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歐陽修 / 縱囚論
拼 译 译

《縱囚論》

歐陽修 〔宋代〕

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

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

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後者。

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

此豈近於人情哉?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

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

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

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於天下,於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

此又不通之論也!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

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

然此必無之事也。

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

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

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

縱囚論 - 譯文及註釋

譯文一信義可以在君子中施行,而種種刑罰則在小人中施行。判刑列入死刑的人,是罪大惡極的,又是小人中特別壞的人。寧願為正義而死,不願意苟且貪生,而視死如歸,這在君子中也是很難做到的。在唐太宗即位後第六年時,把判處死刑的犯人三百餘人登記在冊,放他們回家,約定好到期自動回來接受死刑。這是君子都難以做到的事,而希望小人中最壞的人能做到自然更難。到了規定的時間,那些囚犯自動回來而沒有延誤。這是君子難以做到的,而小人卻很容易地做到了。這難道近於人情嗎?有人說:罪大惡極,確實是小人了;如果對他們採取恩德感化的手段,就可以使他們變為君子。恩德感化愈深入人心,人的轉變速度就愈快,有過這樣的事。我說:唐太宗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得到這種名聲。可是怎麼會知道他在放回囚犯時,沒有料到他們一定會回來希望可以赦免自己的死罪,所以才放回他們呢?又怎麼會知道那些被放回的囚犯,沒有料到他們自動回來就一定會被赦免自己的死罪,這才又回來呢?料想到囚犯一定會回來這才放他們回家,這是唐太宗從上面窺測到下面囚犯的內心想法;料想到一定會被赦免死罪這才回來,這是下面的囚犯在窺測上面的皇帝的內心想法。我從中看到的是上下互相窺測對方的內心想法才形成了這種名聲,哪裡還有皇帝採取恩德感化的辦法和囚犯遵守信義的事呢?不然的話,唐太宗在全國施行恩德感化的辦法,到這時已經六年了,卻不能讓小人不犯極惡大罪,只憑一天的恩德感化,就能使囚犯視死如歸,而且堅守信義。這是一種說不通的觀點啊!那麼應該怎麼去做才可以呢?我說:對放回家去而又回來的囚犯,殺了他而不能赦免。然後再放出一批囚犯,他們又回來了,這樣才可以知道是被恩德感化所致。然而這必定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對放出的囚犯在他們回來後就赦免了死罪,可以偶爾做一次。如果總是這樣去做,那麼殺人犯都不會被處死。這可以作為國家的常法嗎?不能作為國家的常法。這難道能說是聖人之法嗎?所以說,堯、舜、三王治理國家,必定以合乎人情為標準,不以標新立異為高明,不能違背情理來博取自己的名譽。

譯文二對君子講信義,對小人施刑罰。刑罰定成死罪,是罪惡到了頂點,這又是小人中最厲害的了。寧可為了信義而死,不願苟且偷生,把死看得象回家一般,這又是君子中特別難以辦到的。當唐太宗貞觀六年的時候,選取犯死罪的囚犯三百多人,釋放了讓他們回家,並約定時間叫他們自動回來接受死刑;這是用君子難以做到的事,希望最壞的小人一定做到。那些囚犯到了期限,終於自己回來,竟沒有一個失約的:這是君子難於做到的事,小人卻輕而易舉的做到了。這難道是近於人情的麼。有人說:"罪大惡極,的確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對他施加恩德,就可以使他變成君子。因為恩德進入人心很深,能很快改變人們的氣質,所以出現了象這樣的情況。"我說:"唐太宗之所以這樣做,正是為了求得這種聲譽啊。這樣看來,哪裡知道放囚犯回去,不是預料他們一定再回來以希望赦免,所以才釋放他們呢又哪裡知道被釋放回來的囚犯,不是預料自動回來一定能夠赦免,所以才再回來的呢料想囚犯一定回來才釋放他們,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料想上面一定赦免他們才再回來,這是下面揣摩上面的心思。我只見上面和下面互相揣摩來造成這種聲譽,哪裡有什麼布施恩德和懂得信義呢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唐太宗向天下布施恩德,到這時已經六年了,還不能使小人不做罪大惡極的事;然而一天的恩德,卻能使他們視死如歸,保存信義,這又是講不通的理論啊。"既然這樣,那麼怎樣做才好呢?我說:"釋放了回來的,把他們殺掉而不赦免;然後再釋放一批,他們又回來了,這樣才能知道是布施恩德所造成的。然而這是一定不會有的事啊。至於釋放了能夠自動回來再加以赦免,只能夠偶然試一試罷了;如果屢次這樣做,那麼殺人犯就都不會死了,這能夠作為天下經常的法律麼不能作為經常的法律,難道是聖人的法律麼因此,堯,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據人情,不標新立異來顯示高尚,不違背人情來求取名譽。

