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華 / 弔古戰場文
拼 译 译

《弔古戰場文》

李華 〔唐代〕

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

河水縈帶,群山糾紛。

黯兮慘悴,風悲日曛。

蓬斷草枯,凜若霜晨。

鳥飛不下,獸鋌亡群。

亭長告余曰:「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

往往鬼哭,天陰則聞。

」傷心哉!秦歟漢歟?將近代歟?吾聞夫齊魏徭戍,荊韓召募。

萬里奔走,連年暴露。

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地闊天長,不知歸路。

寄身鋒刃,腷臆誰愬?秦漢而還,多事四夷,中州耗斁,無世無之。

古稱戎夏,不抗王師。

文教失宣,武臣用奇。

奇兵有異於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

嗚呼噫嘻!吾想夫北風振漠,胡兵伺便。

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野豎旌旗,川回組練。

法重心駭,威尊命賤。

利鏃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

聲析江河,勢崩雷電。

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積雪沒脛,堅冰在須。

鷙鳥休巢,征馬踟躕。

繒纊無溫,墮指裂膚。

當此苦寒,天假強胡,憑陵殺氣,以相剪屠。

徑截輜重,橫攻士卒。

都尉新降,將軍復沒。

屍踣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

無貴無賤,同為枯骨。

可勝言哉!鼓衰兮力竭,矢盡兮弦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

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

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雲冪冪。

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傷心慘目,有如是耶!吾聞之:牧用趙卒,大破林胡,開地千里,遁逃匈奴。

漢傾天下,財殫力痡。

任人而已,豈在多乎!周逐獫狁,北至太原。

既城朔方,全師而還。

飲至策勛,和樂且閒。

穆穆棣棣,君臣之間。

秦起長城,竟海為關。

荼毒生民,萬里朱殷。

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徧野,功不補患。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

誰無兄弟?如足如手。

誰無夫婦?如賓如友。

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

人或有言,將信將疑。

悁悁心目,寤寐見之。

布奠傾觴,哭望天涯。

天地為愁,草木淒悲。

弔祭不至,精魂無依。

必有凶年,人其流離。

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

弔古戰場文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廣大遼闊的無邊無際的曠野啊,極目遠望看不到人影。河水彎曲得像帶子一般,遠處無數的山峰交錯在一起。一片陰暗淒涼的景象:寒風悲嘯,日色昏黃,飛蓬折斷,野草枯萎,寒氣凜冽猶如降霜的冬晨。鳥兒飛過也不肯落下,離群的野獸奔竄而過。亭長告訴我說:「這兒就是古代的戰場,曾經全軍覆沒。每逢陰天就會聽到有鬼哭的聲音。真令人傷心啊!這是秦朝、漢朝,還是近代的事情呢?

我聽說戰國時期,齊魏徵集壯丁服役,楚韓募集兵員備戰。士兵們奔走萬裡邊疆,年復一年暴露在外,早晨尋找沙漠中的水草放牧,夜晚穿涉結冰的河流。地遠天長,不知道哪裡是歸家的道路。性命寄託於刀槍之間,苦悶的心情向誰傾訴?自從秦漢以來,四方邊境上戰爭頻繁,中原地區的損耗破壞,也無時不有。古時稱說,外夷中夏,都不和帝王的軍隊為敵;後來不再宣揚禮樂教化,武將們就使用奇兵詭計。奇兵不符合仁義道德,王道被認為迂腐不切實際,誰也不去實行。

