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張栻 / 送周畏知二首
拼

《送周畏知二首》

張栻 〔宋代〕

秋冬仍苦雨,旬浹喜霜晴。

木末樓台見,江頭橘柚明。

登臨方適意,離別已增情。

後夜相思地,寒梅景正橫。

复制
張栻

作者:張栻

張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從祀孔廟,後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黃干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張栻其它诗文

《題益陽清修寺》

張栻 〔宋代〕

峰勢香爐直,溪流峽水潺。

居然一蘭若,喚作小廬山。

老木千崖表,孤亭萬竹間。

明朝問征路,回首白雲閒。

复制

《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賦詩三章次韻》

張栻 〔宋代〕

與子藝蘭九畹,勝渠賜璧一雙。

更碾春風白雪,同看明月清江。

复制

《和擇之韻》

張栻 〔宋代〕

舊說峰頭寺,真成杖屨來。

卻尋泥路滑,更喜野雲堆。

寒積三冬雪,陽生九地雷。

城中幾親友,為說看山回。

复制

《馬上口占》

張栻 〔宋代〕

向來一雪壓霾昏,曉跨征鞍傍水村。

七十二峰俱玉立,巍然更覺祝融尊。

复制

《和元晦贈上封和老》

張栻 〔宋代〕

上方元自好,一榻有餘清。

只趁晨鐘起,寧聞山鳥聲。

高僧足幽事,野客富詩情。

試問峰頭景,今朝作麽生。

复制

《題曾氏山園十一詠·梅沼》

張栻 〔宋代〕

寒梅只自芳,野水有餘清。

山空歲雲暮,妙意相發明。

复制

《喜廣仲伯逢來會》

張栻 〔宋代〕

二阮向來俱莫逆,支筇為我到山巔。

濁醪共飲聊復爾,勝集於今亦偶然。

人立千峰秋色里,月生滄海暮雲邊。

高談此地曾知幾,一笑歸來對榻眠。

复制

《送邵懷英赴召》

張栻 〔宋代〕

自君之西來,吾徒獲三益。

匪惟欣晤言,望見意已適。

俯仰歲再更,交情共金石。

翩然別我去,寧復得此客。

諸公有推轂,詔下亟傳驛。

嘉言久填胸,往覲天咫尺。

豈其湘水邊,而可滯六翮。

雖深惜別思,敢後天下責。

嗟哉善利途,雞鳴分舜蹠。

浮雲起毫釐,乃有泰山隔。

持身與謀國,茲義貫於一。

君侯天資高,遇事無逼迫。

所立凜不回,舉手謝物役。

保此方寸印,勿受一塵隙。

廓然麗昭回,萬象歸指畫。

富貴豈君心,事業追往昔。

贈言不能工,庶以永無斁。

复制

《城南雜詠二十首·月榭》

張栻 〔宋代〕

危闌明倒影,面面涌金波。

何處無佳月,惟應此地多。

复制

《張子真楊政光吳德夫追路湘源賦此以別》

張栻 〔宋代〕

驅車出嚴關,觸熱歸路長。一雨群物蘇,吾行亦清涼。

灕水自南去,湘流正洋洋。眷言二三友,跋馬勤送將。

蕭然短長亭,每語夜未央。張子名家駒,千里方騰驤。

楊郎嶺中彥,而能斂鋒鋩。延陵舊所熟,氣味固難忘。

向來幕府游,三秀麗齋房。居然出別語,分袂楚粵鄉。

人生會有別,勿悲參與商。獨有贈言意,臨岐更平章。

風俗易移人,宦途劇羊腸。千鈞有不守,決去飛鳥翔。

要當勉自持,詩書作金湯。他年相會處,刮目看增光。

為謝桂父老,無澤留一方。惟餘石間字,時與洗苔蒼。

复制

《用前韻送彪德美》

張栻 〔宋代〕

嘗嗜貴知味,短綆難汲深。讀書不能發,但自成書淫。

況復翻異說,潢流渺難禁。豈知言意外,妙此惟微心。

初無古今異,歲月謾駸駸。五峰講學地,嘆息風雨侵。

前時約同途,舊遊愴追尋。鳴鳳不可見,修竹餘清陰。

斯文天未喪,千載發韶音。春風滿天宇,魚鳥自飛沉。

河流貫霄極,芥舟膠寸涔。神交獨吾子,妙處但微吟。

文會匪易得,未應歸故林。君無泉石癖,膏肓詎須箴。

复制

《題城南書院三十四詠 其一》

張栻 〔宋代〕

差差竹影連坡靜,細細荷風透屋香。午寂睡餘聊隱几,人間何用較閒忙。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