注釋①唐太宗之六年:632年(唐太宗貞觀六年)。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有一定作為的皇帝,他在位年間,國勢強大,社會較安定,史稱「貞觀之治」。②大辟:死刑。辟,法。刑法。大辟意為最重的刑罰。③意:估計。④賊:用作動詞,竊,私下行動,引申為窺測。⑤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他們都是儒家崇拜的古代的明君。▲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縱囚論 - 賞析

這是一篇史評,評論唐太宗李世民的假釋死刑囚犯,犯人被釋歸家後又全部按時返回,從而赦免他們的史實。 文章開門見山,警拔有力。從「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說起,定下了全文的基調,標出全文的主旨。接着從唐太宗縱放死囚的史實,以君子與小人相比較,反覆論析,指出唐太宗的做法有悖人情,違反法度,只不過是藉此邀取名譽的一種手段。議論縱橫,深刻入髓。「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而不是什麼「施恩德」「知信義」,揭露得可謂明快酣暢。因此,唐太宗的做法不值得效法,不可以作為「天下之常法」,而應該「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文章據史立論,層層辨析,論證充分,結論高遠,警醒人心也。

據史書記載,唐太宗曾於632年(貞觀六年)下令把等待執行的死囚三百餘人放回家中,令與家人團聚,並約定返回獄中的日期。其後三百餘入均如期返回,朝廷遂赦免其罪。在歐陽修以前,一般的都把這件事傳為「美談」,認為唐太宗能「施恩德」,囚犯「知信義」。作者獨能力排眾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這種敢於創新的精神本身就是可貴的。

《縱囚論》最大的特點是邏輯性強,結構嚴密。全文基本上可以分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個部分。在提出問題時,作者肯定地指出,縱囚一事本身就不近人情,這就為下文的展開定下了基調。在分析問題時,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唐太宗之所以這樣做,純粹是為了沽名釣譽。文章從唐太宗、囚犯的不同的心理活動中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這不過是上演了一場「上下交相賊」的鬧劇。同時,他還從唐太宗登基六年來並沒有消弭小人犯極惡大罪的事實,證明了偶爾的縱囚也解決不了問題。這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筆法,確實犀利無比。在解決問題時,作者旗幟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不管從事何種工作,「必本子人情」。全文渾然一體,無懈可擊。

《縱囚論》的反問句較多,有助於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第二段中採取問答的形式來論證,又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所有這些,都值得認真揣摩。▲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縱囚論 - 創作背影

 《縱囚論》就唐太宗縱囚一事提出了質疑,認為此事不足為訓,並明確地提出了「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這一論點。這是一篇對傳統見解進行辯駁的議論文。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歐陽修

