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白 / 灞陵行送別
拼 译 译

《灞陵行送別》

李白 〔唐代〕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歧,雲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

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

灞陵行送別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送君送到灞陵亭,灞水浩蕩似深情。正上古樹已無鮮花,正邊有傷心其春草,萋萋蘺蘺。我向當地其秦人問路,他說:這正是當初王粲南去走其古道。古道其那頭逶迤連綿通長安,紫色宮闕上浮雲頓生,遮蔽了紅日。正當今夜送君斷腸其時候,雖有黃鸝婉婉而啼,此心愁絕,怎麼忍心聽?

注釋灞陵亭:古亭名,據考在長安東南三十里處。灞陵,也作「霸陵」,漢文帝陵寢之地,因有灞水,遂稱灞陵。浩浩:形容水勢廣大其樣子。王粲: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由於其文才出眾,被稱為「七子之冠冕」。他曾為避難南下荊州,途中作《七哀詩》,表現戰亂之禍害,詩中有「南登灞陵正,回首望長安」句。西京:即唐朝都城長安。紫闕:紫色其宮殿,此指帝王宮殿。一作「紫關」。驪歌:指《驪駒》,《詩經》逸篇名,古代告別時所賦其歌詞。《漢書·儒林傳·王式》:「謂歌吹諸生曰:『歌《驪駒》。』」顏師古註:「服虔曰:『逸《詩》篇名也,見《大戴禮》。客欲去歌之。』」後因以為典,指告別。一作「黃鸝」。▲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411頁

作品注釋主要內容由朝陽山人提供

灞陵行送別 - 賞析

長安東南三十里處,原有一條灞水,漢文帝葬在這裡,所以稱為灞陵。唐代,人們出長安東門相送親友,常常在這裡分手。因此,灞上、灞陵、灞水等,在唐詩里經常是和離別聯繫在一起的。這些詞本身就帶有離別的色彩。「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灞陵」、「灞水」重複出現,烘托出濃郁的離彆氣氛。寫灞水水勢「流浩浩」是實寫,但詩人那種惜別的感情,也正如浩浩的灞水。這是賦,而又略帶比興。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這兩句一筆宕開,大大開拓了詩的意境,不僅展現了灞陵道邊的古樹春草,而且在寫景中透露了朋友臨別時不忍分手,上下顧盼、矚目四周的情態。春草萋萋,會增加離別的惆悵意緒,令詩人傷心不已;而古樹枯而無花,對於春天似乎沒有反映,那種歷經滄桑、歸於默然的樣子,比多情的芳草能引起更深沉的人生感慨。這樣,前面四句,由於點到灞陵、古樹,在傷離、送別的環境描寫中,已經潛伏着懷古的情緒了。於是五六句的出現就顯得自然。

「我向秦人問路岐,雲是王粲南登之古道。」王粲,建安(漢獻帝年號,公元196~220年)時代著名詩人。公元192年(漢獻帝初平三年),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等在長安作亂,他避難荊州,作了著名的《七哀詩》,其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的詩句。這裡說朋友南行之途,是當年王粲避亂時走過的古道,不僅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而且隱括了王粲《七哀詩》中「回首望長安」的詩意。友人在離開灞陵、長別帝都時,也會像王粲那樣,依依不捨地翹首回望。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這是回望所見。漫長的古道,世世代代負載過很多前往長安的人,好像古道自身就飛動着直奔西京。然而西京的巍巍宮殿上,太陽快要西沉,浮雲升起,景象黯淡。這帶有寫實的成份,灞上離長安三十里,回望長安,暮靄籠罩着宮闕的景象是常見的。但在古詩中,落日和浮雲聯繫在一起時,往往有指喻「讒邪害公正」的寓意。這裡便是用落日浮雲來象徵朝廷中邪佞蔽主,讒毀忠良,透露朋友離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政治原因。

從詩中來看,行者和送行者除了一般的離情別緒之外,還有着對於政局的憂慮。「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驪歌,指逸詩《驪駒》,是一首離別時唱的歌,因此驪歌也就泛指離歌。驪歌之所以愁絕,正因為詩人所感受的,並非單純的離別,而是由此觸發的更深廣的愁思。

