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張栻 / 題曾氏山園十一詠·蓼步
拼

《題曾氏山園十一詠·蓼步》

張栻 〔宋代〕

扁舟橫薄莫,渺渺蓼知秋。

家山有江湖,何必賦遠遊。

复制
張栻

作者:張栻

張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從祀孔廟,後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黃干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張栻其它诗文

《喜雨呈安國》

張栻 〔宋代〕

望歲民心切,為霖帝力均。

崇朝變炎暑,舉目盡清新。

坎坎連村鼓,熙熙萬室春。

北窗涼枕簟,安穩到閒人。

复制

《送韓宜州》

張栻 〔宋代〕

頃年未識宜州面,已信諸賢品藻公。

幕下從容逢益友,胸中骯髒本家風。

一麾且與寬凋察,華發應無慕勇功。

從古安邊須自治,人情初不間華戎。

复制

《和元晦詠畫壁》

張栻 〔宋代〕

松杉夾路自清陰,溪水有源誰復尋。

忽見畫圖開四壁,悠然端亦慰予心。

复制

《道間晚稻甚盛喜而賦此》

張栻 〔宋代〕

我行自喜有勝事,夾道黃雲禾黍秋。

聞道今年罷和糴,老農卒歲儻寬憂。

复制

《游靈岩》

張栻 〔宋代〕

我登姑蘇台,笑指前溪水。

水從具區來,古色映清泚。

明朝泛秀之去,兩岸雜苹芷。

縈紆知幾曲,舉目皆可喜。

稻熟千頃黃,秋入四山紫。

疎鍾度橫塘,青簾穿野市。

忽驚秀逼人,突兀平地起。

飛閣出林顛,穹石滿山趾。

褰裳上深徑,鳴蟬聲聒耳。

木罅露遐觀,欲進足屢止。

梵宮開何年,金碧煥相倚。

上方納湖光,千里淨如砥。

中峰何亭亭,正爾當燕几。

沙闊鷗鷺微,水落魚龍徙。

雲繞闔閭邦,草迷于越壘。

琴台俯香徑,一念前王侈。

茲山自古今,詎此能為疻。

老松獨堅臥,根株互盤峙。

頹然閱滄波,愛此青未已。

我來三日留,幽事付行李。

領略寧有窮,登臨聊可紀。

复制

《和擇之登祝融峰口占》

張栻 〔宋代〕

祝融高處好,拂石從林端。

雲夢從渠小,乾坤本自寬。

加眸增浩蕩,出語覺高寒。

明日重來看,寧應取次還。

复制

《鹿鳴宴》

張栻 〔宋代〕

從昔山川夸八桂,只今文物盛南州。

秋風萬里攜書劍,春日端門拜冕旒。

聖世取才先實用,儒生報國豈身謀。

且看廷策三千字,為寫平時畎畝憂。

复制

《岳後步月》

張栻 〔宋代〕

衡岳山邊霜夜月,青松影里看嬋娟。

正須我輩為領略,寒入衣襟未得眠。

复制

《送零陵賈使君二首 其二》

張栻 〔宋代〕

孝友傳家法,如君好弟兄。祇應推此意,便足慰民情。

間歲仍艱食,新書督勸耕。想今瀟水畔,惟日望雙旌。

复制

《題曾氏山園十一詠 其五 菊隱》

張栻 〔宋代〕

不肯競桃李,甘心同艾蒿。德人一題品,愈覺風味高。

复制

《初食荔枝 其二》

張栻 〔宋代〕

照水依山祇自奇,晞風沐雨借光輝。冰肌不受紅塵涴,赬頰從教酒暈肥。

复制

《筠州曾使君寄貺中州新芽賦此以謝 其一》

張栻 〔宋代〕

黃檗山前水繞沙,春風吹石長靈芽。午窗落磑飛瓊屑,嗚椀翻湯涌雪花。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