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白 / 五言律詩 / 渡荊門送別
拼 译 译

《渡荊門送別》

李白 〔唐代〕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渡荊門送別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遊覽。
山隨着平坦廣闊的原野的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雲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注釋
荊門:山名,位於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遠:遠自。
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春秋時期屬楚國。
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
江:長江。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
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
海樓:海市蜃樓,這裡形容江上雲霞的美麗景象。
仍:依然。憐:憐愛。一本作「連」。故鄉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
萬里:喻行程之遠。

參考資料:

1、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128-129
2、 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2月:13-18
3、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16

渡荊門送別 -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遊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指的就是這一壯遊。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雲霄的峻岭,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在這一聯,短短十個字,作者描繪了四種景象:起伏的山嶺,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長江,遼遠的荒原。每一種景象都是那樣的闊大,讓人窮盡目光,思接千里。這句的意思是山隨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現而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描寫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用流動的視角寫景物的變化,船由蜀地到荊門兩岸的地勢由山脈過度到平原,山巒從視線中一點點地消失,江水衝下山巒向着廣闊的原野奔騰而去,畫出了一副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寫的是遠景。其中「隨」字將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寫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如何把四種景象融合在同一個畫面中呢?作者用一個「隨」字把「山」與「野」聯結在一起,用「入」字把「江」與「荒」聯結在一起。「隨」字描繪出山脈的走向與趨勢,富有流動感和空間感,仿佛一幅圖畫在你面前徐徐展開。隨着山脈的走向越來越低,最終沒入大地,平原也愈加廣闊,詩人的視野也更加開闊,而「盡」字則道出了山脈消失,平原呈現時,詩人眼前豁然開朗的喜悅感覺。 「入」字則帶着強烈的楔入感,描繪出了長江衝擊荒原的力量,也激發着作者的豪情。作者內心的激昂奮進,也隨着水流奔向遙遠的天際。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的「入」字有同樣的意蘊。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下來的一面天鏡,雲彩升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這一句是長江近景的描寫。「月下飛天鏡」是月夜俯視所見。「雲生結海樓」是白晝眺望所見。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意思是我還是憐愛故鄉的水,流過萬里送我遠行。這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故鄉水擬人化,借寫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時依依不捨,思念故鄉的感情。

詩人順着長江遠渡荊門,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捨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懷着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並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清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二字可刪」(《唐詩別裁》),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首詩首尾行結,渾然一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說優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里」,那麼,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萬里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參考資料:

1、 何國治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302-303

渡荊門送別 - 創作背影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而作,這首詩具體寫作時間不確定,具體有三種說法:一說作於724年(開元十二年),二說作於725年(開元十三年),三說作於726年(開元十四年)。

 
李白

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其它诗文

《送友人》

李白 〔唐代〕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僧伽歌》

李白 〔唐代〕

真僧法號號僧伽,有時與我論三車。

問言誦咒幾千遍,口道恆河沙復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為法頭陀來此國。

戒得長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蓮色。

意清淨,貌稜稜。

亦不減,亦不增。

瓶里千年鐵柱骨,手中萬歲胡孫藤。

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說空有。

一言散盡波羅夷,再禮渾除犯輕垢。

复制

《戲贈杜甫》

李白 〔唐代〕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贈韋侍御黃裳二首》

李白 〔唐代〕

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

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

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後知君子。

見君乘驄馬,知上太行道。

此地果摧輪,全身以為寶。

我如豐年玉,棄置秋田草。

但勖冰壺心,無為嘆衰老。

《南軒松》

李白 〔唐代〕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

清風無閒時,瀟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

何當凌雲霄,直上數千尺。

《樹中草》

李白 〔唐代〕

鳥銜野田草,誤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猶不死。

草木雖無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葉,各自有枯榮。

《丁督護歌》

李白 〔唐代〕

雲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相和歌辭•從軍行二首》

李白 〔唐代〕

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

鼓聲鳴海上,兵氣擁雲間。願斬單于首,長驅靜鐵關。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复制

《東魯門泛舟其二》

李白 〔唐代〕

水作青龍盤石堤。

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

何啻風流到剡溪。

复制

《吊前水部賈員外》

李白 〔唐代〕

籠中江海禽,日夕有歸心。魏闕長謠久,吳山獨往深。

別時群木落,終處亂猿吟。李白墳前路,溪僧送入林。

复制

《古風其三十五》

李白 〔唐代〕

醜女來效顰。

還家驚四鄰。

壽陵失本步。

笑殺邯鄲人。

一曲斐然子。

雕蟲喪天真。

棘刺造沐猴。

三年費精神。

功成無所用。

楚楚且華身。

大雅思文王。

頌聲久崩淪。

安得郢中質。

一揮成斧斤。

复制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二》

李白 〔唐代〕

清溪十里岸,蘆花八月天。不惜錦袍濕,應須棹釣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