唉喲喲!我想像北風搖撼着沙漠,胡兵乘機來襲。主將驕傲輕敵,敵兵已到營門才倉卒接戰。原野上豎起各種戰旗,河谷地奔馳着全副武裝的士兵。嚴峻的軍法使人心驚膽戰,當官的威權重大,士兵的性命微賤。鋒利的箭鏃穿透骨頭,飛揚的沙粒直撲人面。敵我兩軍激烈搏鬥,山川也被震得頭昏眼花。聲勢之大,足以使江河分裂,雷電奔掣。何況正值極冬,空氣凝結,天地閉塞,寒氣凜冽的翰海邊上,積雪陷沒小腿,堅冰凍住鬍鬚。兇猛的鷙鳥躲在巢里休息,慣戰的軍馬也徘徊不前。綿衣毫無暖氣,人凍得手指掉落,肌膚開裂。在這苦寒之際,老天假借強大的胡兵之手,憑仗寒冬肅殺之氣,來斬伐屠戮我們的士兵,半途中截取軍用物資,攔腰沖斷士兵隊伍。都尉剛剛投降,將軍又復戰死。屍體僵仆在大港沿岸,鮮血淌滿了長城下的窟穴。無論高貴或是卑賤,同樣成為枯骨。說不完的悽慘喲!鼓聲微弱啊,戰士已經精疲力竭;箭已射盡啊,弓弦也斷絕。白刃相交肉搏啊,寶刀已折斷;兩軍迫近啊,以生死相決。投降吧?終身將淪於異族;戰鬥吧?屍骨將暴露於沙礫!鳥兒無聲啊群山沉寂,漫漫長夜啊悲風淅淅,陰魂凝結啊天色昏暗,鬼神聚集啊陰雲厚積。日光慘澹啊映照着短草,月色悽苦啊籠罩着白霜。人間還有像這樣令人傷心慘目的景況嗎?

我聽說過,李牧統率趙國的士兵,大破林胡的入侵,開闢疆土千里,匈奴望風遠逃。而漢朝傾全國之力和匈奴作戰,反而民窮財盡,國力削弱。關鍵是任人得當,哪在於兵多呢!周朝驅逐獫狁,一直追到太原,在北方築城防禦,爾後全軍凱旋迴京,在宗廟舉行祭祀和飲宴,記功授爵,大家和睦愉快而又安適。君臣之間,端莊和藹,恭敬有禮。而秦朝修築長城,直到海邊都建起關塞,殘害了無數的人民,鮮血把萬里大地染成了赤黑;漢朝出兵攻擊匈奴,雖然占領了陰山,但陣亡將士骸骨遍野,互相枕藉,實在是得不償失。

蒼天所生眾多的人民,誰沒有父母?誰不是盡心盡力地奉養父母,生怕他們不能壽終正寢。誰沒有親如手足的兄弟?誰沒有相敬如賓友的妻子?他們活着受過什麼恩惠?又犯了什麼罪過而遭殺害?他們的生死存亡,家中無從知道;即使聽到有人傳訊,也是疑信參半。整日憂愁鬱悶,夜間音容入夢。不得已只好陳列祭品,酹酒祭奠,望遠痛哭。天地為之憂愁,草木也含悲傷。這樣不明不白的弔祭,不能為死者在天之靈所感知,他們的精魂也無所歸依。何況戰爭之後,一定會出現災荒,人民難免流離失所。唉唉!這是時勢造成,還是命運招致呢?從古以來就是如此!怎樣才能避免戰爭呢?惟有宣揚教化,施行仁義,才能使四方民族為天子守衛疆土啊。

