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賀 / 殘絲曲
拼 译 译

《殘絲曲》

李賀 〔唐代〕

垂楊葉老鶯哺兒,殘絲欲斷黃蜂歸。

綠鬢年少金釵客,縹粉壺中沉琥珀。

花台欲暮春辭去,落花起作迴風舞。

榆莢相催不知數,沈郎青錢夾城路。

殘絲曲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垂楊的綠葉已老,鶯鳥在哺育幼雛,柳絮不再吹綿,黃蜂兒已不見蹤跡。頭髮漆黑的少年伴着金釵女郎,手執銀壺,仍在琥珀美酒中沉溺。花台已經向暮,芳春就要告辭,晚風吹起了落花,正在半空中飛舞。夾城路結滿榆莢,似在催遊人歸去,哦,夾城路,一條青錢鋪就的路。

注釋殘絲:遊絲也,蟲類所吐之絲,飄浮空中。沈約詩:"春風起春樹,遊絲曖如網。"綠鬢:烏黑的頭髮。年少:少年。金釵客:指女郎。縹粉:青白色。琥珀:松柏樹脂的化石,色淡黃或紅褐,此指琥珀色的酒。沈郎:晉代沈充,《晉書·食貨志》載吳興沈充鑄小錢,謂之「沈郎錢」。青錢:榆莢,色白,成串,形似錢。夾城:唐代長安東城牆為雙重城牆,中有路,很寬大,是帝王自宮中赴曲江、芙蓉園遊覽的通道。▲

滕學欽疏譯.李賀詩歌全集簡疏:中國書店,2010.09:第3頁

殘絲曲 - 賞析

首二句寫暮春景象,詩語無片言隻字言及暮春,遠比明言還要強烈。因為四種物色的形象是那樣鮮明,有力地打人人們的感官,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可以看出:那育雛的春鶯就棲止在濃枝密葉之中,那欲絕的遊絲也正伴着黃蜂飄然飛去。動靜相問,層次分明,交織成一幅渾融的圓面,見出詩人運筆狀物之妙。

次二句轉入人事活動。兩句詩只擺出青春少年,妙齡女子,青白色的酒壺中滿盛着琥珀色美酒,不再說什麼,而一幅青年男女遊春宴飲的畫面已呈現在我們眼前。至於那宴飲的具體情景,是否「賓既醉止,載號載呶,亂我籩豆,屢舞欺繳」,都留給人們憑藉自己的經驗去加以補充。藝術的啟示力極強,含蓄而有餘味。將這兩句與首二句合觀,宴飲乃發生在暮春背景之下,這不禁又發人深省。明媚春光,可謂良辰美景。男女游賞,可謂賞心樂事。面對暮春,他們是想用賞心樂事去沖淡良辰美景即將逝去的失落心境呢?還是惶恐於良辰美景的即將消歇,想更多享受一些賞心樂事呢?總之,兩種情景的重合,使這兩句詩從字面之外噴薄出一股珍時惜逝、汲汲不可終日的濃郁情思。詩意不是出自詩語所敘,而是產生於甄種情景的配合,耐人品味,妙不可言。

詩的後半句寫大好春光無可挽回地逝去。這樣一點簡單的意思,用了四句詩,卻不覺冗長,其中大有奧妙。「花台」二旬將花與春充分擬人化,寫得生動引人,情意纏綿。本來是春去花謝,主動者在春,詩人卻偏偏反轉來說,花謝春歸。由於花事欲暮,不免使春興味索然,要黯然辭別歸去了。然而花對於春,又是那樣飽含繫戀之情。你看,花瓣雖已離枝,卻還要做一次最後的掙扎,隨風迴旋起舞,它是多麼想用自己的生存留住那美好的春天。這落花戀春的背後又何嘗不括含青年惜時的深慨。落花的情態又不免誘發一個問題:它那竭盡生命的努力,便能留住春天嗎?這使得後兩句很自然地成為這一問題的回答,一呼一應,迭宕有致。四句詩里隱含一問一答,以落花為問,以榆莢為答,構思巧妙,筆路活脫,意趣盎然。

這首詩形象凸出,色彩鮮明,無論是垂楊春鶯,殘絲黃蜂,還是綠鬢金釵,落花青錢,無不、以其分明的形色深深印入人們腦中。而其組章造意,含蓄奇掘,攫人思緒。這些都表現了李賀詩藝術的特色。▲

宋緒連 初旭編.三李詩鑑賞辭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639頁

滕學欽疏譯.李賀詩歌全集簡疏:中國書店,2010.09:第3頁

殘絲曲 - 創作背影

李賀幼而能文,貞元末即已有名。當時結伴遊春,乃是昌谷的舊俗。李賀見榆莢滿路,落花迴風,感時光易逝、春去難留,滿懷愁思,頗有感觸,於是便寫下了這首詩。此詩雖作於暮春,然此詩不若其後詩作情調之悲涼。