詩是送別詩,真正明點離別的只有收尾兩句,但卻始終圍繞着送別,詩人抒發的感情也綿長而深厚。這首詩的語言節奏和音調,表現出詩人慾別而不忍別的綿綿情思和內心深處相應的感情旋律。詩以兩個較短的五言句開頭,但「灞水流浩浩」的後面三字,卻把聲音拖長了,仿佛臨歧欲別時感情如流水般地不可控制。隨着這種「流浩浩」的情感和語勢,以下都是七言長句。三句、四句和六句用了三個「之」字,一方面造成語氣的貫注,一方面又在句中把語勢稍稍煞住,不顯得過分流走,則又與詩人送別友人而又欲留住友人的那種感情相似。詩的一二句之間,有「灞陵」和「灞水」相遞連;三四句「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由於排比和用字的重疊,既相遞連,又顯得迴蕩。五六句和七八句,更是頂針直遞而下,這就造成斷而復續、迴環往復的音情語氣,從而體現了別離時內心深處的感情波瀾。圍繞離別,詩人筆下還展開了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古老的西京,綿綿的古道,紫闕落日的浮雲,懷憂去國、曾在灞陵道上留下足跡的前代詩人王粲等等。由于思緒綿綿,向着歷史和現實多方面擴展,因而給讀者以世事浩茫的感受。

李白的詩,妙在不着紙。像這首詩無論寫友情,寫朝局,表面上是用文字寫出來的,實際上更多地是在語言之外暗示的。詩的風格是飄逸的,但飄逸並不等於飄渺空泛,也不等於清空。其思想內容和藝術形象卻又都是豐滿的。詩中展現的西京古道、暮靄紫闕、浩浩灞水,以及那無花古樹、傷心春草,構成了一幅令讀者心神激盪而幾乎目不暇接的景象,這和清空飄渺便迥然不同。像這樣隨手寫去,自然流逸,但又有渾厚的氣象,充實的內容,是其他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中國李白研究(2001-2002年集)——紀念李白誕生13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07-308頁

灞陵行送別 - 創作背影

這首送別詩當作於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前後,此時李白入長安已有一段時日。從詩意看,詩人所送的行者是一位遭受排擠、仕途失意之人,在詩人的寄寓中,有着政治的因素。

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2月版:第403頁

李白

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其它诗文

《贈別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李白 〔唐代〕

去國客行遠,還山秋夢長。

梧桐落金井,一葉飛銀床。

覺罷攬明鏡,鬢毛颯已霜。

良圖委蔓草,古貌成枯桑。

欲道心下事,時人疑夜光。

因為洞庭葉,飄落之瀟湘。

令弟經濟士,謫居我何傷。

潛虬隱尺水,著論談興亡。

客遇王子喬,口傳不死方。

入洞過天地,登真朝玉皇。

吾將撫爾背,揮手遂翱翔……。

复制

《效古二首 其二》

李白 〔唐代〕

自古有秀色,西施與東鄰。

蛾眉不可妒,況乃效其顰。

所以尹婕妤,羞見邢夫人。

低頭不出氣,塞默少精神。

寄語無鹽子,如君何足珍。

复制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後三首》

李白 〔唐代〕

今日竹林宴,我家賢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後發清狂。

船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

白鷗閒不去,爭拂酒筵飛。

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湖邊採蓮婦》

李白 〔唐代〕

小姑織白紵,未解將人語。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萬重。

長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

願學秋胡婦,貞心比古松。

《元丹丘歌》

李白 〔唐代〕

元丹丘,愛神仙,朝飲潁川之清流,暮還嵩岑之紫煙,三十六峰長周旋。

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橫河跨海與天通,我知爾游心無窮。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李白 〔唐代〕

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雲。

造化辟川岳,瞭然楚漢分。

長風鼓橫波,合沓蹙龍文。

憶昔傳游豫,樓船壯橫汾。

今茲討鯨鯢,旌旆何繽紛。

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

黃花不掇手,戰鼓遙相聞。

劍舞轉頹陽,當時日停曛。

酣歌激壯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東籬下,淵明不足群。

《君馬黃》

李白 〔唐代〕

君馬黃,我馬白。

馬色雖不同,人心本無隔。

共作遊冶盤,雙行洛陽陌。

長劍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各有千金裘,俱為五侯客。

猛虎落陷阱,壯夫時屈厄。

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

《宿白鷺洲,寄楊江寧》

李白 〔唐代〕

朝別朱雀門,暮棲白鷺洲。波光搖海月,星影入城樓。

望美金陵宰,如思瓊樹憂。徒令魂入夢,翻覺夜成秋。

綠水解人意,為余西北流。因聲玉琴里,蕩漾寄君愁。

复制

《雜曲歌辭•高句麗》

李白 〔唐代〕

金花折風帽,白馬小遲回。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

复制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唐代〕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复制

《秋夕書懷(一作秋日南遊書懷)》

李白 〔唐代〕

北風吹海雁,南渡落寒聲。感此瀟湘客,淒其流浪情。

海懷結滄洲,霞想游赤城。始探蓬壺事,旋覺天地輕。

澹然吟高秋,閒臥瞻太清。蘿月掩空幕,松霜結前楹。

滅見息群動,獵微窮至精。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复制

《題畫李白望月》

李白 〔唐代〕

莫嘯天邊風,莫捉海底月。長鯨不可騎,一去無休歇。

春山富白雲,歸來同采蕨。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