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雪堂問潘邠老
拼

《雪堂問潘邠老》

蘇軾 〔宋代〕

  蘇子得廢園於東坡之脅,築而垣之,作堂焉,號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為,因繪雪於四壁之間,無容隙也。起居偃仰,環顧睥睨,無非雪者,蘇子居之,真得其所居者也。蘇子隱几而晝瞑,栩栩然若有所適,而方興也,未覺,為物觸而寤。其適未厭也,若有失焉,以掌抵目,以足就履,曳於堂下。

  客有至而問者,曰:「子世之散人耶?拘人耶?散人也而未能,拘人也而嗜欲深。今似系馬止也,有得乎?而有失乎?」

  蘇子心若省而口未嘗言,徐思其應,揖而進之堂上。

  客曰:「嘻,是矣!子之欲為散人而未得者也。予今告子以散人之道:夫禹之行水,庖丁之提刀,避眾礙而散其智者也。是故以至柔馳至剛,故石有時以泐;以至剛遇至柔,故未嘗見全牛也。予能散也,物固不能縛;不能散也,物固不能釋。子有惠矣,用之於內可也,今也如蝟之在囊,而時動其脊脅,見於外者不特一毛二毛而已。風不可搏,影不可捕,童子知之。名之於人,猶風之與影也,子獨留之。故愚者視而驚,智者起而軋。吾固怪子為今日之晚也,子之遇我,幸矣!吾今邀子為籓外之游,可乎?」

  蘇子曰:「予之於此,自以為籓外久矣,子又將安之乎?」

  客曰:「甚矣,子之難曉也!夫勢利不足以為籓也,名譽不足以為籓也,陰陽不足以為籓也,人道不足以為籓也,所以籓子者,特智也爾。智存諸內,發而為言,則言有謂也,形而為行,則行有謂也。使子欲嘿不欲嘿,欲息不欲息,如醉者之恚言,如狂者之妄行,雖掩其口,執其臂,猶且喑嗚跼蹙之不已。則籓之於人,抑又固矣。人之為患以有身,身之為患以有心。是圃之構堂,將以佚子之身也,是堂之繪雪,將以佚子之心也。身待堂而安,則形固不能釋,心以雪而警,則神固不能凝。子之知既焚而燼矣,燼又復然,則是堂之作也,非徒無益,而又重子蔽蒙也。子見雪之白乎?則恍然而目眩。子見雪之寒乎?則竦然而毛起。五官之為害,惟目為甚,故聖人不為。雪乎雪乎,吾見子知為目也,子其殆矣!」

  客又舉杖而指諸壁,曰:「此凹也,此凸也。方雪之雜下也,均矣,厲風過焉,則凹者留而凸者散。天豈私於凹凸哉?勢使然也。勢之所在,天且不能違,而況於人乎!子之居此,雖遠人也,而圃有是堂,堂有是名,實礙人耳,不猶雪之在凹者乎?」

  蘇子曰:「予之所為,適然而已,豈有心哉?殆也,奈何?」

  客曰:「子之適然也?適有雨,則將繪以雨乎?適有風,則將繪以風乎?雨不可繪也,觀雲氣之洶湧,則使子有怒心;風不可繪也,見草木之披靡,則使子有懼意。覩是雪也,子之內亦不能無動矣。苟有動焉,丹青之有靡麗,水雪之有水石,一也。德有心,心有眼,物之所襲,豈有異哉!」