注釋[1]浩浩:遼闊的樣子。垠(yín銀):邊際。[2]夐(xiòng):遠。[3]糾紛:重疊交錯的樣子。[4]黯:昏黑。[5]曛:赤黃色,形容日色昏暗。[6]蓬:草名,即蓬蒿。秋枯根拔,隨風飄轉。[7]挺:通「鋌」(tǐng),疾走的樣子。[8]亭長:秦漢時每十里為一亭,設亭長一人,掌管治安、訴訟等事。唐代在尚書省各部衙門設置亭長,負責省門開關和通報傳達事務,是流外(不入九品職級)吏職。此借指地方小吏。[9]三軍:周制:天子置六軍,諸侯大國可置三軍,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此處泛指軍隊。[10]齊魏、荊韓:戰國七雄中的四個國家。荊,即楚國。這裡泛指戰國時代。召募:以錢物招募兵員。徭役和召募,是封建時代的義務兵和僱傭兵。[11]腷(bì必)臆:心情苦悶。愬,即「訴」。[12]四夷:四方邊境的少數民族。夷,古時對異族的貶稱。[13]耗斁(dù妒):損耗敗壞。[14]戎:西方少數民族。此泛指少數民族。夏:華夏,漢族。[15]王師:帝王的軍隊。古稱帝王之師是應天順人、弔民伐罪的仁義之師。[16]文教:指禮樂法度,文章教化。[17]用奇:使用陰謀詭計。[18]奇兵:乘敵不備進行突然襲擊的部隊。[19]王道:指禮樂仁義等治理天下的準則。迂闊:迂腐空疏。[20]期門:軍營的大門。[21]旌旗:旗幟的統稱。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鳥羽作竿飾的旗。[22]組練:即「組甲被練」,戰士的衣甲服裝。此代指戰士。[23]析:分離,劈開。原作「折」,據《唐文粹》及《文集》改。[24]窮陰:猶窮冬,極寒之時。[25]海隅:西北極遠之地。海,瀚海,在蒙古高原東北;一說指今內蒙古自治區之呼倫貝爾湖。[26]繒纊(zēng增kuàng曠):繒,絲織品的總稱。纊,絲綿。古代尚無棉花,絮衣都用絲棉。[27]憑陵:憑藉,倚仗。[28]輜(zī資)重:軍用物資的總稱。[29]都尉:官名,此指職位低於將軍的武官。[30]踣(bó博):僵仆。[31]勝(shēng生):盡。[32]蹙(cù促):迫近,接近。[33]冪(mì密)冪:深濃陰暗。[34]牧:李牧,戰國末趙國良將,守雁門(今山西北部),大破匈奴的入侵,擊敗東胡,降服林胡(均為匈奴所屬的部族)。其後十餘年,匈奴不敢靠近趙國邊境。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35]殫(dān丹):盡。痡(pū鋪):勞倦,病苦。漢武帝時,多次大舉征伐匈奴及大宛、西羌、南越,以至「賦稅既竭,猶不足以奉戰士」、「天下虛耗」,甚至「人復相食」。見《史記·平準書》、《漢書·食貨志》。[36]獫狁(xiǎn險yǔn允):也作「獫狁」、「葷粥」、「獯鬻」、「薰育」、「葷允」等,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即匈奴的前身。周宣王時,狁南侵,宣王命尹吉甫統軍抗擊,逐至太原(今寧夏固原縣北),不再窮追。二句出自《詩經·小雅·六月》:「薄伐狁,至於太原」。[37]城:築城。朔方:北方。一說即今寧夏靈武縣一帶。句出《詩經·小雅·出車》:「天子命我,城彼朔方。」[38]飲至:古代盟會、征伐歸來後,告祭於宗廟,舉行宴飲,稱為「飲至」。策勛,把功勳記載在簡策上。句出《左傳》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勛焉,禮也。」[39]穆穆:端莊盛美,恭敬謹肅的樣子,多用以形容天子的儀表,如《禮記·曲禮下》:「天子穆穆」。棣(dì弟)棣,文雅安和的樣子。[40]荼(tú塗)毒:殘害。[41]殷(yān煙):赤黑色。《左傳》成公二年杜註:「血色久則殷。」[42]陰山:在今內蒙古中部,西起河套,東接內興安嶺,原為匈奴南部屏障,匈奴常由此以侵漢。漢武帝時,為衛青、霍去病統軍奪取,漢軍損失亦慘重。[43]蒼蒼:指天。蒸,通「烝」,眾,多。[44]悁(yuān冤)悁:憂愁鬱悶的樣子。[45]寤寐:夢寐。[46]布奠傾觴:把酒倒在地上以祭奠死者。布,陳列。奠,設酒食以祭祀。[47]不至:不能達於死者。精魂:精氣靈魂。古時認為人死後,其精氣靈魂能夠離開身體而存在。[48]凶年:荒年。語出《老子道德經》第三十章:「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大舉興兵造成大量農業勞動力的徵調傷亡,再加上雙方軍隊的蹂躪掠奪以及軍費的負擔,必然影響農業生產的種植和收成。故此處不僅指自然災荒。[49]守在四夷:語出《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弔古戰場文 - 賞析

