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苏轼 / 调笑令·渔父
拼 译 译

《调笑令·渔父》

苏轼 〔宋代〕

漁父,漁父,江上微風細雨。

青蓑黃箬裳衣,紅酒白魚暮歸。

歸暮,歸暮,長笛一聲何處。

调笑令·渔父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捕魚人啊,捕魚人,你總是出沒於長江上的微風細雨中。身披青色蓑衣,頭戴黃色箬笠,穿着黃色褲子。你喝着紅酒,吃着白魚,直到傍晚回去。傍晚回去,傍晚回去,長笛一聲喚醒了你,此時竟不知身在何地?

注釋調笑令:詞牌名,又名《宮中調笑》、《轉應曲》等。單調。分兩體:一體為32字,平仄韻換葉。起名二字重疊。又一體仄韻38字,調之前用七言古詩八句,並以詩的末句二字,為詞的首句二字。漁父:捕魚人。箬(ruò):竹殼。裳(cháng)衣:下身服飾,這裡指褲子。歸暮:傍晚回去。▲

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865-866

调笑令·渔父 - 賞析

全詞運用對仗、疊句、偏正詞,顛倒詞等寫作手法,描繪了一幅漁父田園江湖生活的圖景,表達了蘇軾對漁父的羨慕之情,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

「漁父,漁父」,開頭兩句以疊句的形式,呼喚出漁父,接着讚頌他們如同「江上微風細雨」,習以為常。「青蓑黃箬裳衣」,寫漁父的衣着,僅用六字,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漁父的外貌。「紅酒白魚暮歸」,寫漁父釣魚飲酒的情景。還是以極為精煉之詞,描繪了漁父充足的一天生活,樂而忘歸。

「青蓑黃箬」與「紅酒白魚」對仗,互相映照。暗含着高雅的情趣。較之《浣溪沙·西塞山邊白鷺飛》中所寫的「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放浪的漁父形象要高雅得多。

以上數句突出的是漁父閒淡自適的形象,「歸暮,歸暮,長笛一聲何處」。這是寫漁父歸家後的另一種生活情景,並上升到對漁父精神層面的敘述。漁父披着暮色回到家後,吹起了長笛,自我消遣。儘管漁父「歸暮,歸暮」了,但迎來的卻是「長笛一聲何處」新的一天的生活。詼諧情趣,只有漁父才能獨自享受。蘇軾通過對漁父生活及精神狀態的描寫,使得漁父的形象更為豐滿。

該詞運用對仗,兩個疊句,八個偏正詞組,兩個顛倒詞,四個形、色、聲通感的詞句,巧妙組綴了一幅披風載雨、嗜酒歸暮的漁父生活景象圖。▲

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865-866

朱孝臧.宋詞三百首圖解詳析.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年10月:158

调笑令·渔父 - 創作背影

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順江而下途中,看到長江中游漁民的水上生活圖景,即興詞作,描繪出漁父與大自然為伍的形象。

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865-866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苏轼其它诗文

《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上歸二首·其一》

蘇軾 〔宋代〕

雨過浮萍合,蛙聲滿四鄰。

海棠真一夢,梅子欲嘗新。

拄杖閒挑菜,鞦韆不見人。

殷勤木芍藥,獨自殿余春。

复制

《常州太平寺法華院薝蔔亭醉題》

蘇軾 〔宋代〕

六花薝蔔林間佛,九節菖蒲石上仙。

何似東坡鐵拄杖,一時驚散野狐禪。

复制

《答李端叔》

蘇軾 〔宋代〕

若人如馬亦如班,笑履壺頭出玉關。

已入西羌度沙磧,又來東海看濤山。

識君小異千人里,慰我長思十載間。

西省憐君?一作鄰居?時邂逅,相逢有味是偷閒。

《夜夢?並引?》

蘇軾 〔宋代〕

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十餘日矣,澹然無一事。

學道未至,靜極生愁,夜夢如此,不免以書自怡。

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

計功當畢《春秋》余,今乃始及桓莊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鈎魚。

我生紛紛嬰百緣,氣固多習獨此偏。

棄書事君四十年,仕不顧留書繞纏。

自視汝與丘孰賢,易韋三絕丘猶然,如我當以犀革編。

《行香子·述懷》

蘇軾 〔宋代〕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閒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陌上花三首》

蘇軾 〔宋代〕

游九仙山,聞里中兒歌陌上花,父老雲,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聽之悽然。

而其詞鄙野,為易之雲。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軿來。

若為留得堂堂去,且更從教緩緩回。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

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教緩緩妾還家。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蘇軾 〔宋代〕

余去歲在東武,作《水調歌頭》以寄子由。

今年子由相從彭門居百餘日,過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別。

余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雲耳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

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

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歲雲暮,須早計,要褐裘。

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

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

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

《方山子傳》

蘇軾 〔宋代〕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

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

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晚乃遁於光、黃間,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

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

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

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

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

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

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得官。

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

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

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

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歟? 。

《減字木蘭花·贈勝之》

蘇軾 〔宋代〕

天然宅院。賽了千千並萬萬。說與賢知。表德元來是勝之。今來十四。海里猴兒奴子是。要賭休痴。六隻骰兒六點兒。

复制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蘇軾 〔宋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复制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

蘇軾 〔宋代〕

皇天遣出家,臨老乃學道。北歸為兒子,破戒堪一笑。

披雲見天眼,回首失海潦。蠻唱與黎歌,餘音猶杳杳。

大兒牧眾稚,四歲守孤嶠。次子病學醫,三折乃粗曉。

小兒耕且養,得暇為書繞。我亦困詩酒,去道愈茫渺。

紛紛何時定,所至皆可老。莫為柳儀曹,詩書教氓獠。

亦莫事登陟,溪山有何好。安居與我游,閉戶淨灑掃。

复制

《紫宸殿正旦教坊詞致語口號》

蘇軾 〔宋代〕

臣聞行夏之時,正莫加於人統;

采周之舊,王方在於鎬京。

惟吉月之布和,休庶工而未作。

使華遠集,鄰好交修。

萃簪笏於九門,來車書於門裡。

將興嗣歲,以樂太平。

恭惟皇帝陛下,躬履至仁,

誕膺眷命。法天地四時之運,

民日用而不知;傳祖宗六聖之心,

我無為而自化。九德咸事,

三年有成。始御八音之和,

以臨元日之會。人神相慶,

夷夏來同。臣等忝與賤工,

得親壯觀。知輿情之願頌,

顧盛德之難形。不度荒蕪,

敢進口號。九霄清蹕一聲雷,

萬物欣榮意已開。曉日自隨天仗出,

春風不待斗杓回。行看菖葉催耕籍,

共喜椒花映壽杯。欲識太平全盛事,

振振鵷鷺滿雲台。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