂以肥。

念今奪去失所依,出者遮行居者希。

我思群公坐天圍,心與星鬥爭光輝。

薦賢絀否言無違,迅若發石乘高機。

何此茂器時所稀,噤無一語為發揮。

敢作此什傳王畿,旦暮璽書來敕歸。

复制

送人移知賀州 - 賞析

曾巩

作者: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曾鞏其它诗文

《和趙宮保別杭州》

曾鞏 〔宋代〕

紞鼓留公豈是催,湖山得意且徘徊。

更應準擬須乘興,范蠡扁舟去卻來。

复制

《寄歐陽舍人書》

曾鞏 〔宋代〕

鞏頓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

反覆觀誦,感與慚並。

夫銘志之著於世,義近於史,而亦有與史異者。

蓋史之於善惡,無所不書,而銘者,蓋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義之美者,懼後世之不知,則必銘而見之。

或納於廟,或存於墓,一也。

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此其所以與史異也。

其辭之作,所以使死者無有所憾,生者得致其嚴。

而善人喜於見傳,則勇於自立;惡人無有所紀,則以愧而懼。

至於通材達識,義烈節士,嘉言善狀,皆見於篇,則足為後法。

警勸之道,非近乎史,其將安近? 及世之衰,為人之子孫者,一欲褒揚其親而不本乎理。

故雖惡人,皆務勒銘,以夸後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後之作銘者,常觀其人。

苟托之非人,則書之非公與是,則不足以行世而傳後。

故千百年來,公卿大夫至於里巷之士,莫不有銘,而傳者蓋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書之非公與是故也。

然則孰為其人而能盡公與是歟?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

蓋有道德者之於惡人,則不受而銘之,於眾人則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跡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惡相懸而不可以實指,有實大於名,有名侈於實。

猶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惡能辨之不惑,議之不徇?不惑不徇,則公且是矣。

而其辭之不工,則世猶不傳,於是又在其文章兼勝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豈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雖或並世而有,亦或數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傳之難如此,其遇之難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謂數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銘,其公與是,其傳世行後無疑也。

而世之學者,每觀傳記所書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則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況其子孫也哉?況鞏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傳之之繇,則知先生推一賜於鞏而及其三世。

其感與報,宜若何而圖之? 抑又思若鞏之淺薄滯拙,而先生進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其誰不願進於門?潛遁幽抑之士,其誰不有望於世?善誰不為,而惡誰不愧以懼?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孫?為人之子孫者,孰不欲寵榮其父祖?此數美者,一歸於先生。

既拜賜之辱,且敢進其所以然。

所諭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詳焉?愧甚,不宣。

鞏再拜。

《庭檜呈蔣穎叔》

曾鞏 〔宋代〕

樛枝高下秀森森,曾寄名卿異俗心。草舍一時成往事,松身千尺見新陰。

聲清不受笙竽雜,氣勁能遺霰雪侵。漢節從來縱真賞,謝庭蘭玉載芳音。

复制

《過高士坊》

曾鞏 〔宋代〕

一畝蕭然絕世喧,抗懷那肯就籠樊。功名晚更為餘事,災異初嘗出至言。

郡閣已空徐孺榻,里人猶識鄭公門。斯文未喪如繇我,後代當知李仲元。

复制

《寄齊州同官》

曾鞏 〔宋代〕

西湖一曲舞霓裳,勸客花前白玉觴。誰對七橋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

复制

《上翁嶺》

曾鞏 〔宋代〕

放車秋厓望,所得過舊聞。初疑古軸畫,山水秋毫分。

時見厓下雨,多從衣上雲。濯足行尚側,心憂踏天文。

八荒正搖落,獨餘草木薰。但覺耳目勝,未知筋力勤。

顛毛已種種,世患方紛紛。何當嘯吟此,日與樵蘇群。

复制

《西湖二首 其一》

曾鞏 〔宋代〕

左符千里走東方,喜有西湖六月涼。塞上馬歸終反覆,泰山鴟飽正飛揚。

懶宜魚鳥心常靜,老覺詩書味更長。行到平橋初見日,滿川風露紫荷香。

复制

《越州趙公救災記》

曾鞏 〔宋代〕

  熙寧八年夏,吳越大旱。九月,資政殿大學士知越州趙公,前民之未飢,為書問屬縣災所被者幾鄉,民能自食者有幾,當廩於官者幾人,溝防構築可僦民使治之者幾所,庫錢倉粟可發者幾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幾家,僧道士食之羨粟書於籍者其幾具存,使各書以對,而謹其備。

  州縣史錄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萬一千九百餘人以告。故事,歲廩窮人,當給粟三千石而止。公斂富人所輸,及僧道士食之羨者,得粟四萬八千餘石,佐其費。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憂其眾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異日,而人受二日之食。憂其流亡也,於城市郊野為給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給。計官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職而寓於境者,給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為之告富人無得閉糶。又為之官粟,得五萬二千餘石,平其價予民。為糶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為工三萬八千,計其傭與錢,又與粟再倍之。民取息錢者,告富人縱予之而待熟,官為責其償。棄男女者,使人得收養之。

  明年春,大疫。為病坊,處疾病之無歸者。募僧二人,屬以視醫藥飲食,令無失所恃。凡死者,使在處隨收瘞之。

  法,廩窮人盡三月當止,是歲盡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屬。有上請者,或便宜多輒行。公於此時,蚤夜憊心力不少懈,事細巨必躬親。給病者藥食多出私錢。民不幸罹旱疫,得免於轉死;雖死得無失斂埋,皆公力也。

  是時旱疫被吳越,民饑饉疾癘,死者殆半,災未有巨於此也。天子東向憂勞,州縣推布上恩,人人盡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為得其依歸。所以經營綏輯先後終始之際,委曲纖悉,無不備者。其施雖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雖行於一時,其法足以傳後。蓋災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無,而能為之備。民病而後圖之,與夫先事而為計者,則有間矣;不習而有為,與夫素得之者,則有間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樂為之識其詳,豈獨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於民者不幸而遇歲之災,推公之所已試,其科條可不待頃而具,則公之澤豈小且近乎!

  公元豐二年以大學士加太子保致仕,家於衢。其直道正行在於朝廷,豈弟之實在於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師者,以為《越州趙公救災記》雲。

复制

《送吳秀才》

曾鞏 〔宋代〕

一年過臘已十日,余日到春能有幾。

春來遠近不可問,冷碧先歸在流水。

梅花向今獨已繁,玉艷都占春風間。

草萌出土亦過寸,眾芳次第掛清寒。

虛堂盡日對風影,我獨此守青琅玕。

故人遠來未一醉,車鞅欲去今誰攀。

憐君滿腹富文彩,倦尾赤色無波瀾。

連年禮部試多士,白羽舍置操榛菅。

君今忽忽負壯節,我赤春色羞衰顏。

況逢離別可奈何,憶人日老情日多。

复制

《送撫州錢郎中》

曾鞏 〔宋代〕

名郎元是足風流,得郡東南地更優。

翠幕管弦三市晚,畫堂煙雨五峰秋。

黃柑巧綴星垂檻,香稻勻翻雪滿甌。

應與謝公資健筆,邦人才薄詎能酬。

复制

《親舊書報京師盛聞治聲》

曾鞏 〔宋代〕

自知孤宦無材術,誰道京師有政聲。

默坐海邊何計是,白頭親在鳳凰城。

复制

《垓下》

曾鞏 〔宋代〕

三傑同歸漢道興,拔山餘力爾徒矜。

泫然垓下真兒女,不悟當從一范增。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