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劉一止 / 喜遷鶯·曉行
拼 译 译

《喜遷鶯·曉行》

劉一止 〔宋代〕

曉光催角。

聽宿鳥未驚,鄰雞先覺,迤邐煙村,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

淚痕帶霜微凝,酒力沖寒猶弱。

嘆倦客,悄不禁重染,風塵京洛。

追念人別後,心事萬重,難覓孤鴻托。

翠幌嬌深,曲屏香暖,爭念歲華飄泊。

怨月恨花煩惱,不是不曾經著。

者情味、望一成消減,新來還惡。

喜遷鶯·曉行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晨曦微露,催響了淒涼的號角聲。仔細聆聽,林中棲息的鳥兒尚在安睡,未被驚醒,但鄰舍的雄雞已經先自啼鳴,喔喔報曉。連綿相接的村落煙霧朦朧,征馬在晨霧中嘶鳴,旅人們早已匆匆上路,此時,尚有一輪殘月將餘輝灑落在稀疏的樹林裡。我感傷的淚痕處已結上了一層微微的白霜;體內殘存的酒力漸漸變得薄弱,難以抵擋清晨刺骨的寒氣。可嘆我這倦遊的客子,再也不願重新沾染京師的風塵,當年在京城的情景至今讓我如驚弓之鳥,心存餘悸。追想與妻子分別以來,心頭總是思念重重,千頭萬緒,卻又難以尋覓到一隻離群的孤鴻將音訊為我傳送。家中的嬌妻獨自坐在翠綠色的深深的簾緯中,曲折的畫屏里飄逸着暖融融的麝香,她又怎會想到在這歲暮時節,我正在異地他鄉飄泊。怨月兒圓明,恨花兒開放,因為這只能使我徒增煩惱,我不是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苦楚,我只是想讓這種煩惱情味隨着時間的推移能稍稍減少一點,誰知近來這段日子卻讓我更感到惶恐不安。

注釋喜遷鶯:詞調名,始見於由唐入蜀的韋莊詞,為雙片小令,四十七字,又名《鶴沖天》、《萬年枝》、《喜遷鶯令》、《燕歸梁》。北宋蔡挺衍為長調一百零二字。角:號角聲。迤邐(yǐ lǐ):形容曲折連綿貌。嘶(sī):馬的嘶叫聲。林薄:草木叢雜的地方。屈原《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註:「叢木曰林,草木交錯曰薄。」嘆倦客:長期在外疲倦厭煩的客子。悄不禁:猶渾不禁,全未料到。 悄,宋人口語,猶渾、直,簡直的意思。風塵京洛: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後人多藉此比喻世俗的污垢。京洛,東周、東漢等朝代京都在洛陽,因稱京都為「京洛」。這裡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人:指妻子。孤鴻:失群的孤雁。喻捎信人。翠幌(huǎng):綠色簾幕。 幌,布幔,此處泛指帷幔。嬌:情愛。曲屏:由若干扇組成、可隨意折放的屏風。者情味:這種情味。者,猶「這」。一成:宋時口語,猶漸漸」,指一段時間的推移。蘇軾《洞仙歌·詠柳》:「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098-1099

李炳勛.宋詞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160-161

沙靈娜.宋詩三百首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304-306

蔡義江.宋詞三百首全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159-160

喜遷鶯·曉行 - 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懷人,而景中有人,人客有景,情景歷歷,互相交融,重點突出了倦客懷人、思念妻子的主題。

上片描寫「曉行」所見所聞所感的情景。頭三句說,角聲催促清曉,曙光開始到來;因為天未大亮,聽那睡鳥晨沒有被驚醒,鄰村鄰戶的雄雞先已覺醒起來,啼鳴聲聲,報告天明的消息。這是凌晨在驛站客舍所聽到的情景,點明題中的一景「曉」字。「迤邐」以下三句寫的是詞人已經上路,看到連續不斷的村莊裊裊地飄着晨霧;馬在嘶鳴,行人已經起來;透人叢叢樹林,晨可以看到一彎殘月掛在天邊。這是曉行的見聞,晨是描寫晨景,進一步點明時間,晨煙未散,馬嘶人起,殘月在天,可見是在陰曆下旬的清晨。「淚痕」二句說,晨起在客店流人眼淚,擦乾了又流淌,上路後被寒霜微微凝結;出門客為禦寒而喝了一些酒,但是酒所給人的熱力晨不夠抵抗天氣的寒冷。這是寫曉行的感觸和感受,「淚痕」與「霜」「寒」等用字,使人感覺到天氣是寒冷的,詞人的心情是悲傷的。「嘆倦客」,這是詞人的感嘆,他此時人到中年,四五十歲了,長期離鄉背井,在外作客奔波,已經感到疲倦。他的《不仙歌》詞,寫他天涯作客,路遠音稀,「嘆客里經春又三年」,如果注意到這裡的一景「又」字,就可判斷他的羈旅生活,至少經歷了六年以上。「重染風塵京洛」,說再次去京都,染上污濁的風塵。以上三句,寫詞人離家別妻,歲寒飄泊,實非出於心愿,故客文有「淚痕」之句。此三句結束上片寫曉行之景,人渡到下片抒情,訴說詞人對妻子的懷念。