《弔古戰場文》是李華「極思研搉」的力作,以憑弔古戰場起興,中心是主張實行王道,以仁德禮義悅服遠人,達到天下一統。在對待戰爭的觀點上,主張興仁義之師,有徵無戰,肯定反侵略戰爭,反對侵略戰爭。文中把戰爭描繪得十分殘酷悽慘,旨在喚起各階層人士的反戰情緒,以求做到「守在四夷」,安定邊防,具有強烈的針對性。雖用駢文形式,但文字流暢,情景交融,主題鮮明,寄意深切,不愧為古今傳誦的名篇。

《弔古戰場文》名為「弔古」,實是諷今。全文以「古戰場」為抒情的基點,以「傷心哉」為連綴全篇的感情主線,以遠戍的苦況、兩軍廝殺的慘狀、得人與否的對比、士卒家屬弔祭的悲愴為結構層次,層層鋪敘,愈轉愈深,結末點出主旨。結構緊湊,一氣呵成。開篇劈空描寫古戰場陰森悲涼的氣象:沙漠空曠無邊,杳無人跡,河水迴環纏繞,群山交錯雜列,天地昏暗,氣象憔悴,飛蓬根斷,野草枯死.飛鳥不肯落下,野獸離群而奔突,使人觸目驚心,魂失魄散。接着文鋒一轉,借亭長之口點題,敘說古戰場「常覆三軍」的歷史和天陰鬼哭的慘狀,增強了文章的可信性與感染力。再以「傷心哉」的慨嘆,傾吐深沉的弔古之情,給全篇籠罩上了一層愁慘黯淡的感情色彩。「秦歟?漢歟?將近代歟?」發問深婉,有力統領起全文。

第二段寫士卒遠戍的苦況和秦漢以來「多事四夷」的原因。作者以「吾聞夫」提領,展開了對歷史的回溯,描述遠戍士卒歷盡行軍、露營、夜渡、屯戍之苦。地闊天長,戍邊日久,歸途知在何處?寄身鋒刃,性命難保,怨憤向誰傾訴?但是,戍卒的悲慘遭遇是怎樣造成的?「秦漢而還」以下便指出其原因。認為自秦漢以來,為開邊拓土,「多事四夷」,邊境戰事頻仍,致使「文教失宣」,王道莫為。這就把罪責推到封建帝王及其所推行的政策上,極為尖銳深刻。作者行王道,反霸道,以「仁義」安撫「四夷」的觀點是有進步意義的。

第三段描摹兩軍廝殺的激烈、悲慘的情狀,是全篇的主體。作者以「吾想夫」馳騁其宏偉的想象,用鋪排揚厲、踵事增華的筆法,描繪了兩次兩軍交鋒的戰爭場面,且一次比一次激烈,一次比一次殘酷。如是在北風掀動沙漠的地方,胡兵憑藉地利進犯,中原主將驕慢輕敵,倉促應戰,兵卒畏於嚴酷的軍法,不得不拼命死戰。兩軍相搏,廝殺聲震撼山川,崩裂江河,攻勢迅猛,如雷鳴閃電。如是在「窮陰凝閉,凜冽海隅」的「苦寒」季節,胡兵又憑藉天時「徑截輜重,橫攻士卒」,中原將士被殺得「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慘不可言。行文至此,作者又以騷體句式抒寫悽惻悲憤之情,深沉憑弔之意。兩軍交鋒激戰,鼓衰力盡,矢竭弦絕,白刃相交,寶刀斷折,士卒浴血拼殺,場面悲壯而激烈。在此生死關頭,士卒心情極為矛盾:「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骨暴沙礫。」真是字字悲痛,聲聲哀怨。這發自士卒肺腑的心聲,是對擴邊戰爭的血淚控訴。作者滿懷沉痛心情,以凝重的筆墨,描寫了全軍覆沒後戰場上的沉寂、陰森、悽愴的景象,與前文兩軍廝殺時那種「勢崩雷電」的聲勢形成了強烈的對照,也是對前文「往往鬼哭,天陰則聞」的呼應。面對這種慘相,作者那「傷心哉」的感情發展到了高潮,發出了「傷心慘目,有如是耶」的深沉浩嘆,它撞擊着歷代讀者的心扉!

