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紫金山巍峨的輪廓中,能看到層層疊疊的亭台樓色。夜晚的江面上,霧氣朦朧中依稀可見山巒的青翠顏色。明月曾經俯瞰六朝古都,清冷的月夜籠罩着秦淮河。寂寞的歲月在每天的早潮和幕汐中流逝,暗自惆悵傷懷。岸邊的經朵沐浴着秋雨,微風悠閒地拂過雨中的樹木,又是一年秋季啊。
注釋建康:南京市。鐘山:南京城的紫金山,由於常年山頂紫霧繚繞而得名。六朝:指建康,也就是南京。曾經是東吳,東晉,以及南朝宋,齊,梁,陳共六個朝代的都城。秦淮河:流經南京市,最後匯入長江。兩潮:朝為潮,晚為汐。▲
劉石等.宋詞鑑賞大辭典.北京:中華書局,2011:408
詞的上闋是作者站在秦淮河畔的懷古所見。開篇兩句「鐘山」「樓台」「晚翠」等景物,實際上都是江中的倒映。「舊時」二字透出懷古氛圍,有「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意。下闋轉為悲秋,依然從景物着筆,圍繞着秦淮河來寫。「寂寞處,兩潮回」二句化用劉禹錫《石頭城》詩中著名的詩句「潮打空城寂寞回」。全詞上闋懷古,下闋悲秋,懷古是悲秋的基礎,悲秋是懷古深化,二者始終交織在一起,通過景物描寫來展現秋意,隱含歷史變換的滄桑,所描繪景物都以秦淮河為中心,意象密集而又有條理。
詞的上闋是作者站在秦淮河畔的懷古所見。
開篇兩句「鐘山」「樓台」「晚翠」等景物,實際上都是江中的倒映。「樓台」本在鐘山之上,作者站在江邊觀察水中倒影,「樓台」也自然就在「鐘山影」中了。「江煙晚翠開」是寫江上的煙霧消散,露出水面的倒影,這倒影的內容正是暮色下翠綠的鐘山。這兩句在敘述順序上是倒裝,因為只有先「江煙」散,才能看到倒影的鐘山、樓台,倒裝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主題。
「六朝舊時明月,清夜滿秦淮」依然寫江中倒影,但時間已是晚上。明月倒影在秦淮水中。故曰「滿秦淮」。「舊時」二字透出懷古氛圍,有「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意。清夜裡月光輝映下的秦淮河,分外瑰麗多姿。
下闋轉為悲秋,依然從景物着筆,圍繞着秦淮河來寫。
「寂寞處,兩潮回」二句化用劉禹錫《石頭城》詩中著名的詩句「潮打空城寂寞回」,以古今不變的潮起潮落來襯托人世無常的寂寞,帶有濃濃的懷古情緒。接着「黯愁懷」三字一過渡,開始抒發作者個人的愁緒。
「汀花雨細,水樹風閒」寫江上的秋雨,一個「細」字,一個「閒」字,與上文「寂寞」二字呼應。結句「又是」二字語意極重,寫出歲月輪迴、季節變換之迅速。此情此景,年華老去的詞人自然有無限哀愁,正所謂「秋風秋雨愁煞人」。
全詞上闋懷古,下闋悲秋,懷古是悲秋的基礎,悲秋是懷古深化,二者始終交織在一起。作者主要通過景物描寫來展現秋意,同時又隱含着歷史變換的滄桑,二者缺一則悲涼之感大減。作者所描繪的諸多景物都以秦淮河為中心,意象密集而又有條理,這是本詞的特色。宋黃升在仲殊《訴衷情》一調下有這樣的評價:「仲殊之詞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為最。小令之中,《訴衷情》一調又其最,蓋篇篇奇麗,字字清婉,高處不減唐人風致也。」▲
劉石等.宋詞鑑賞大辭典.北京:中華書局,2011:408
彈琴人似膝上琴,聽琴人似匣中弦。
二物各一處,音韻何由傳。
無風質氣兩相感,萬般悲意方纏綿。
初時天山之外飛白雪,漸漸萬丈澗底生流泉。
風梅花落輕揚揚,十指乾淨聲涓涓。
昭君可惜嫁單于,沙場不遠隻眼前。
蔡琰薄命沒胡虜,烏梟啾唧啼胡天。
關山險隔一萬里,顏色錯漠生風煙。
形魄散逐五音盡,雙蛾結草空嬋娟。
中腹苦恨杳不極,新心愁絕難復傳。
金尊湛湛夜沉沉,餘音疊發清聯綿。
主人醉盈有得色,座客向隅增內然。
孔子怪責顏回瑟,野夫何事蕭君筵。
拂衣屢命請中廢,月照書窗歸獨眠。
建國惟神業,十世本靈長。
除苛逾漢祖,徯後類殷湯。
滿盈既虧度,否運理還康。
平階今復睹,德星行見祥。
定寇資雄略,靜亂屬賢良。
執訊窮郢魯,吊伐遍徐揚。
破敵勛庸盛,佩紫日懷黃。
危苗既已竄,妖沴亦云亡。
成功勒雲社,治定理要荒。
收戟歸農器,牧馬恣芻場。
開山接梯路,架海擬山樑。
閉欲同彭老,延壽等東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