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張栻 / 題伏龍寺壁
拼

《題伏龍寺壁》

張栻 〔宋代〕

少日憶曾到,歸途得小留。

回還山寺古,蕭瑟柿林秋。

道路情無那,琴書可細求。

從來士窮達,分付水悠悠。

复制
張栻

作者:張栻

張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從祀孔廟,後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朱熹、黃干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張栻其它诗文

《題城南書院三十四詠》

張栻 〔宋代〕

差差竹影連坡靜,細細荷風透屋香。

午寂睡余聊隱几,人間何用較閒忙。

复制

《初春和摺子明歲前兩詩》

張栻 〔宋代〕

古今同活法,妙處在阿堵。

浮雲興和祟,白黑可坐數。

窮冬掩關臥,豈為作詩苦。

挑燈讀韋編,至味可深咀。

复制

《送甘甥可大從定叟弟之桂林》

張栻 〔宋代〕

季也有行役,我思獨悠悠。

親朋非不多,子能從之游。

掛席上湘水,青山挾行舟。

籃輿問嶺路,政爾荔子秋。

人言桂林好,頗復類中州。

近郊多勝概,雉堞冠層樓。

待渠幕府暇,時與同冥搜。

吾子有令姿,胸中富九流。

處世多齟齬,但當付滄洲。

超然擴遐思,詎可耳目謀。

原為百鍊剛,莫作繞指桑。

昔人不吾欺,子盍試反求。

預想他年歸,此地復綢繆。

刮目看二子,一笑紓百憂。

复制

《和正父游榕溪韻》

張栻 〔宋代〕

隔岸高低露碧山,眼明使作故園看。

直從榕影度輕舫,更傍溪光撫曲欄。

鴻雁來希空悵望,梅花開早未初寒。

喜君萬里同情話,明月清風足佐歡。

复制

《城南雜詠二十首·船齋》

張栻 〔宋代〕

窗低蘆葦秋,便有江湖思。

久已倦垂綸,游魚不須避。

复制

《城南雜詠二十首·詠歸橋》

張栻 〔宋代〕

四序有佳趣,今古蓋共茲。

橋邊獨微吟,回首忘所之。

复制

《重九陪詳刑護漕東西樓之集》

張栻 〔宋代〕

獵獵西風滿角巾,登臨秋思與雲平。

山圍四野高低碧,江繞東城今古清。

莫恨寒花未堪摘,且忻樽酒得同傾。

政須客里頻回首,細話家山此日情。

复制

《安國置酒敬簡堂分韻得柳暗六春字 其一》

張栻 〔宋代〕

桴鼓息荒村,襏襫盛南畝。永日省文書,呼客共樽酒。

主人出塵姿,宛是靈和柳。行歸帝所游,此地豈淹久。

复制

《題城南書院三十四詠 其十四》

張栻 〔宋代〕

和風習習禽聲樂,晴日遲遲花氣深。妙理沖融無間斷,湖邊佇立此時心。

复制

《喜雨呈安國 其二》

張栻 〔宋代〕

早秧出隴蠶已絲,眼中一雨正垂垂。農家辛苦渠能識,請誦周公七月詩。

复制

《送李崧老歸閩二首 其二》

張栻 〔宋代〕

公事妨開卷,遐征念索居。能來數月款,端為百憂紓。

師友洛川上,人才元祐初。歸來有新益,不惜幾行書。

复制

《送少隱兄赴興元幕 其一》

張栻 〔宋代〕

出手寧嫌晚,論心本不欺。五年江左客,萬里故園思。

肯枉洞庭棹,來尋棠棣詩。固知名義重,豈但慰朝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