第四段以「吾聞之」領起,採用歷代戰爭對比的方法,說明戰爭勝敗的關鍵。先用「牧用趙卒」和「漢傾天下」相比,一個「大破林胡,開地千里」,一個搞得「財殫力痛」,從而得出「任人而已,其在多乎」的結論,說明解決邊患問題關鍵是選用良將,而不在於用兵多少。再以「周逐獫狁」與「秦起長城」、「漢擊匈奴」對比:有的「全師而還」,君臣和樂安閒,雍容嫻雅;有的「荼毒生靈,萬里朱殷」;有的「雖得陰山」,「功不補患」。說明解決邊患的辦法是以「仁義」、「王道」安撫四夷,而不是黷武開邊。引古是為證今,作者用歷史事實揭露了唐代開邊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也諷刺了唐玄宗用人不當。

第五段通過「弔祭」的場面,進一步對造成「蒸民」骨肉離散的戰爭作了血淚控訴。「蒼蒼蒸民,誰無父母」幾句,作者從人道主義出發,用鋪排的句式,反詰的語氣,氣盛言宜地對「開邊意未已」的統治者發出了「蒼蒼蒸民」「殺之何咎」的質問。接着又襲用漢代賈捐之《議罷珠崖疏》「父戰死於前,子斗傷於後,老母、寡妻飲泣巷哭,遙設虛祭,想魂乎萬里之外」的文義,點化出「布奠傾觴,哭望天涯」,悲愴淒涼的弔祭場面。面對着這「天地為愁,草木淒悲」的慘狀,聯想到「從古如斯」的一幕幕悲劇,提出了「守在四夷」的主張。結尾點明全文的主旨,與上文相呼應,極為巧妙有力。

《弔古戰場文》雖以駢體為宗,但與六朝以來流行的講求偶辭儷句,鋪陳事典,注重形式美,內容空洞貧乏的駢文有很大的不同。作者李華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者之一。

李華提倡古文,力求克服齊梁靡麗之習,於駢儷之中寓古文之氣,以散馭俳,崇雅去浮,使文章顯示了清新質樸和剛勁有力的格調,充分表現了盛唐新體文賦的特色。

謝榛說:「熟讀所作,有雄渾如大海奔濤,秀拔如孤峰峭壁。」(《四溟詩話》)《弔古戰場文》在構思和表現手法上富有創造性。過去的弔文多以抒情為主,而《弔古戰場文》則以議論為主。這些「帶情韻以行」的議論,高屋建瓴,一瀉直下,氣勢甚壯。中間用感嘆句、反詰句調節節奏,使音調鏗鏘,參差成趣。運用誇張、對偶、排比、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造成了一唱三嘆的韻致,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段與段之間又以「吾聞夫」、「吾想夫」、「吾聞之」等散文性質的詞語連接,使全篇始終保持着像「大海奔濤」一樣「沛然莫之能御」的磅礴氣勢,一掃歷來駢文那種綺麗柔弱的文風。這對後世的文賦有着頗大的影響。▲

編者 吳調侯.《古文觀止》:作家出版社,2008:251

弔古戰場文 - 創作背影

《弔古戰場文》是唐代李華「極思確榷」的名篇。此文有感於玄宗後期,內政不修,濫事征伐而發。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對唐王朝的黷武政策所發動的不義戰爭,都有過批判,與李、杜同時代的李華,其《弔古戰場文》也與李、杜的詩具有同樣的寫作意圖和社會意義。

編者 吳調侯.《古文觀止》:作家出版社,2008:251

李華

作者:李華

李華(715-766年),字遐叔,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唐代大臣、文學家。開元二十三年,中進士。天寶二年,登博學宏辭科,拜監察御使,轉右補闕。安祿山攻陷長安時,被迫接受鳳閣舍人偽職。「安史之亂」平定後,貶為杭州司戶參軍。後來,隱居大別山南麓,信奉佛法。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病故。作為著名散文家,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並與蕭穎士、顏真卿積極共倡古義,開啟唐代古文運動之先河,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李華其它诗文

