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拼 译 译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蘇軾 〔宋代〕

林斷山明竹隱牆。

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轉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遠處樹林盡頭,有座高山清晰可見;近處叢生的翠竹圍繞在屋舍旁。院落旁有一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聲四起,叫聲亂成一團。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上下翻飛,滿池荷花,映照綠水,散發出柔和的芳香。在鄉村的野外,古城牆的近旁,我手拄藜杖徐徐漫步,轉瞬已是太陽西落。昨天夜裡三更時分,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場好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涼。

注釋鷓鴣天:詞牌名。林斷山明:樹林斷絕處,山峰顯現出來。翻空:飛翔在空中。紅蕖(qú):荷花。古城:當指黃州古城。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興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種草本植物,這裡指藜木拐杖。殷勤:勞駕,有勞。浮生:意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題鶴林寺僧舍》:「偶經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鑑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257 .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 賞析

此詞作於作者貶謫黃州時期,是他當時鄉間幽居生活的自我寫照。上片寫景,下片刻畫人物形象,全詞描繪了一幅夏日雨後的農村小景。詞中所表現的,是作者雨後游賞的歡快、閒適心境。詞人先寫游賞時所見村景,接着才點明詞中所寫之游賞和游賞所見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發自己雨後得新涼的喜悅。這種寫法,避免了平鋪直敘,讀來婉轉蘊藉,回味無窮。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遠處鬱鬱蔥蔥的樹林盡頭。有聳立的高山。近處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有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鳴繚亂。在這兩句詞中,竟然寫出了林、山、竹、牆、蟬、草、池塘七種景物,容量如此之大,堪為妙筆。這裡呈現的景象,是一派幽狹的氣氛。詞人身為罪官,才能無從施展,只有過着幽人的生活。這首《鷓鴣天》即若隱若現的表現出他的此種境遇。

開頭兩句,作者用推移鏡頭,由遠而近,描繪自己身處的具體環境。這所牆院,正是作者的居所。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三、四句是說,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幽香。

三、四兩句,含意更為深邃。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頗有些詩情畫意。芙蕖是荷花的別名。「細細香」,描寫得頗為細膩,是說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撲鼻的濃烈的香氣,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別的原因,生活在這樣的境界中,的確是修身養性的樂土。然而對於詞人來說,他並非安於現狀,着意流連這裡的景致。在這裡透過此等畫面,便能隱隱約約的看到詞人那種百無聊懶、自尋安慰、無可奈何的心境。詞的下片作者又用自己的形象,對此作了生動的說明。

下片前三句,是寫太陽在即將落山的時候,詞人拄着藜杖在村邊小道上徐徐漫步。這是詞人自我形象的寫照。但他表現的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呢?是老態龍鍾,還是病後的神態?是表現自得其樂的隱者生活,還是百無聊賴、消磨時光的失意情緒?讀者仔細玩味,自然會得出正確的答案。

最後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詞句的表面是說: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裡三更時分,下了一場好雨,又使得詞人度過了一天涼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猶言「多承」。細細品評,在這兩個字里,還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說:有誰還能想到幾經貶謫的詞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卻了,唯有天公還想到我,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兩字中還隱藏着詞人的無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涼」,是詞中最顯露的一句。「浮生」,是說人生飄忽不定,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莊子·刻意》篇說:「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蘇軾的這種消極思想,就是受莊子思想的影響。「又得浮生一日涼」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對揭示主題,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現詞人得過且過、日復一日地消磨歲月的消極情緒。

總觀全詞,從詞作對特定環境的描寫和作者形象的刻畫,就可以看到一個抑鬱不得志的隱者形象。▲

陸永品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643-644 .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 - 創作背影

此詞作於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豐六年),當時蘇軾謫居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已經三年,政治打擊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時感悲涼,產生了隨遇而安的思想。關於這首詞的具體寫作時間,從詞中描寫景物來分析,可知它應是寫於元豐六年夏末秋初之際。

陸永品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643-644 .