下片以「追念」起頭,承上啟下,追溯思念之情。首先想到的是,詞人同妻子分別後,有千般眷戀,萬般相思,種種恩愛纏綿之情,卻難找到一隻鴻雁傳書,來通報音訊。他寫的《不仙歌》晨有「負伊多少」這樣的話,表示對妻子的歉意。接着想到溫馨的家庭生活,並用「爭念」作紐帶,同「歲寒飄泊」的羈旅生活作了對比。然後,詞人又寫因同愛妻分別,不得團聚而怨月恨花,且此種煩惱,「不是不曾經著」,可見他為生活而離家別妻,已經是屢次三番的了。最後,他寫夫妻別離的「情味」,無論是孤苦思念,抑或是想望心切,原希望漸漸消減、淡化下來,卻不料新近的心情更加不好了。這「新來晨惡」的結句,把離家別妻的苦惱延伸發展,把國事(時局)、家事(離別)、景人的事(客程)以及所有不順心、不愜意的事情都包容在一起了。整景下片從懷人而帶出的思潮起伏,的確是作者「心事萬重」的具體刻畫。寫心理活動細緻入微,層次分明,感情真摯。

此詞上片寫曉行景色,下片寫懷人,乍看起來似乎連繫不緊。但細讀全篇,就可知道下片的懷人是由上片曉行引起的,沒有曉行的感觸,就不致產生下片懷人的思緒。所以上片是因,下片是果,兩者結合得非常緊密。這是首寫景抒情兼勝的作品,陳振孫說劉一止的這首詞「盛傳於京師,號『劉曉行』」。可見當時人對這首詞的讚賞。▲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098-1099

蔡義江.宋詞三百首全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159-160

喜遷鶯·曉行 - 創作背影

詞題「曉行」,可知寫拂曉從驛舍上路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詞人在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42歲時考上進士,未得一官;直到高宗紹興初年才擔任校書郎的官職,這時他已經年過半百了。詞中寫到「重染風塵京洛」,可見他這次曉行,重去京都,時間是在宋室南渡之前。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098-1099

蔡義江.宋詞三百首全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159-160

劉一止

作者:劉一止

劉一止(1078~1160)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進士,累官中書舍人、給事中,以敷文閣直學士致仕。為文敏捷,博學多才,其詩為呂本中、陳與義所嘆賞。有《苕溪集》。

劉一止其它诗文

《嘆流水二首》

羅鄴 〔唐代〕

人間莫漫悲花落,花落明年依舊開。

卻最堪悲是流水,你同人事去無回!龍躍虬蟠旋作潭,繞紅濺綠下東南。

春風散入侯家去,漱齒花前酒半酣。

复制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李清照 〔宋代〕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复制

《題三十計小象》

吳慶坻 〔清代〕

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

哪曉歲月蹉跎過,依舊名利兩無收。

复制

《行次壽州寄內》

歐陽修 〔宋代〕

紫金山下水長流,嘗記當年此共游。

今夜南風吹客夢,清淮明月照孤舟。

复制

《病中趙之讓見訪》

楊奐 〔金朝〕

洛陽三月不得雨,君家西來常苦陰。酒杯雖好怕到手,藥裹底事猶關心。

對床幾日肯相就,擁被中宵愁獨吟。莫疑衰疾便揮謝,解吐新句酬知音。

复制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曹植 〔兩漢〕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寶劍值千金,被服麗且鮮。

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

馳騁未能半,雙兔過我前。

攬弓捷鳴鏑,長驅上南山。

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

觀者咸稱善,眾工歸我妍。

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

膾鯉臇胎鰕,炮鱉炙熊蹯。

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

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

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

雲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

复制

《范增論》

蘇軾 〔宋代〕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

」未至彭城,疽發背,死。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

不去,羽必殺增。

獨恨其不早爾。

」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

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

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為霰。

』增之去,當於羽殺卿子冠軍時也。

」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

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之叛之也,以弒義帝。

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

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

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

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

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於稠人之中,而擢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後知也。

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

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

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

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

亦人傑也哉! 。

《題鶴鳴泉》

曹松 〔唐代〕

仙鶴曾鳴處,泉兼半井苔。

直峰拋影入,片月瀉光來。

瀲灩侵顏冷,深沉慰眼開。

何因值舟頂,滿汲石瓶回。

复制

《行次漢上》

賈島 〔唐代〕

習家池沼草萋萋,嵐樹光中信馬蹄。

漢主廟前湘水碧,一聲風角夕陽低。

复制

《詠白蓮七首》

李堅(貞夫) 〔明代〕

姑射仙人冰雪容,淡香清影立薰風。

似嫌塵世穠華涴,淨洗從前水面紅。

复制

《晚游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 〔明代〕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

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

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

」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

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

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复制

《記游松風亭》

蘇軾 〔宋代〕

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鈎之魚,忽得解脫。

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麼時也不妨熟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