作者: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其它诗文

《新營小齋鑿地爐輒成五言三十七韻》

歐陽修 〔宋代〕

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

墐戶畏初寒,開爐代溫律。

規模不盈丈,廣狹足容膝。

軒窗共幽窳,竹柏助蒙密。

辛勤慚巧宦,窮賤守卑秩。

無術政奚為,有年秋屢實。

文書少期會,租訟省鞭抶。

地僻與世疏,官閒得身佚。

荊蠻苦卑陋,氣候常台郁。

天日每陰翳,風飆多凜凓。

衰顏慘時晚,病骨知寒疾。

蠻床倦晨興,籃輿厭朝出。

南山近樵採,僮僕免呵叱。

御歲畜蹲鴟,饋客薦包橘。

霜薪吹晶熒,石鼎沸啾唧。

披方養丹砂,候節煎秋術。

西鄰有高士,轗軻臥蓬蓽。

鶴髮善高談,鮐背更炙熨。

披裘屢相就,束縕亦時乞。

傳經伏生老,愛酒楊雄吃。

晨灰暖餘杯,夜火爆山粟。

無言兩忘形,相對或終日。

微生慕剛毅,勁強早難屈。

自從世俗牽,常恐天性失。

仰茲微官祿,養此多病質。

省躬由一言,無枉慕三黜。

因知吏隱樂,漸使欲心窒。

面壁或僧禪,倒冠聊酒逸。

螟蛉輕二豪,一馬齊萬物。

啟期為樂三,叔夜不堪七。

負薪幸有瘳,舊學頗思迷。

興亡閱今古,圖籍羅甲乙。

魯冊謹會盟,周公彖凶吉。

詳明左丘辯,馳騁馬遷筆。

金石互鏗鍧,風雲生倏忽。

容爾一開卷,慨然時揜帙。

浮沈恣其間,適若遂聱耴。

吾居誰雲陋,所得乃非一。

五斗豈須慚,優遊歲將畢。

复制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

歐陽修 〔宋代〕

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

綠暗紅嫣渾可事。

綠楊庭院,暖風簾幕,有個人憔悴。

買花載酒長安市,又爭似、家山見桃李。

不枉東風吹客淚。

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

《春分臘雪未全銷,凜冽春寒氣尚驕。》

歐陽修 〔宋代〕

春分臘雪未全銷,凜冽春寒氣尚驕。

攝事初欣迎社燕,尋芳因得過溪橋。

清浮酒蟻醅初撥,暖入◇篁舌漸調。

興味愛君年尚少,莫嫌齋禁暫無憀。

复制

《秋懷二首寄聖俞 其一》

歐陽修 〔宋代〕

孤管叫秋月,清砧韻霜風。天涯遠夢歸,驚斷山千重。

群物動已息,百憂感從中。日月矢雙流,四時環無窮。

隆陰夷老物,摧折壯士胸。壯士亦何為,素絲悲青銅。

复制

《端午帖子 溫成閤四首 其一》

歐陽修 〔宋代〕

香黍筒為粽,靈苗艾作人。芳音邈已遠,節物自常新。

复制

《詔重修太學詩》

歐陽修 〔宋代〕

漢詔崇儒術,虞庠講帝猷。

叢楹新寶構,萬杵逐歡謳。

照爛雲甍麗,迴環壁水流。

冠童儀盛魯,蒿柱德同周。

舞翟彌文郁,橫經盛禮修。

微生聽昕鼓,願齒夏弦游。

复制

《送張洞推官赴永興經略司》

歐陽修 〔宋代〕

自古天下事,及時難必成。

為謀於未然,聰者或莫聽。

患至而後圖,智者有不能。

未遠前日悔,可為來者銘。

熙熙彼西人,老死織與耕。

狂羝一朝叛,烽火四面驚。

用兵五六年,首惡竟逃刑。

仰賴天子聖,乾坤量包並。

苗頑不率德,舜羽舞於庭。

謂此雖異類,有生亦含情。

藩籬被觸突,譬若豨與◇。

馴擾以芻豢,可呼隨指令。

稱藩效臣職,冠帶復人形。

四海得休息,瘡痍肉新生。

敢問前孰失,恃安而弛兵。

酒肴為善將,循默乃名卿。

慮患謂生事,高談笑難行。

一方兵遽起,愚智共營營。

上煩天子仁,旰食憂吾氓。

謀議及台皁,幽棲訪岩扃。

小利不足為,涓流助滄溟。

大功難速就,倉卒始改更。

徒自益紛擾,何由集功名。

乃知深遠畫,施設在安平。

今也實其時,監前豈非明。

嚴嚴經略府,◇俎集豪英。

千營飽而嬉,萬馬牧在垧。

相公黃合老,與國為長城。

張子美而秀,文章博群經。

從軍古雲樂,知己士所榮。

感激報恩義,當來請長纓。

复制

《再至西都》

歐陽修 〔宋代〕

伊川不到十年間,魚鳥今應怪我還。

浪得浮名銷壯節,羞將白髮見青山。

野花向客開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閒。

卻到謝公題壁處,向風清淚獨潺潺。

复制

《宋司空輓辭》

歐陽修 〔宋代〕

文章天下無雙譽,伯仲人間第一流。

出入兩朝推舊德,周旋三事著嘉謀。

從容進退身名泰,寵錫哀榮禮數優。

棠棣從來敦友愛,九原相望接松楸。

复制

《寄題嵩巫亭》

歐陽修 〔宋代〕

平地煙霄向此分,繡楣丹檻照清芬。

風簾春卷秋空碧,剩見西山數嶺雲。

复制

《龍溪》

歐陽修 〔宋代〕

潺潺出亂峰,演漾綠蘿風。

淺瀨寒難涉,危槎路不通。

朝雲起潭側,飛雨◇江中。

更欲尋源去,山深不可窮。

复制

《寄韓子華》

歐陽修 〔宋代〕

人事從來無處定,世塗多故踐言難。

誰如潁水閒居士,十頃西湖一釣竿。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