劉衍著.劉衍論著集:湖南文藝出版社,2008.1:第51頁

李賀

作者:李賀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李賀其它诗文

《莫愁曲》

李賀 〔唐代〕

草生龍陂下,鴉噪城堞頭。

何人此城裡?城角栽石榴。

青絲系五馬,黃金絡雙牛。

白魚駕蓮船,夜作十里游。

歸來無人識,暗上沉香樓。

羅床倚瑤瑟,殘月傾簾鈎。

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樹秋。

若負平生意,何名作莫愁?。

复制

《月漉漉篇》

李賀 〔唐代〕

月漉漉,波煙玉。

莎青桂花繁,芙蓉別江木。

粉態袷羅寒,雁羽鋪煙濕。

誰能看石帆,乘船鏡中入。

秋白鮮紅死,水香蓮子齊。

挽菱隔歌袖,綠刺罥銀泥。

复制

《沙路曲》

李賀 〔唐代〕

柳臉半眠丞相樹,佩馬釘鈴踏沙路。

斷燼遺香裊翠煙,燭騎啼烏上天去。

帝家玉龍開九關,帝前動笏移南山。

獨垂重印押千官,金窠篆字紅屈盤。

沙路歸來聞好語,旱火不光天下雨。

复制

《苦篁調嘯引》

李賀 〔唐代〕

請說軒轅在時事,伶倫采竹二十四。

伶倫采之自昆丘,軒轅詔遣中分作十二。

伶倫以之正音律,軒轅以之調元氣。

當時黃帝上天時,二十三管咸相隨,唯留一管人間吹。

無德不能得此管,此管沉埋虞舜祠。

复制

《春晝》

李賀 〔唐代〕

朱城報春更漏轉,光風催蘭吹小殿。

草細堪梳,柳長如線。

卷衣秦帝,掃粉趙燕。

日含畫幕,蜂上羅薦。

平陽花塢,河陽花縣。

越婦支機,吳蠶作繭。

菱汀系帶,荷塘倚扇。

江南有情,塞北無恨。

复制

《巴童答》

李賀 〔唐代〕

巨鼻宜山褐,龐眉入苦吟。

非君唱樂府,誰識怨秋深。

复制

《黃頭郎》

李賀 〔唐代〕

黃頭郎,撈攏去不歸。

南浦芙蓉影,愁紅獨自垂。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玉瑟調青門,石雲濕黃葛。

沙上蘼蕪花,秋風已先發。

好持掃羅薦,香出鴛鴦熱。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李賀 〔唐代〕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复制

《寒食搖揚天,憤景長肅殺。》

李賀 〔唐代〕

合浦無明珠,龍洲無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給使君須。

越婦未織作,吳蠶始蠕蠕。縣官騎馬來,獰色虬紫須。

懷中一方板,板上數行書。不因使君怒,焉得詣爾廬。

越婦拜縣官,桑牙今尚小。會待春日晏,絲車方擲掉。

越婦通言語,小姑具黃粱。縣官踏餐去,簿吏復登堂。

奇俊無少年,日車何躃躃.我待紆雙綬,遺我星星發。

都門賈生墓,青蠅久斷絕。寒食搖揚天,憤景長肅殺。

皇漢十二帝,唯帝稱睿哲。一夕信豎兒,文明永淪歇。

南山何其悲,鬼雨灑空草。長安夜半秋,風前幾人老。

低迷黃昏徑,裊裊青櫟道。月午樹無影,一山唯白曉。

漆炬迎新人,幽壙螢擾擾。

星盡四方高,萬物知天曙。己生須己養,荷擔出門去。

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國路。曉思何譊譊,闤闠千人語。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蟄蟄垂葉厚。

岑中月歸來,蟾光掛空秀。桂露對仙娥,星星下雲逗。

淒涼梔子落,山璺泣清漏。下有張仲蔚,披書案將朽。

复制

《馬詩二十三首 其十七》

李賀 〔唐代〕

白鐵剉青禾,砧間落細莎。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

复制

《和外舅主簿公自為輓詩》

李賀 〔唐代〕

五十年前馬上飛,青春如水去難追。一從玉樹歌殘後,數到黃粱夢覺時。

李賀元無樓可記,劉伶漫有鍤相隨。少須海上蟠桃熟,歸簉仙班恐未遲。

复制

《朝宗見和複次韻謝之》

李賀 〔唐代〕

拾得佳篇李賀門,鸞箋重錄教諸孫。清於月夕瀟湘水,淡似清秋太華雲。

發藥例雖沾剩馥,鈎深應寡與玄文。何時紅樹尋詩社,琢句令傾瀲灩樽。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