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望江南·暮春
拼 译 译

《望江南·暮春》

蘇軾 〔宋代〕

春已老,春服幾時成。

曲水浪低蕉葉穩,舞雩風軟紵羅輕。

酣詠樂昇平。

微雨過,何處不催耕。

百舌無言桃李盡,柘林深處鵓鴣鳴。

春色屬蕪菁。

望江南·暮春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春已歸去,春衣幾時製成?小溪彎彎水緩浪低平,盞盞蕉葉杯兒水面穩穩行。舞雩壇上風輕輕,輕輕拂動輕柔紵羅衣襟;讓我們盡情高歌歡舞,歌唱天下昇平。小雨才飄過,何處農家不催耕?喧春的百舌鳥兒已無語,絢麗的桃李也已開過芬芳盡。那催春的布穀鳥啊,也早已飛進深深茂密的桑林。春天啊一片春色,已囑託根碩葉肥的蕪菁。

注釋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金奩集》入「南呂宮」。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宋人多用雙調。春服,春天所穿的衣服。指袷衣。成,穿得住。蕉葉,蕉葉狀如杯,借指酒杯。舞雩(yú):魯國祭天求雨的土壇,在今山東曲阜。此處借指春遊的亭台。紵(zhù)羅:指麻織和絲織的服裝。酣(hān)詠:暢快地飲酒吟詩。昇平:太平。百舌:鳥名。到晚春桃李花謝時,便不啼鳴。柘(zhè)林:灌木林。鵓鴣(bó gū):鳥名。天將雨,其鳴甚急,故俗稱水鵓鴣。蕪菁(wú jīng):蔬菜名。又名蔓菁,俗稱大頭菜。▲

薛玉峰.蘇東坡詞今譯:中國文聯出版,2012:31

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356-359

譚新紅.蘇軾詞全集:湖北辭書出版社,2011:71-72

望江南·暮春 - 賞析

雨首詞與名作《望江南·超然台作「不僅詞調相同,起句也極為相似,只是以「未」、「已」一字之差顯示了創作時間的某種差異性。不過,兩篇寫景的藝術視角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如果把作者比作一位高明的攝影師,那麼前篇是登高覽景,作者在進行定點拍攝,本篇則寫晚春遊興,作者興之所至,移步換景,因而不斷變換拍攝的方位、角度和距離。

上闋以城中曲桃、亭台兩個景點為中心,展開敘寫。起筆點明題意,並借用《論語「中的典故,寫出了初試春服的心理,很像是現代影視中的「畫外音」。接着用對仗分別寫兩個景點:在一彎曲桃上,波浪微微涌動,流杯在桃面上平穩地行進,——雨里再現了曲桃流觴的動態景物,像是在高處拍攝的鳥瞰式的羅頭;在春遊的亭台上,春風柔和,將人們輕便的春服輕輕飄起,——雨是一個近羅頭,同時伴隨着人們的觸覺感受(「軟」)。出現在作者筆下的雨兩處景物,都扣住暮春的季節特點,並從側面表現了作者春遊的樂趣。「紵羅輕」與前文「春服幾時成」暗相呼應,雨是作品章法細密之處,也值得注意。歇拍一句是即景興感,有歌頌昇平之意,固然略嫌庸俗與陳腐,但第一,作者自熙寧七年冬移守密州,政績斐然,社會穩定,因而在作品中感到欣慰,雨恐怕是「酣詠樂昇平」的實際意義指向;第二,此句重在一個「樂」字,明白地點出了作者此刻的情緒心理。所以還是差強人意的。

下闋空間背景轉為郊野,寫來另是一番景象。過片兩句,寫來到郊野後的第一印象:一場小雨過後,處處呈現出催耕的忙碌氣象。作者雖未表露身份,卻隱隱傳達出作為地方長官的他對農事的關心。接着,他還是像攝影師那樣把羅頭對準了晚春的景物:百舌不再啼鳴,桃花、李花都已凋謝,只是從灌木林深處傳來了桃鵓鴣的叫聲。雨里所有的景物也都扣住了晚春的季節特點,並伴之以人的聽覺感受。當作者一眼看到大片盛開的蕪菁菜花時,情不自禁地感嘆道:雨時的春色應當是屬於蕪菁的!韓愈《感春三首「之三云:「黃黃蕪菁花,桃李事已退。」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亦云:「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雨篇東坡詞歇拍一句可能從中化出,但更是當時情景的實錄,是與羅頭相配合的最強的「畫外音」。縱觀作者其人,喜怒哀樂固然時或有之,但總有一分「無往而不樂」的「超然」之趣,密州時期的作者更是如此。因此,「春色屬蕪菁」實在是作者對晚春風光,以至於對自然界的一個獨特的發現,透露出作者遊春的滿足感和遊興的濃酣。