《江州臥疾送李侍御歌》

李華 〔唐代〕

江沉沉兮雨淒淒,洲渚沒兮玄雲低,傷別心兮聞鼓鼙。

复制

《奉使朔方,贈郭都護》

李華 〔唐代〕

絕塞臨光祿,孤營佐貳師。

鐵衣山月冷,金鼓朔風悲。

都護徵兵日,將軍破虜時。

揚鞭玉關道,回首望旌旗。

复制

《詠史十一首 其五》

李華 〔唐代〕

漢皇修雅樂,乘輿臨太學。

三老與五更,天王親割牲。

一人調風俗,萬國和且平。

單于驟款塞,武庫欲銷兵。

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

至今壝壇下,如有簫韶聲。

复制

《詠史十一首》

李華 〔唐代〕

昂藏獬豸獸,出自太平年。

亂代乃潛伏,縱人為禍愆。

嘗聞斷馬劍,每壯朱雲賢。

身死名不滅,寒風吹墓田。

精靈如有在,幽憤滿松煙。

漢皇修雅樂,乘輿臨太學。

三老與五更,天王親割牲。

一人調風俗,萬國和且平。

單于驟款塞,武庫欲銷兵。

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

至今壝壇下,如有簫韶聲。

巢許在嵩潁,陶唐不得臣。

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親。

綿邈數千祀,丘中誰隱淪。

朝游公卿府,夕是山林人。

蒲帛揚側陋,薜蘿為縉紳。

九重念入夢,三事思降神。

且設庭中燎,寧窺泉下鱗。

漢時征百粵,楊仆將樓船。

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騷然。

島夷非敢亂,政暴地仍偏。

得罪因懷璧,防身輒控弦。

三軍求裂土,萬里詎聞天。

魏闕心猶在,旗門首已懸。

如何得良吏,一為制方圓。

秦滅漢帝興,南山有遺老。

危冠揖萬乘,幸得厭征討。

當君逐鹿時,臣等已枯槁。

寧知市朝變,但覺林泉好。

高臥三十年,相看成四皓。

帝言翁甚善,見顧何不早。

咸稱太子仁,重義亦尊道。

側聞驪姬事,申生不自保。

暫出商山雲,朅來趨灑掃。

東宮成羽翼,楚舞傷懷抱。

後代無其人,戾園滿秋草。

日照崑崙上,羽人披羽衣。

乘龍駕雲霧,欲往心無違。

此山在西北,乃是神仙國。

靈氣皆自然,求之不可得。

何為漢武帝,精思遍群山。

糜費巨萬計,宮車終不還。

蒼蒼茂陵樹,足以戒人間。

天生忠與義,本以佐雍熙。

何意李司隸,而當昏亂時。

古墳襄城野,斜徑橫秋陂。

況不禁樵採,茅莎無孑遺。

高標尚可仰,精爽今何之。

一忤中常侍,銜冤誰見知。

嘗觀黨錮傳,撫卷不勝悲。

文侯耽鄭衛,一聽一忘餐。

白雪燕姬舞,朱弦趙女彈。

淫聲流不返,慆盪日無端。

獻歲受朝時,鳴鐘宴百官。

兩床陳管磬,九奏殊未闌。

對此唯恐臥,更能整衣冠。

蜀主相諸葛,功高名亦尊。

驅馳千萬眾,怒目瞰中原。

曹伯任公孫,國亡身不存。

社宮久蕪沒,白雁猶飛翻。

勿言君臣合,可以濟黎元。

為蜀諒不易,如曹難復論。

六國韓最弱,末年尤畏秦。

鄭生為韓計,且欲疲秦人。

利物可分社,原情堪滅身。

咸陽古城下,萬頃稻苗新。

沂水春可涉,泮宮映楊葉。