  蘇子曰:「子之所言是也,敢不聞命?然未盡也,予不能默,此正如與人訟者,其理雖已屈,猶未能絕辭者也。子以為登春台與入雪堂,有以異乎?以雪觀春,則雪為靜,以台觀堂,則堂為靜。靜則得,動則失。黃帝,古之神也,游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邱,南望而還,遺其玄珠焉。游以適意也,望以寓情也,意適於游,情寓於望,則意暢情出而忘其本矣,雖有良貴,豈得而寶哉?是以不免有遺珠之失也。雖然,意不久留,情不再至,必復其初而已矣,是又驚其遺而索之也。余之此堂,追其遠者近之,收其近者內之,求之眉睫之間,是有八荒之趣。人而有知也,升是堂者,將見其不遡而僾,不寒而慄,淒凜其肌膚,洗滌其煩郁,既無炙手之譏,又免飲冰之疾。彼其趦趄利害之途,猖狂憂患之域者,何異探湯執熱之俟濯乎?子之所言者,上也;余之所言者,下也。我將能為子之所為,而子不能為我之為矣。譬之厭膏粱者與之糟糠,則必有忿詞;衣文繡者被之以皮弁,則必有愧色。子之於道,膏粱文繡之謂也,得其上者耳。我以子為師,子以我為資,猶人之於衣食,缺一不可。將其與子游,今日之事姑置之以待後論,予且為子作歌以道之。」

  歌曰:

  雪堂之前後兮春草齊,雪堂之左右兮斜徑微。雪堂之上兮有碩人之頎頎,考槃於此兮芒鞋而葛衣。挹清泉兮,抱瓮而忘其機;負頃筐兮,行歌而採薇。吾不知五十九年之非而今日之是,又不知五十九年之是而今日之非,吾不知天地之大也寒暑之變,悟昔日之癯而今日之肥。感子之言兮,始也抑吾之縱而鞭吾之口,終也釋吾之縛而脫吾之鞿。是堂之作也,吾非取雪之勢,而取雪之意;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機。吾不知雪之為可觀賞,吾不知世之為可依違。性之便,意之適,不在於他,在於羣息已動,大明既升,吾方輾轉一觀曉隙之塵飛。子不棄兮,我其子歸!

  客忻然而笑,唯然而出,蘇子隨之。客顧而頷之曰:「有若人哉!」

复制

雪堂問潘邠老 - 賞析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答謝民師書》

蘇軾 〔宋代〕

近奉違,亟辱問訊,具審起居佳勝,感慰深矣。

某受性剛簡,學迂材下,坐廢累年,不敢復齒縉紳。

自還海北,見平生親舊,惘然如隔世人,況與左右無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數賜見臨,傾蓋如故,幸甚過望,不可言也。

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

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遠。

」又曰:「辭達而已矣。

」夫言止於達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

求物之妙,如系風捕景,能使是物瞭然於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

而況能使瞭然於口與手者乎?是之謂辭達。

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

揚雄好為艱深之辭,以文淺易之說,若正言之,則人人知之矣。

此正所謂雕蟲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類也。

而獨悔於賦,何哉?終身雕篆,而獨變其音節,便謂之經,可乎?屈原作《離騷經》,蓋風雅之再變者,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可以其似賦而謂之雕蟲乎?使賈誼見孔子,升堂有餘矣,而乃以賦鄙之,至與司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眾,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因論文偶及之耳。