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鑑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257 .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菩薩蠻·回文夏閨怨》

蘇軾 〔宋代〕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

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

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

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

《潤州甘露寺彈箏》

蘇軾 〔宋代〕

多景樓上彈神曲,欲斷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聽霧雨愁,白浪翻空動浮玉。

(金山名。

)喚取吾家雙鳳槽,遣作三峽孤猿號。

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

复制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

蘇軾 〔宋代〕

已向閒中作地仙,更於酒里得天全。

従教世路風波惡,賀監偏工水底眠。

君且歸休我欲眠,人言此語出天然。

醉中對客眠何害,須信陶潛未若賢。

孝先風味也堪憐,肯為周公晝日眠。

枕麴先生猶笑汝,枉將空腹貯遺編。

复制

《梅花二首》

蘇軾 〔宋代〕

春來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間。

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渡關山。

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

复制

《壬寅重九不預會獨游普門寺僧閣有懷子由》

蘇軾 〔宋代〕

花開酒美盍不歸,來看南山冷翠微。

憶弟淚如雲不散,望鄉心與雁南飛。

明年縱健人應老,昨日追歡意正違。

不問秋風強吹帽,秦人不笑楚人譏。

复制

《永和清都觀謝道士童顏鬒髮問其年生於丙子蓋》

蘇軾 〔宋代〕

鏡湖敕賜老江東,未似西歸玉局翁。

羈枕未容春夢斷,清都宛在默存中。

每逢佳境攜兒去,試問流年與我同。

自笑餘生消底物,半篙清漲百灘空。

?予與劉器之同發虔州,江水忽清漲丈余,贛石三百里無一見者。

至永和,器之解舟先去,予獨游清都,作此詩。

?。

《慈湖夾阻風》

蘇軾 〔宋代〕

捍索桅竿立嘯空,篙師酣寢浪花中。

故應菅蒯知心腹,弱纜能爭萬里風。

此生歸路愈茫然,無數青山水拍天。

猶有小船來賣餅,喜聞墟落在山前。

我行都是退之詩,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頃桑麻在船底,空餘石發掛魚衣。

日輪亭午汗珠融,誰識南訛長養功。

暴雨過雲聊一快,未妨明月卻當空。

臥看落月橫千丈,起喚清風得半帆。

且並水村欹側過,人間何處不巉岩。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湖潮》

蘇軾 〔宋代〕

海上乘槎侶,仙人萼綠華。飛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頭來處、渺天涯。雷輥夫差國,雲翻海若家。坐中安得弄琴牙。寫取餘聲歸向、水仙夸。

复制

《谷林堂》

蘇軾 〔宋代〕

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此秋風初。

我來適過雨,物至如娛予。稚竹真可人,霜節已專車。

老槐苦無賴,風花欲填渠。山鴉爭呼號,溪蟬獨清虛。

寄懷勞生外,得句幽夢餘。古今正自同,歲月何必書。

复制

《紫宸殿正旦教坊詞致語口號》

蘇軾 〔宋代〕

臣聞行夏之時,正莫加於人統;

采周之舊,王方在於鎬京。

惟吉月之布和,休庶工而未作。

使華遠集,鄰好交修。

萃簪笏於九門,來車書於門裡。

將興嗣歲,以樂太平。

恭惟皇帝陛下,躬履至仁,

誕膺眷命。法天地四時之運,

民日用而不知;傳祖宗六聖之心,

我無為而自化。九德咸事,

三年有成。始御八音之和,

以臨元日之會。人神相慶,

夷夏來同。臣等忝與賤工,

得親壯觀。知輿情之願頌,

顧盛德之難形。不度荒蕪,

敢進口號。九霄清蹕一聲雷,

萬物欣榮意已開。曉日自隨天仗出,

春風不待斗杓回。行看菖葉催耕籍,

共喜椒花映壽杯。欲識太平全盛事,

振振鵷鷺滿雲台。

复制

《游何山》

蘇軾 〔宋代〕

今日何山是勝游,亂峰縈轉繞滄洲。

雲含老樹明還滅,石礙飛泉咽複流。

遍嶺煙霞迷俗客,一溪風雨送歸舟。

自嗟塵土先衰老,底事孤僧亦白頭。

复制

《來鶴亭》

蘇軾 〔宋代〕

鴻漸偏宜丹鳳南,冠霞帔月影毿毿。

酒酣亭上來看舞,有客新名喚作耽。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