如果說「百舌無言桃李盡」一句略帶傷春的情調,那麼至此已一掃而空了的確,接受者可以超越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行合理的再創造。不論蘇軾有意與否,「春色屬蕪菁」一句道出了某種自然的哲理。雨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是貶抑:大好春光已蕩然無存,其餘皆不足觀,「蕪菁」本不值一提,「春色屬蕪菁」是以丑充美,可憐之至,也可惡之至;二是褒揚:春天眾香國雖極可觀,但「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未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惟有蕪菁生命力最強,在晚春時節最富於生機和活力,因而春色最終屬於它。▲

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356-359

譚新紅.蘇軾詞全集:湖北辭書出版社,2011:71-72

望江南·暮春 - 創作背影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暮春三月,與《望江南·超然台作》同時而稍後。熙寧七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台,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到了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煙雨,有感作《望江南·超然台作》後又寫下了此詞。

朱靖華.蘇軾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2007:356-359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浣溪沙(新秋)》

蘇軾 〔宋代〕

風卷珠簾自上鈎。

蕭蕭亂葉報新秋。

獨攜縴手上高樓。

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當戶照綢繆。

香生霧縠見纖柔。

复制

《次韻蘇伯固游蜀岡,送李孝博奉使嶺表》

蘇軾 〔宋代〕

新苗未沒鶴,老葉方翳蟬。

綠渠浸麻水,白板燒松煙。

笑窺有紅頰,醉臥皆華顛。

家家機杼鳴,樹樹梨棗懸。

野無佩犢子,府有騎鶴仙。

觀風嶠南使,出相山東賢。

渡江吊很石,過嶺酌貪泉。

與君步徙倚,望彼修連娟。

願及南枝謝,早隨北雁翩。

歸來春酒熟,共看山櫻然。

复制

《蘇州姚氏三瑞堂》

蘇軾 〔宋代〕

君不見董召南,隱居行義孝且慈,天公亦恐無人知。

故令雞狗相哺兒,又令韓老為作詩。

爾來三百年,名與淮水東南馳。

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時有。

楓橋三瑞皆目見,天意宛在虞鰥後。

惟有此詩非昔人,君更往求無價手。

复制

《浣溪沙·雪裡餐氈例姓蘇》

蘇軾 〔宋代〕

雪裡餐氈例姓蘇,使君載酒為回車。

天寒酒色轉頭無。

薦士已聞飛鶚表,報恩應不用蛇珠。

醉中還許攬桓須。

《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

蘇軾 〔宋代〕

蒼顏華發,故山歸計何時決!舊交新貴音書絕,惟有佳人,猶作殷勤別。

離亭欲去歌聲咽,瀟瀟細雨涼吹頰。

淚珠不用羅巾浥,彈在羅衫,圖得見時說。

《新城道中·其一》

蘇軾 〔宋代〕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

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阮郎歸 一年三過蘇。最後赴密州時。有問這回來不來。其色悽然。太守王規父嘉之。令作此詞》

蘇軾 〔宋代〕

一年三度過蘇台。清尊長是開。佳人相問苦相猜。

這回來不來。情未盡。

老先催。人生真可咍。他年桃李阿誰栽。劉郎雙鬢衰。

复制

《木山,並敘》

蘇軾 〔宋代〕

木生不願回萬牛,願終天年仆沙洲。時來幸逢河伯秋,掀然見怪推不流。

蓬婆雪嶺巧雕鎪,蟄蟲行蟻為豪酋。阿咸大膽忽持去,河伯好事不汝尤。

城中古沼浸坤軸,一林瘦竹吾菟裘。二頃良田不難買,三年榿木行可槱。

會將白髮對蒼巘,魯人不厭東家丘。

复制

《端午游真如,遲、適、遠從,子由在酒局》

蘇軾 〔宋代〕

一與子由別,卻數七端午。身隨綵絲系,心與昌歜苦。

今年匹馬來,佳節日夜數。兒童喜我至,典衣具雞黍。

水餅既懷鄉,飯筒仍憫楚。謂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語。

寧知是官身,糟曲困熏煮。獨攜三子出,古剎訪禪祖。

高談付梁羅,詩律到阿虎。歸來一調笑,慰此長齟齬。

复制

《游東西岩》

蘇軾 〔宋代〕

謝公含雅量,世運屬艱難。況復情所鍾,感概萃中年。

正賴絲與竹,陶寫有餘歡。嘗恐兒輩覺,坐令高趣闌。

獨攜縹緲人,來上東西山。放懷事物外,徙倚弄雲泉。

一旦功業成,管、蔡複流言。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彈。

挽須起流涕,始知使君賢。意長日月促,臥病已辛酸。

慟哭西州門,往駕那復還。空餘行樂處,古木昏蒼煙。

复制

《次韻趙德麟雪中惜梅且餉柑酒三首 其一》

蘇軾 〔宋代〕

千花未分出梅餘,遣雪摧殘計已疏。臥聞點滴如秋雨,知是東風為掃除。

复制

《約吳遠遊與姜君弼吃蕈饅頭》

蘇軾 〔宋代〕

天下風流筍餅餤,人間濟楚蕈饅頭。

事須莫與謬漢吃,送與麻田吳遠遊。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