歐陽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

紛紛多言,豈能有益於左右,愧悚不已!所須惠力法雨堂兩字,軾本不善作大字,強作終不佳;又舟中局迫難寫,未能如教。

然軾方過臨江,當往游焉。

或僧有所欲記錄,當為作數句留院中,慰左右念親之意。

今日至峽山寺,少留即去。

愈遠,惟萬萬以時自愛。

复制

《送晁美叔發運右司年兄赴闕》

蘇軾 〔宋代〕

我年二十無朋儔,當時四海一子由。

君來扣門如有求,頎然病鶴清而修。

醉翁遣我従子游,翁如退之蹈軻丘。

尚欲放子出一頭,(嘉祐初,軾與子由寓興國浴室,美叔忽見訪。

云:吾従歐陽公游久矣,公令我來,與子定交,謂子必名世,老夫亦須放他出一頭地。

)酒醒夢斷四十秋。

病鶴不病骨愈虬,惟有我顏老可羞。

醉翁賓客散九州,幾人白髮還相收。

我如懷祖拙自謀,正作尚書已過優。

君求會稽實良籌,往看萬壑爭交流。

(君近乞越州。

)。

复制

《河滿子·湖州作寄益守馮當世》

蘇軾 〔宋代〕

見說岷峨悽愴,旋聞江漢澄清。

但覺秋來歸夢好,西南自有長城。

東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國初平。

莫負花溪縱賞,何妨藥市微行。

試問當壚人在否,空教是處聞名。

唱著子淵新曲,應須分外含情。

《寄劉孝叔》

蘇軾 〔宋代〕

君王有意誅驕虜,椎破銅山鑄銅虎。

聯翩三十七將軍,走馬西來各開府。

南山伐木作車軸,東海取鼉漫戰鼓。

汗流奔走誰敢後,恐乏軍興污質斧。

保甲連村團未遍,方田訟牒紛如雨。

爾來手實降新書,抉剔根株窮脈縷。

詔書惻怛信深厚,吏能淺薄空勞苦。

平生學問止流俗,眾里笙竽誰比數。

忽令獨奏鳳將雛,倉卒欲吹那得譜。

況復連年苦饑饉,剝齧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頗應時,又報蝗蟲生翅股。

憂來洗盞欲強醉,寂寞虛齋臥空甒。

公廚十日不生煙,更望紅裙踏筵舞。

故人屢寄山中信,只有當歸無別語。

方將雀鼠偷太倉,未肯衣冠掛神武。

吳興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補。

自從四方冠蓋鬧,歸作二浙湖山主。

高蹤已自雜漁釣,大隱何曾棄簪組。

去年相從殊未足,問道已許談其粗。

逝將棄官往卒業,俗緣未盡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雲如白羽。

應憐進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初到黃州》

蘇軾 〔宋代〕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雙荷葉·湖州賈耘老小妓名雙荷葉》

蘇軾 〔宋代〕

雙溪月。清光偏照雙荷葉。雙荷葉。紅心未偶,綠衣偷結。背風迎雨流珠滑。輕舟短棹先秋折。先秋折。煙鬟未上,玉杯微缺。

复制

《戲贈秀老》

蘇軾 〔宋代〕

拆卻相公庵,泥卻駙馬竹。

天下人總知,流入傳燈錄。

复制

《贈黎安二生序》

蘇軾 〔宋代〕

  趙郡蘇軾,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余,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攜其文數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千言,辱以顧余。讀其文,誠閎壯雋偉,善反覆馳騁,窮盡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蘇君固可謂善知人者也。

  頃之,黎生補江陵府司法參軍。將行,請予言以為贈。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於心矣,乃將以言相求於外邪?」黎生曰:「生與安生之學於斯文,里之人皆笑以為迂闊。今求子之言,蓋將解惑於里人。」余聞之,自顧而笑。

  夫世之迂闊,孰有甚於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於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闊,孰有甚於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為笑於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歸,且重得罪,庸詎止於笑乎?

  然則若余之於生,將何言哉?謂余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生其無急於解里人之惑,則於是焉,必能擇而取之。

  遂書以贈二生,並示蘇君,以為何如也?

复制

《贈蔡茂先》

蘇軾 〔宋代〕

京城三日雨留人,吳市門前訪子真。

赤腳長須俱好事,新詩軟語坐生春。

鄴侯久有牙籤富,太史猶探禹穴新。

不惜為君揮尺素,卻憂善守備三鄰。

复制

《雪詩八首》

蘇軾 〔宋代〕

閒來披氅學王恭,姑射群仙邂逅逢。

只為肌膚酷相似,繞庭無處覓行蹤。

复制

《水月寺》

蘇軾 〔宋代〕

千尺長松掛薜蘿,梯雲嶺上一聲歌。

湖山深秀有何處,水月池中桂影多。

复制

《上元過祥符僧可久房,蕭然無燈火》

蘇軾 〔宋代〕

門前歌舞斗分朋,一室清風冷欲冰。

不把琉璃閒照佛,始知無盡本無燈。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