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张继 /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拼 译 译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张继 〔唐代〕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复制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 賞析

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這位懷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題為「夜泊」,實際上只寫「夜半」時分的景象與感受。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連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落下去,整個天宇只剩下一片灰濛濛的光影。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為月落前後光線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後發出幾聲啼鳴。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靜謐的環境中,人對夜涼的感覺變得格外銳敏。「霜滿天」的描寫,並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瀰漫着滿天霜華。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出一個先後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一於水鄉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裡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

詩的第二句接着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徵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容和它給予人的聯想。透過霧氣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幾處「漁火」,由於周圍昏暗迷濛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動人遐想。「江楓」與「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寫到這裡,才正面點出泊舟楓橋的旅人。「愁眠」,當指懷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對愁眠」的「對」字包含了「伴」的意蘊,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裡確有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着對旅途幽美風物的新鮮感受。我們從那個仿佛很客觀的「對」字當中,似乎可以感覺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間一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

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後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夜鍾。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徵,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這樣,「夜半鐘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臥聽疏鍾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裡似乎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初建於梁代,唐初詩僧寒山曾住於此,因而得名。楓橋的詩意美,有了這所古剎,便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而顯得更加豐富,動人遐想。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也就仿佛迴蕩着歷史的回聲,滲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一種古雅莊嚴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一句詩來點明鐘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一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意境。夜半鐘的風習,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里,成為詩歌意境的點眼,卻是張繼的創造。在張繼同時或以後,雖也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鍾,卻再也沒有達到過張繼的水平,更不用說藉以創造出完整的藝術意境了。

張籍

作者: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採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张继其它诗文

《人日代客子是日立春》

張繼 〔唐代〕

人日兼春日,長懷復短懷。

遙知雙彩勝,並在一金釵。

复制

《飲李十二宅》

張繼 〔唐代〕

重門敞春夕,燈燭靄餘輝。

醉我百尊酒,留連夜未歸。

复制

《閶門即事》

張繼 〔唐代〕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岩村有懷》

張繼 〔唐代〕

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

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

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

舊遊人不見,惆悵洛城東。

《大道歌》

張繼 〔唐代〕

道不遠,在身中,物則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氣住,氣歸元海壽無窮。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靈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損筋骨。

神馭氣,氣留形,不須雜術自長生。

術則易知道難悟,既然悟得不專行。

所以千人萬人學,畢竟終無一二成。

神若出,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

如此朝朝還暮暮,自然赤子產真胎。

复制

《琴齋乃予舊居以琴名齋吾為之也項先生與諸生》

張繼 〔唐代〕

琴齋高致有真風,山合延賓未折中。

來問死生非碌碌,為談莊老肯匆匆。

喜今可與君還往,惜昨曾留客許同。

處士或將方寸比,斯人為不殢焦桐。

复制

《送九龍徐正之歸麻姑》

張繼 〔唐代〕

步沖晴雪過前灘,鶴跡雲蹤孰可攀。

也似來進無一物,卻疑歸去是三山。

复制

《度清霄(五首)》

張繼 〔唐代〕

一更一點一更初。城門半掩行人疏。茅庵瀟灑一事無。孤燈相對光清虛。蒲團安穩身不拘。跏趺大坐心如如。月輪微出天東隅。空中露出無名珠。

复制

《虛空歌》

張繼 〔唐代〕

虛空蕩蕩無邊岸,日月東西互賓餞。

東賓西餞幾時休,生死場中如掣電。

本來真性同虛空,光明朗耀無昏蒙。

偶因一念落形休,為他生死迷西東。

堪嘆世人全不覺,死即哀兮生即樂。

不知生是死根由,只喜東升怕西落。

東升西落理當然,休將情識相牽纏。

不信但看日與月,朝昏上下常周天。

生非來兮死非去,無有相因隨所寓。

六道輪迴浪著忙,真人止在虛空住。

真人住處無室廬,鄰風伴月同清虛。

莫謂靈光只些子,包羅法界無邊余。

法界包羅大無外,密入纖塵小無內。

饑寒災禍不能加,物物頭頭歸主宰。

一堆塵土百年形,如舟泛水憑人行。

忽朝舟壞人登岸,枯木無主從沉傾。

莫腐莫回雇,萬水千江幾番渡。

這回到岸好焚舟,不須更說波濤苦。

有緣舟居不居舟,終不虞昨夜風雷撼山嶽。

虛空不動常如如,識得真空方不昧,

古往今來鎮長在。掀翻世界露全身,

盡度眾生超苦海。真空消息非頑空,

縱橫變化無終窮。聽我一歌空里曲,

鐵蛇飛上崑崙峰。

复制

《望江南》

張繼 〔唐代〕

西源好,龍首虎頭高。風雨每掀清宇宙,林巒長似涌波濤。吟詠有詩豪。

成大樂,美稱適相遭。醮斗清筵投羽札,啟元喜會執金刀。身淨隔紛騷。

复制

《浩然子觀筇竹杖》

張繼 〔唐代〕

本是子猷園裡枝,今朝他取手中攜。

自憐高節虛無物,野外山行得共伊。

复制

《望歸舟》

張繼 〔唐代〕

莫莫望歸客,依依江上船。潮落猶有信,去楫未知旋。

复制