麗色異人間,珊珊搖珮環。

展禽恆獨處,深巷生禾黍。

城上飛海雲,城中暗春雨。

適來鳴珮者,復是誰家女。

泥沾珠綴履,雨濕翠毛簪。

電影開蓮臉,雷聲飛蕙心。

自言沂水曲,采萍兼采菉。

歸徑雖可尋,天陰光景促。

憐君貞且獨,願許君家宿。

徒勞惜衾枕,了不顧雙蛾。

艷質誠可重,淫風如禮何。

周王惑褒姒,城闕成陂陀。

复制

《烏煙鬼》

李華 〔唐代〕

烏煙鬼,少年狀貌真魁偉。如何轉盼須臾爾,變化魌魑難嚮邇。

可憐晝亦如夜時,生亦如死期。寄言三五少年子,莫向紅塵作鬼嬉。

烏鬼含冤白鬼笑,故鬼前驅新鬼嘯。風雨回首一燈昏,數點青燐猶照耀。

區區蠻觸越南都,令行禁止風霜俱。白日如鏡照寰宇,鬼乎何處藏其軀(施懿琳編校)。

复制

《春日同李司業愚谷劉刑部范東宴陳太僕石亭馬通政西玄於顧中丞東橋之瞻辰堂兼送蔣南冷太僕渡江》

李華 〔唐代〕

三月江城桃李華,陰陰楊柳綠藏鴉。懷春正少淹留處,卜夜無過大隱家。

大隱城中不上關,忘形取醉禁言還。簪合應占星是德,顏頹好似玉為山。

一堂賓主盡風流,奉壽千金白璧酬。蘭室香兼清論發,花枝色上勸杯浮。

繁弦急柱催深酌,雅調離聲相間作。他日席上無車公,縱有琴尊知不樂。

复制

《題王君晉彥梅窗二首 其二》

李華 〔唐代〕

市遠無囂塵,地僻有佳致。眾芳搖落後,忽見先春至。

梅花帶雪開,卻傍鰲台次。臨池疏影橫,入座暗香異。

客至一開軒,滿目多情意。卻寄隴頭人,而不逢驛使。

但香潔白姿,亦足供吟思。揮筆有餘情,時吐虹霓氣。

雖協驛人懷,亦比君子志。紛紛桃李華,謾興韶華媚。

榮開在片時,節操安得似。唯茲耐歲寒,冰霜亦何忌。

異日寶老成,調羹應何俟。

复制

《題盛行之畫梅卷》

李華 〔唐代〕

盛君畫梅太奇絕,老乾如龍更如鐵。筆底幽魂冷不徹,滿紙枯株三丈雪。

六月披圖身欲僵,一堂坐客皆聞香。就中先輩多評章,佳者長沙之李華亭張。

當時此物果誰有,楊公成玉揚州守。公也珍之若瓊玖,自謂此圖傳不朽。

子孫棄之同敝帚,百年竟落他人手。峽水林君偶得之,不惟愛梅兼愛詩。

猶記當初兵火時,居民鼠竄家流離。書籍圖畫焚無遺,此圖藏之高樹枝。

倭奴雖黠那能知,淫雨沾濕寒風吹。鬼神呵護無損虧,吁嗟此圖亦已奇。

付與妙手重裝池,千秋萬歲無離披,千秋萬歲無離披。

复制

《歲暮客居呈弱侯三篇 其二》

李華 〔唐代〕

晨起臨北窗,連陰未朗徹。昔出桃李華,今看霜霰結。

爆竹頻有聞,天涯近除節。而我客南都,心跡俱寂滅。

外戶常反扃,四壁幽以冽。執爨雖一夫,饔飧良靡缺。

晏坐展圖書,袪寒親曲櫱。時與達人談,千古共參折。

清燈耿前除,談罷自怡說。回首風塵人,遲暮正愁絕。

复制

《戊寅入嶺丁亥上元游碧落洞》

李華 〔唐代〕

乳床奇詭鑒清漣,碧落真人古洞天。

十載南遊才一到,不訪重補到難篇。

复制

《雜詩六首 其一》

李華 〔唐代〕

黃鐘叩元音,律呂更循環。邪氣悖正聲,鄭衛生其間。

典樂忽涓微,波浪與天渾。嘈嘈鴟梟動,好鳥徒綿蠻。

王吉歸鄉里,甘心長閉關。

复制

《詠雙澗》

李華 〔唐代〕

千峰排碧落,雙澗合清漣。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